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的实践结晶,是新时代的精神旗帜,是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领航。”如何将高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简称《读本》)与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有机融合,是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师应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以统编教材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第一框题“坚持新发展理念”为例,谈谈如何将高中《读本》内容融入课堂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2017年,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教材统编工作。从2019年9月起,高中三科统编教材开始在部分省市正式投入使用。统编教材是国家事权、铸魂工程,作为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加以研究,努力吃透其编写思想和设计意图,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各栏目的功能,用活用好新教材。由此.我们尝试设计了《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教学,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刘媛 《课程.教材.教法》2021,41(10):14-19,3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是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教材,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高中)在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引领学生从八个方面重点理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问题.建议教师通过读原文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将该读本的教学与统编教材有效衔接,立足该读本特点实施阅读教学,结合各地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多种教学方式以提升教学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应当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法律与生活"既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体现.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法律与生活》按照新课标要求,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旨在为学生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法律常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其法治意识.该教材的编写遵循思想政治性、法律常识性与生活应用性等理念,对教材的使用应当结合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特点,因地制宜,采用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5.
按照教育部等部门要求,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使用工作。高中《读本》与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虽然有着各自独立完整的编写体系,但内容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由于高中《读本》在高一上学期使用,有必要就高中《读本》与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2《经济与社会》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以增强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秋季学期,新的统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开始使用,新教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贯穿教学活动的主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着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如何聚焦核心素养、用好统编教材呢?笔者结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实践,谈谈个人体会。一、准确理解课程性质,深刻把握统编教材特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2020年修订  相似文献   

7.
<正>从2019年9月起,基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 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教材正式在京沪等6省市推行。全套教材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必修课程教材、《法律与生活》等选择性必修课程教材。统编教材充分体现了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强调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选修课程是高中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没有统编教材的条件下,开好、上好选修课,  相似文献   

8.
<正>逻辑故事教学法是指在逻辑学教育中重视和运用故事类课程资源(以下简称“逻辑故事”)实施教学的方法。逻辑故事能够彰显话语涵容力,提升教学吸引力,展示思维穿透力,彰显德育影响力。运用逻辑故事教学法,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的教学在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中实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把思政课一体化落实到课堂中。  相似文献   

9.
国家统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坚持科学理论引领,着眼当代国际政治与社会的基本趋势,以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核心视点,深刻阐释"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科学论断,有利于学生在开阔国际视野、增强责任担当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国际视野、结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分析本册教材内容,有助于一线教师清晰把握本册教材的文本演进逻辑,增强教学的深度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课程内容结构化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变化。教师应依托教材,依据学科逻辑和实践逻辑,促进高中思想政治内容结构化,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坚持单元整体教学以实现单元内容结构化,要把握教材主旨主线以实现模块内容结构化。同时,提高学业质量水平以促进必修模块间内容结构化,服务高考备考以促进必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间内容结构化。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文史知识的丰富对读写能力的提高,其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学生懂得文史知识越多,就越能促进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反之,文史知识很贪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2.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2):253-256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的概念内涵、政策依据及其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仪器设备维修价值的评判依据及数量标准,探讨了仪器设备维修价格的计价形式、内在构成及定价方式,概括了仪器设备维修的实施方式和机构选择,梳理了仪器设备维修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界定了仪器设备维修经费的筹措渠道及其使用范围,为提高仪器设备维修的管理质量、确保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提供了一种理论概括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理论分析框架的整合不仅是比较教育学理论发展的基础路径,也是当代比较教育研究不断完善自身体系的价值追求。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两大理论分析框架——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前者强调运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概括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般普遍规律,后者侧重采用本土化的研究方法为特定教育对象的发展提供决策服务。二者的比较加强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建立包容、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不断促进比较教育研究体系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生死学”是由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傅伟勋教授于1993年所创立。傅教授将中国心性体认本位的“生命学”和西方对死亡现象做客观研究的“死亡学”统合为“生死学”。为了使每个活着的人、尤其是离死亡尚远者都能从对生死的研究中获得教益,提升现代人之生活与生命的品质,还需要大力开展生死哲学的研究。本文将从生死学、生死哲学产生的学术及社会背景入手,分析生死学与生死哲学的学科特征、主要研究的议题,并阐述其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词源学考证,异化是一个含义丰富且有争议的概念。而到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青年马克思时期,异化理论主要有三种形态:外化、异化和对象化。从异化观中引申出来的美学观点在异化与对象化关系、人的本质和审美层面等问题上表现出不足,因此可以从历史和唯物的、自由和实践的角度提出:美是具体的肯定的价值在社会关系中最自由的显现,其显现过程就是自由的实践,显现方式就是形象。  相似文献   

16.
浅析高校科技产业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技产业的创新,实行“两权分离”、“校企分开”是前提,建立新产权关系,理顺管理体制是核心;加速改制,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关键;资产投入与辙出机制的创新是重要内容;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机制创新是保证。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体育与高校体育产业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高校体育、高校体育产业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明晰了各自概念的范围 ,给出了高校体育和高校体育产业结构图 .  相似文献   

18.
孔子强调诗歌讽谏功能的诗教、诗学观,对汉代产生了重要影响。《毛诗》大小序、三家《诗》、司马迁、班固、王逸、郑玄等皆继承了讽谏论诗的传统。汉儒不仅在文学批评中强调诗歌的讽谏功能,还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以《诗经》当谏书;在创作上,仿照《诗经》作者“大谏”的传统,在诗歌中寄寓讽谏之义。重视诗歌的讽谏功能,是汉代诗学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人类学家Hall提出的高、低语境的概念为语境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中国的高语境文化产生基于谮两千年的悠久历史和集体主义价值现,而美国的低语境文化产生则是基于其民族大熔炉的事实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及其单一事件时间行为模式.二者之间的差异研究为中美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了宏观的视角和前提.  相似文献   

20.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6):233-235
在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实验设备的台套数和实验室用房面积一直以来是难点问题。五邑大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通过设备使用率建立实验室建设模型,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比较合理、高效、科学地解决了这一管理工作的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