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叙事探究是关于"讲故事"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一个基于现象基础之上的"从现场到现场文本再到研究文本"的过程。"三维空间"是教育叙事探究的核心概念。教育叙事探究者在获取现场文本时就时刻处在不同的"三维空间"中,进而寻找到教育的真正问题。过往关于教育叙事探究存在三种质疑之声:没有理论假设的叙事难以提取结果,研究结果的信度效度低,理论提取呈现多元化。清晰地认识"三维空间"的概念有助于对三种质疑之声的再认识,进而在整体上对教育叙事探究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叶澜 《教育研究》2021,42(1):31-58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教育研究中一个根本性的方法论问题,也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深层问题.从一般到特殊再到具体三个层面,展现了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如何实现转化融通.首先,在哲学层面上,通过对影响我国教育学界较深的西方哲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的再认识和选择性判断,澄清理论与实践的要义、相互关系及其发展演变.其次,进入对理论与实践关系在教育研究中的特殊性再认识,提出"教育是什么"的底线式认识、教育复杂事理研究的特殊性,以及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自身发展变化对推进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性.最后,以总主持并持续亲历二十余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为例,阐明教育理论与实践如何在合作研究中实现转化融通、交互生成,概括理论与实践"魂体相融"的关系表现及其达成.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的教师教育改革与研究,形成了交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呈现出一条逐步深化的线索:从观念更新到体制革新再到课程创新.另一方面,教师教育研究的聚焦点,呈现出一条逐步具体化的线索:从"教学专业化"到"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又到教师教育的"知识与课程",再到"实践性教学",进而再具体化到"实验课程"与"实验教学".这两个方面交相辉映,凸显出开发实验课程与教学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上完一堂或几堂科学课后所作出的成败得失的文字或图表记录,就是教学日记。这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实践过程的再认识、再提高,也是对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多年来,笔者一直坚持写  相似文献   

5.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指导思想,经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到国庆30周年讲话全面确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纲领和提出开创"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再到<历史决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出这条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具体路径,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实践中不断作出新概括,对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认识越来越具体、丰富、系统,到十二大开幕,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对这一科学命题提出的历史过程作出评析,有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学实践与认识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人类的认识总是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理性认识才能科学地指导实践。换句话说,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就是"教学—反思—再教学—再反思"不断升华的过程。反思是教师发展中最具积极性的因素,是总结、是批判、是追求。而评课是幼儿园常规教研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评课活动中,参与教师围绕着特定的教学活动和特定的教研话题,通过交流、对话、质疑、反思,促使教师的实践性缄默知识逐渐变成可交流的反思性知识,从而增加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认识与评价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7.
所谓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新教师在进入教师职场后。在与学校组织环境不断发生互动的过程中,从行为态度到专业表现上逐步达到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进而最终将教育规范内化为个体素养的过程。有研究证明,新教师有着强烈的专业发展忧患意识,他们特别关注自己的“生存技能”与发展。在短期内适应教学岗位.从职业态度到专业水准上迅速胜任教师角色,这已是广大新教师的迫切心愿,也是教育科研所关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我的语文教育,经历了从"语文教学"到"语文教育",再从"语文素质教育"到"语文民主教育"的过程。所谓从"语文素质教育"到"语文民主教育",是我对"语文教育"在认识上和实践中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9.
过去的"教案"已不能适应新课堂的"导学"要求,新课堂要求教师以学定教,以"问题导引教学"的课堂理念为指导,努力把教材文本变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预案"。《分数的再认识》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34—36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师生互动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2.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能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发展学生数感,感  相似文献   

10.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格言,包含着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即认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有限趋向于无限的发展过程。笔者从认识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哲学新思考三个角度出发,赋予这句格言以崭新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到七十年代中期,再到目前的八十年代,美国中小学教育的课程改革,经历了从兴盛到检讨与反思,到再兴盛的过程。剖析这种起伏发展的背景和原因,进而认识并评估从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美国科学教育课程改革所出现的新趋向、新特点,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将是不无启示和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也随之进步,逐渐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其影响力渗透到了各个产业和领域,教学领域也不例外。但是,"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具体影响和作用还要进一步研究。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同样,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进而反映到具体教学过程中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教师在上完一堂或几堂科学课后所作出的成败得失的文字或图表记录,就是教学日记。这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实践过程的再认识、再提高,也是对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多年来,笔者一直坚持写科学教学日记,始终把它当作科学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来对待,从中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4.
正新教材的"统计"教学强调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学习统计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的数据、图表,作出判断和预测,从小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目前我们评价学生"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是以追求"解题"结果为主要依据,因此造成部分教师不愿意在统计过程上下功夫,而是直接进入到统计图的制作和回答问题的教学上。长此以往,这种重绘图、计  相似文献   

15.
科学课已经成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对小学一年的科学课很多教师感觉茫然无措。以"我们知道的植物"为例,展现小学一年级课例的研究过程,从学情分析,到教材解读,再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际过程的变化,展现新时代背景下科学课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明了项目组对Web两项功能增强的研究与实践,使"远程教育自主学习评价计算机网络系统研究"的重点项目迈上了两个新台阶。一方面,能够使学员和教师在其所构成的全新的网络教学平台上,适时进入各种媒体的教学资源区,在远程教育丰厚的信息中获取并且应用所需的教学信息,挖掘学员和教师的潜能,进而增强自学与导学的感知与认知效益。另一方面,学员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所开发的Web软件系统,不断将自身的自学智能与技能升华到一个新水平,教师则能够掌控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学员自主学习过程的枢纽,转化为对此网络系统更好的研制与扩展,这就在更大幅度上增强了自学与导学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的效益。如此形成科研项目不断更新的良性循环,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振兴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多出和快出质量更高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温思涵 《教育学术月刊》2015,(2):100-105,111
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以活动理论与科瑟根的教师变化洋葱圈模型为分析框架,探索小学教师开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层次与课程知识特征。根据研究资料归纳出合作学习教学有三种课堂教学层次,在不同层次中有不同课程知识特征。研究发现,教师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有阶段性变化,一般从"走形无神"到"有形似神"然后再进入"多形有神"的层次。从实践出发,教师参与共同体讨论和课堂实践,进而建构自身的合作学习课程知识。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知道体验式教学逐渐被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研究和推崇,被实践操作者所认可。初中语文体验式教学关注教学的过程和情感体验,是通过活动这一载体实现"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从理论层面上分析了初中语文体验式教学的相关理论,阐述了体验式教学的概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意义,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各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学生接受新知识,必须要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几年来,我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这一规律,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优化教学过程,教学中逐步形成了"感知—探究—概括—深化"四个教学环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五年级下册"质数与合数"一节课为例,  相似文献   

20.
从最初的由教育厅下发的文件上接触到"三生教育"这一新名词,再到亲自从事"三生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的老师们自己是如何看待"三生教育",对"三生教育"的认识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