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文明意蕴?我们必须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认识,有负责任的担当与切实的行动。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人类文明发展史续写新篇章;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他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打破一些人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迷思,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作出新贡献,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新机遇;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为人类社会对现代化的探索增添新助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开创的现代化道路,蕴涵着中国解决现代性难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智慧。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要求意味着,其文明形态的创新不仅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而且从根本上变革着当代人类现代化的文明观。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以其先进的政治文明、全面的社会文明、系统的发展文明和实践的憧憬文明展开哲学叙事,既是以其实践的可行、民族的创造和时代的自觉引发情感共鸣、政治共情和文明共存,更是以“人类文明新形态”表征的哲学观念和文明理念。学理地揭示、理论地表达和思想地阐发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叙事,既是我们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性、时代性和文明性的理论要求,更是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观”——使命观、大同观、生态观、价值观。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传统文明”与“现代实践”的辩证统一,秉持“人民至上”的使命观,将“天人合一”生态理念与现代化生态图景相契合,致力于实现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同时并举的现代化价值取向,铸就了独具民族风格与时代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创造性发展和现实性超越,厚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文化底蕴,彰显了“天下为公”大同观的使命担当,也为世界现代化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宏伟蓝图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演进、内涵要义、文明构建三个维度呈现出相互嵌入、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耦合关系。从历史逻辑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内核;从理论逻辑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价值载体,标注中国式现代化的个性特征;从价值逻辑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旨归,中国式现代化则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方案。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文明史意义,既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了精神独立自主的价值根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灵魂和底蕴,是引领中华文明发展演进的思想指南;同时,也以其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弘扬和诉求文明价值的相互通约与文明互鉴,为徘徊于历史十字路口的人类文明跃升启示了方向。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和文化理念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把握达到了历史新高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了文明型政党和文明中国形象。经由“第二个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使中华文明成为现代的,有效贯通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主体性和中华文化主体性,巩固了中华文化主体性,在根脉和魂脉的有机统一中,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在自觉肩负新的文化使命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彰显了中华民族以中国式现代化铸就现代文明新辉煌的理性认知和行为自觉。在现实性上,文化与文明的共生发展和双向律动,以历史必然性的时代拓展构成了二者链接的内生逻辑;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五个文明”协调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实向度,表征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整体性、普惠性、协调性和包容性特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则以精神底气的涵育、发展坐标的明晰、价值根基的夯实、时代新人的培养和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增强,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原创性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而形成的新型文明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以往的文明形态进行合理扬弃而凝结的文明成果,表征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开创的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社会主义文明的崭新形态、实践文明的别样路径,构成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论断,建构了“马克思主义行”新的解释框架。通过阐释二者关于自然观、民本观、理想社会和辩证法思想的内在契合性,进一步肯定二者相结合是历史势必和文化势然。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结晶结合在一起,有助于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有助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创新中华文化赋予了全新的思想积淀与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种文化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的历史起点发出的伟大号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准确把握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趋势,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价值引领、发展动能、生机活力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人类文明和现代化发展规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超越了西方现代化道路与模式。文本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视角展开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态建构,从政治领导力量、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和技术因素等方面探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要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生态文明发展的现代化新道路,追求“五个文明”相协调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既为后发国家独立自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又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从文明发展史高度创造的崭新文明观。人类文明新形态立足于开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起点,是顺应“两个大局”时代语境的必然产物,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升华,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超越与发展。从要素构成层面入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基于全人类的视域范围,以“五位一体”协同发展为核心内容,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崭新路向。人类文明新形态既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指明“新航向”,也为世界社会主义的跃升竖立“新航标”,同时必定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开辟“新航路”。  相似文献   

12.
俄国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问题,是列宁晚年思考的中心问题。列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国情相结合,将社会主义制度与现代文明的发展相统一,从文明发展前提、文明发展路径、文明发展策略、文明发展前景四个方面对俄国的社会主义文明发展之路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文明发展的历史新路。这条道路既超越了西欧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道路,又超越了俄国民粹派的“跳跃论”,也超越了马克思晚年的非资本主义道路设想。列宁晚年的理论探索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基本特征,对于我们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意蕴的整体把握,需要运用大历史观的方法和视野进行探索。通过史料引证、古今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历史进程中的形成和发展,全面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意义与历史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特有的赓续性、一体性和创造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源头活水,与中国式现代化一脉相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探索过程。通过分析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历史局限性,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将在遵循世界历史一般规律的前提下破局创新,赋予科学社会主义更为生动的中国实践,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4.
绿色现代化以经济发展、生态和谐、人民幸福的协同共生为价值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最鲜明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从现代化实践中逐步总结和自主探索的治国理政方略,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维度和鲜亮底色,其所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迥异于传统工业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绿色现代化探索经历了法制化奠基、发展观变革、实践深入、全面协同四个阶段,具有迥异于西方生态现代化的丰富理论蕴涵。中国共产党探索绿色现代化的基本经验是遵循世界现代化一般规律与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相结合、坚持自我革命精神与人民逻辑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理念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世界历史”观引领绿色现代化探索,既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彰显出深远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演进逻辑与行动路径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功引领。其发展史是“理论飞跃”的历史,更是“实践创新”的历史。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彰显了以整体文明、叠加发展为底色的新现代性,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弊病的反驳与超越,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新助力。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围绕中国现代化诸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建构了中国现代化话语体系。基于基本国情、现代化共性、实践辩证法、国际视野诠释现代化,是毛泽东建构中国现代化话语的基本方法。中国国情决定了现代化任务的艰巨性、过程的长期性和价值取向的人民性;工业化、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独立自主体现了世界现代化的共性;农业和工业、工业内部和农业内部、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等关系的协调体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实践辩证法;以苏联和西方发达国家为样本、以赶超苏联和西方发达国家为目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体现了中国现代化话语建构的国际视野。中国现代化话语建构,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也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提供了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共性与中国式的个性的辩证统一。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的科学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国情特色;党的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及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理论特色;基于中华文明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时代特色。唯有正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才能不断进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与马克思提出的人类解放理论具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关系,人类解放理论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人类解放理论的实践典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表明,人民民主专政消灭了阶级压迫和剥削,人民实现了彻底的政治解放,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了政治前提;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构建生态文明,实现了经济解放,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了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精神力量。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意义重大,标志着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并超越了以往的阶级文明。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应有之义。在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态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历史超越、对科学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创新发展方面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自觉;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至上、提供“三大文化资源”、贡献“两大价值理念”方面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自信;从道路自强、理论自强、制度自强、社会文明基础自强、对外传播自强等方面赓续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自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态只有守正创新,才能更好担当起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的历史使命,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展开,意味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任务的展开。中华文明作为古老的、传承至今的伟大文明,自近代以来,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它的现代化任务,即进入到现代化这一普遍的历史性进程中,而这一现代化进程必须根据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历史环境和文化传统而得到具体化。这意味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必然要求对外学习与自我主张的统一,在“文化结合”的锻炼中产生出历史性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