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湘西花灯音乐是流传于湘西的一种舞蹈性较强的民间音乐。它结构完整,旋律优美,地方色彩浓郁,深受群众欢迎。湘西花灯音乐包括龙灯、狮灯、牛灯、马灯、车灯、船灯、蚌灯、虾灯、茶灯、地故事等民间歌舞演唱中的一切小调,它是由本地山歌、摊腔、小调以及外来的既成曲调演变发展起来的一种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形式。现对湘西花灯音乐的形成与发展作些初步探讨。一、湘西花灯音乐的形成湘西花灯音乐同湘西许多民间音乐一样,发端于古代民间祭扫音乐。在湘西,有这样一种说法:“闪雷禾起虫,无雷天必旱。必须舞龙以求雨,跳灯以娱神……”。…  相似文献   

2.
<正>在湘西(包括自治州和怀化地区),广泛流行着一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花灯。花灯音乐是我国民间艺术园地中一枝独具风采的花朵,多少年来在广大群众和花灯艺人的爱护、浇灌之下,吸收溶化了本地和外地传入地的小调,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成为一种拥有数百首曲调的民间艺术。解放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花灯音乐经过不断改造和发展,已经演化出了一种戏曲新种——花灯剧。花灯音乐也就兼而成为一种戏曲音乐了。而花灯歌舞音乐依然在人民中广泛流传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收集、整理和研究湘西花灯音乐,对于推动它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挖掘和丰富我国民间音乐宝库,都是很有必要和极为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隆化县"霸王鞭"是一种融音乐、舞蹈、体育为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霸王鞭"舞蹈不单纯是舞蹈动作的呈现,更多折射出了民间文化、民俗风情、精神风貌、历史内涵。"霸王鞭"舞蹈应通过政策保障、借助媒体、依托地方学校、开设培训班、应用数字化技术和加大非遗研究经费投入进行传承。  相似文献   

4.
榆社霸王鞭蕴含着厚重的人文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深入民间的田野调查,查阅史实资料,走访传承人等方法与途径,对榆社霸王鞭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分别从榆社霸王鞭的舞蹈动作演化,表演形式与表现内容,以及伴奏音乐几个方面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与演进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以期对榆社霸王鞭传承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哈尼族有着内容广泛,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尤以民歌、民间歌舞和器乐三类体裁居多。能歌善舞的哈尼民族,在节日和婚丧礼仪中,往往舞随歌起,歌舞同现。  相似文献   

6.
广西瑶族人口约占全国瑶族人口总数的55%。广西的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音乐文化,尤其是长鼓舞、铜鼓舞等歌舞音乐颇具特点,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广西的瑶族歌舞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走向和节奏形态而被广泛运用在音乐创作、舞蹈表演和课堂教学中,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广西瑶族歌舞音乐调式主要是六声徵调式、五声宫调式和六声羽调式。其旋律纯朴、流畅。  相似文献   

7.
河北乐舞是汉代河北民众及权贵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其发展原因一是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二是随着经济发展和都市文化繁荣的需要音乐歌舞商品化,以及统治集团对乐舞艺术的喜好与需求.河北乐舞发展的主要表现是女乐数量众多,进入宫廷,并遍及豪贵之家.少数女优跻身统治者行列,以善乐舞而得宠于帝王,并因此而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乐舞艺术的发展.河北丰厚的音乐歌舞土壤还孕育出了著名的音乐家和整理传承音乐理论的学者.  相似文献   

8.
明代歌舞承唐、继宋、启清,成为中国歌舞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环,在中国艺术史、中国音乐史、歌舞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阐述明代歌舞研究的意义,归纳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清初民间歌舞出现了创新与发展的繁荣局面,秧歌、木卡姆等歌舞在前代基础上获得了新发展,茶歌、萨满歌舞等作为新的歌舞形式走上了音乐前台,其它民间歌舞在清初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从而为丰富我国的音乐宝库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武当山"端公"是在沿袭楚地巫风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祭祀歌舞,是除道教文化外的另一支奇葩,它社会功能广泛,艺术形式特别,在音乐、舞蹈、服装道具上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楚风古韵。  相似文献   

11.
湘南伴嫁歌是一种载歌载舞的民间音乐活动,它源远流长,只在嫁女时举行,唱腔优美动听,舞姿古朴诙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我国歌坛上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2.
李静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3):103-104
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从摆手舞的伴奏音乐入手,探讨了土家族舞蹈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高句丽民族是一个喜欢歌舞的古代民族,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和舞蹈。公元5世纪,高句丽乐舞就传入中原,在隋唐宫廷乐舞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文献和高句丽古墓壁画中保留了一批关于高句丽音乐的珍贵资料,利用好这些资料,加强高句丽音乐的研究,充分发掘和展现高句丽音乐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总结和分析高句丽音乐研究的状况,阐释高句丽音乐研究的价值,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日本作为东亚地区重要的国家,自古以来就与地大物博的中国有着亲密无间的文化交流关系,尤其是在泱泱大良时期,借助于“海上丝绸之路”,华夏中原与西域丰富多彩的散乐,百戏,杂剧漂洋过海东渐古代日本,有力地促进了此岛国能乐,狂言,歌舞会,木偶剧,假面剧等古典乐舞戏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对音乐有很强的敏感力和创造力。巍山大仓镇啄木郎村的彝族民间音乐极具地域特色。通过实地调查,啄木郎村彝族打歌非常讲究规矩,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民歌演唱形式多样,涉及内容较广,风格色彩独特;民间乐器种类繁多、异彩纷呈。在这里彝族民间音乐以多样化呈现,得到了较好地保护与传承,它们承载着千年彝族历史文化,蕴含和体现着彝族音乐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舞蹈动作的组织和形象的塑造离不开音乐。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是舞蹈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专业素养,高校舞蹈专业教育必须从乐理学习、视听训练和乐感体验3方面着力培养。  相似文献   

17.
音乐与舞蹈动作两者和谐统一,音乐可诱发舞者舞蹈时的灵感,还可以起到提示舞蹈动作的作用。舞蹈中舞者的形象是靠视觉和听觉和谐一致而引起美感的,离开了音乐的配合,舞蹈就失却了它的生命力。本文简单对伴奏音乐对舞蹈教学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踏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自娱性民间舞蹈。歌者成群结队,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以脚踏地为节,边歌边舞。作为一种歌舞形式,它体现了先民的宇宙生命观及传统思维模式。笔者通过对其特点的分析来探讨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两晋之际,咏物赋创作繁盛,其中也产生了许多描写吟咏乐器、舞蹈、歌唱等题材的音乐赋。许多音乐赋中有相当的篇幅包含渲染悲哀的内容,用文字这种媒介来表现音乐时,音乐赋的作者往往巧妙借用富于形象化的场景和氛困描写,来构筑抽象的音乐所能带给人的丰富的想象空间,从而表现其独特的“尚悲”审美取向以及相关的“乐教”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