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加强教育心理学研究,要注意观察,分析学生的心理感受、心理状态,注意给学生施加积极的良性的心理影响,促进教育过程中的良性心理互动,从而提高教育效果。教育过程中的良性心理互动,首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良性心理促动,因此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心理活动中合理的可持续成长的成份,并加以悉心培养,使学生感受到理解、关爱和支持,形成积极的愉悦的情感体验,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要根据学生心理,认真中加点灵活,该“糊涂”时不妨“糊涂”一点,“糊涂”到巧处,…  相似文献   

2.
郑连桂 《中国德育》2004,(8):74-74,54
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情绪,避免学生出现畏惧、对立、失衡、猜疑、逆反等消极心理。清除学生消极心理,创设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思想品德教育收到理想效果的重要条件。为此,家长、教师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这种互动如果是有效的、良性的,就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和主动建构,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引入新知,注入良性互动的发酵剂新知引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引入新知要依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要求,通过导语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新的知识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引入新知力求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为学习新知中的良性互动注入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师生互动的隐性心理教育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生互动是教育过程最基本的一种关系,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层面,潜在地影响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这是一种互动形态的隐性心理教育课程,本文主要围绕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两个方面探讨其隐性心理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为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让师生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形成良性的互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性格与自信心及焦虑程度等情感因素不仅能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影响学习效果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进而使学生的从心理上接受知识.从而更加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以下就是良好的情感因素在初中数学生活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心理实验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会影响学生的发展,产生教师期待的结果。“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与策略。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注意充分理解每一个学生,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  相似文献   

7.
数字电路课堂教学的多维互动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当前的数字电路课程教学要按照现代教育理论,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数字电路课程的特点,注意课堂教学过程的互动、课堂教学内容的五动、实验教学的传统实验与虚拟仿真实验的五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五动,建立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面对新形势,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坚持学生主体论,构建师生互动模式。加强师生的互动作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探索出寓情感于教育、课堂教学异步、教学手段现代化、课外活动规范化和立用“四轮”复习法等五种互动互保发展模式,对推进英语素质教育大有帮助。形成教师乐教、学生善学的良性互动局面。努力造就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人民教师的劳动价值之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9.
张成轩 《教书育人》2001,(17):22-22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学生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其个性发展的过程,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创造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心理驱动力,每个学生都期望受到注意与赏识,要有目的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内心需求,有意识地进行心理教育,通过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对教学内容适当的旁征博引,富于哲理情趣的导入,面向全体学生,实…  相似文献   

10.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的思想言行给予否定的评价,以唤起他们的警觉、注意,促其改正错误的一种教育手段。但是,对于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小学生来说。批评方法如果过于简单、粗暴,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破坏师生的良性互动。特别是班主任,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批评教育的艺术,后果就不堪设想。那么,班主任该如何掌握对学生的批评艺术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批评的艺术总结为“三部曲”。  相似文献   

11.
注意与教学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把注意力很好的指向并集中于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授课过程中,才会教学互动,学生积极思考,教学效果才会良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又可以通过教师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文章分四部分分别论述了有意注意规律和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并指明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化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又分析了如何利用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孙娜 《成才之路》2012,(5):11-11
传统的教育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忽视,对他们人格的不尊重,过分的压抑,不提供他们自我展示的机会,教师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教师应注意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下会愿意学、有积极性,这样往往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3.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自主性。作为教师,如果能创设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氖围,就能让学生“苦于学”变成“乐中学”。和谐的课堂氛围离不开心理环境的构成。这种心理环境是由学生学习的心理环境和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形成的互动.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期望效应是影响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的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让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教师期望可促使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师生之间良性的心理互动。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间积极有效互动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为不同学生提供选择的可能,注意学生特长和个性健康发展。教师要关注、倾听学生的心声,发现、研究学生的心理,要具有捕捉课堂的各种信息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因为只有主体  相似文献   

16.
对一名教师来说,恰当地批评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施教手段,也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运用起来一定要考虑周全,否则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出现"越批评越不上进"的情况。提高批评的质量,掌握批评的艺术,就能与学生在思想、心理、认知等诸多方面形成良性互动的教学交流,使学生比较顺从地认可教师的教学理念,较好地实现促进学生学业、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段微晓 《高教论坛》2014,(2):8-10,23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参与者的角度来说,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主体性质。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而实现三方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论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教学改革只有抓住开放教育的特点,注意与普通班教学的区别,结合本课程特点,编制CAI课件,利用internet重视师生的互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发挥教师在开放教育中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学生的教育是一个有机的动态发展系统,要做到系统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既要规范常规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又要加强对学生认知过程、家校互动和亲子互动等子系统的监测与指导,尤其要强调教学过程每一环节中参与者角色的存在,明确和规范参与者的角色行为,以保证参与者角色行为的有效性和系统发展的有序可控性。  相似文献   

20.
2001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对教师的发展、提高以及在新课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阐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