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011年版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打造自主学习的课堂呢?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思考问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说:"小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自主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我在实践中研究、探索了"自学、说学、评学、导学"这种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是课堂的权威,是"真理"传播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他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其实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只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毫无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成为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成功与否与精准的课堂提问关系密切。好的课堂提问能使语文课更高效,有利于学生语文素业的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教学思想理念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意味着以往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将慢慢地退出课堂,彻底改变以应对应试教育为目的的课堂。新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求知欲来促进他们对学习的热爱,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充分的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但是不宜过多的干涉学生的学习,免得影响他们日后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心智和身体都还发育得不够完善,常常因为年龄、家庭、周边的环境影响等缘故而依赖别人。本文针对边远地区的小学生从课堂评价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他们语文学习中课堂评价的现状和语文学习中课堂评价的一些问题,来探究如何对边远地区的小学生进行语文课堂评价。  相似文献   

7.
如何利用网络,营造自主探究、开放生动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分别阐述课前、课堂上和课后如何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探讨了网络化的教学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语文教学应该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其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在课堂中,老师创设的情境,能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策略,追求语文教学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自主学习是一把打开缤纷多彩的语文殿堂的钥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提升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而且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当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一、创设和谐课堂和谐的课堂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都是有灵性和个性的人,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求知欲强,表现欲旺,只要为他们创设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他们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而传统的语文课教法多以老师讲授为主,很多语文老师按照课堂预设的程式有条不紊地"讲"下去,因循教参上的标准答案来处理课堂问题,这样的课堂便缺乏活力,很难做到"从学生出发",依据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语文学习的特点,去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了;也谈不上做到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更无法实现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教学,应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促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内驱力人手,把课堂还给学生,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要真正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角色,努力改变课堂呈现方式,落实"立体"的课堂对话机制,并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尽力创造让学生表现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凡应该让学生做的事应当尽量给学生去做,并引导学生去不断探索适合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使他们真正自愿学习、自能学习、创造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14.
学生渴求知识,积极地参与教学;信任老师,主动地与老师交流;学习有方法,考试成绩优异,是所有教师追求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怎样达到这一目标呢?这就需要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而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呢?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尊重、理解、关爱他们,获得他们的信任,借助多媒体等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指导他们掌握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培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应该从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兴趣、营造自主学习氛围、鼓励参与、激励评价、增强信心等途径去引导。  相似文献   

16.
李森珠 《考试周刊》2014,(45):43-43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应该把新课程理念带进课堂,尊重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成为展示独特个性的舞台,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题有着非常强的局限性,严重阻碍了他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知识,与他人合作,独立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中,往往是教师单方面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较少自己主动去查询课外资料,教师也没有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任务,让他们学习课本知识即可。这样的语文教学课堂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因此,语文教师应当转变课堂的主体地位,将活动作为课堂的主要形式,形成"三步式"课堂,以达到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最终目标。文章就如何转变课堂为"三步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语文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题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改变过去我们熟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模式。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方法。对此,笔者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很多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不浓,可以实行"自助式"教法,让学生有较大的自主空间来学习语文,并为学生提供与课文有关的阅读资料,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为他们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相似文献   

20.
刘学龙 《教师》2014,(30):72-7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堂学习方式,教师应该科学地指导学生,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寻求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简单地谈了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