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幼儿心理顾问赵远虹曾拍过一部纪录片,名字就叫《幼儿园》,拍的那些五六十岁的老人都曾是全托孩子,他们进入老年后,仍然喋喋不休地抱怨父母,纠缠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人到中年、名满天下的王朔也曾是全托孩子。在公众眼里,王朔差不多也是一个以“分离病”的形式纠缠童年成长空洞的成人。根据王朔原著改编的电影《看上去很美》,片中调皮捣蛋的全托孩子方枪枪,就是少年王朔的翻版。王朔被送全托后很不合群,对周围有父母疼爱的孩子非常仇视。上了小学,王朔开始特别排斥母亲,王朔说10岁前不清楚自己的父母是谁,即使现在,王朔仍然无法修复与母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城市中有大量私人托管机构出现,城市小学生"全托"现象越来越普遍.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将孩子全托,使孩子与父母、亲人相分离,这将导致许多问题的产生.本文以厦门市某区属公办小学为例,对城市小学生"全托"现象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描述和分析,并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何楠 《家教指南》2007,(12):25-27
许多年轻父母为了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工作上、事业上,或者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便将孩子送进全托幼儿园或全托班。近年来,不少地方还出现了全年无假期的幼儿托教机构,能给孩子更多时间的“全包”式托教,解除了父母的部分后顾之忧,能让不少紧张忙碌的年轻父母暂时缓解一下压力。但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连着几天见不到爸爸妈妈,其心中的思念可想而知。那么,让孩子上全托幼儿园,究竟何利何弊?我们先听听家长们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新学期国始了,但许多父母的烦恼也来了:究竟让孩子全托,还是日托呢?听人家的意见,也是众说纷纭,孰是孰非,莫衷一是。“本期关注”提供一些“说法”,供广大父母参考。  相似文献   

5.
孩子和大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大人的世界中被认为是很正确的行为,孩子们或许就不以为然。记得,曾看到过这样一则幽默:一位全托的孩子对他的父母说:“你们不是每天都爱我,只有星期六、星期天才来爱我。”看完之后,我并不觉得好笑,只觉得沉重,或许大人们也应该换位思考一下了。  相似文献   

6.
我曾经看过一份调查报告,调查孩子最亲近的人是谁,结果回答最亲近的人是父母的只占百分之十几,是爷爷奶奶的占百分之二十几,而答是保姆的却占百分之六十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对此,我做了一个调查摸底,结果有95%的家长希望幼儿园全开放,包括双休日在内都全托,这样他们就不用挤时间来接孩子,完全放心地把孩子留在幼儿园。所以,现在的幼儿园,全托班最抢手,全托园最吃香。我所带的班有一名全托幼儿,由于父母整天忙东忙西,很少有时间陪他,这孩子刚入园时话很少,而且调皮、孤僻、任性,喜欢离群索居。我们以亲情感化他…  相似文献   

7.
爱抚     
幼儿需要爱抚。半托的孩子在家里能得到父母的爱抚,全托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他们往往把老师当作妈妈,希望能得到老师的爱抚。我们应该了解孩子感情上的这种要求,尽可能予以满足,特别是在幼儿心绪不安时更要给以爱抚。  相似文献   

8.
黄圣 《教师》2012,(7):34-35
在16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担任班主任工作16年,今年我又接任一个三年级班。该班有62个孩子,大部分孩子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中讲文明,重礼仪,但也有几个特别的孩子。比如说彭俊熙,这孩子由于父母离异,父亲另寻新欢,狠心的母亲把他独自放在托管班全托,也在外逍遥快活,只是周末偶尔来看  相似文献   

9.
一日,一位家长来电说自己工作很忙,实在照顾不了孩子,问能否把孩子全托。我问:孩子几岁?答:2岁。某日听到两位家长在议论,其中一个说:我这孩子实在太调皮,管也管不了,烦死了,不如给他找个幼儿园全托,眼不见心不烦。又有一位家长来电询问:你园有全托吗?我问:为什么要全托?她回答说:我这孩子在家里依赖性太强,缺乏独立性,把他送去全托,是想提高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想把孩子送去全托的家长总有自己的理由。我的答复可能并不能让他们满意,因为我认为全托的利弊都很明显,所以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全托。全托的弊端:幼儿园满足不了孩子的情…  相似文献   

10.
何敏 《启蒙(3-7岁)》2011,(12):24-25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玩具始终陪伴着他们,既是孩子最亲密的伙伴,又是最好的教材。许多父母认为只要给孩子一堆玩具,就可以让他不来纠缠自己,就可以专心从事自己的事情。其实,玩具不仅仅供孩子娱乐,还蕴含了很多教育内容,如果父母能与孩子一起玩玩具,会使孩子拓宽思维、发展想象力、  相似文献   

11.
宝宝应该由父母带还是交给老人带?有人主张,最好父母本人带,因为孩子最需要父母的照料,幼年时的亲子关系对其一生意义重大;也有人主张.现在的年轻人自己都忙不过来,怎么能带好孩子呢,最好是交给老人带,老人有经验又有空闲时间;还有人主张,有条件的话,不如送宝宝去全托,一来解决了年轻父母的燃眉之急,二来也可避免孩子被老人惯坏……宝宝到底交给谁带更好呢?今天我们就以这个话题请四位妈妈来谈谈——  相似文献   

12.
刘彩侠 《教学随笔》2014,(10):20208+208
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昔日孟母三迁,成就了大教育家孟子。1914年,美国《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曾深刻指出:中国大多数妇女是文盲,也不进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决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苏州市副市长、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也提出:父母也要有"上岗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所以说,父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家长的素质影响了孩子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赛群 《教师》2013,(7):36-36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后进生说:"这些孩子,他不是畸形儿,它是人类无限多样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花朵。"在每个班级里或多或少存在些成绩不尽人意的后进生,由于学习的失败他们遭到了不少白眼和歧视,同时也早早的被老师和父母看做差孩子、笨孩子······在本应该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却开始承受着一次又一次被噩梦纠缠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溺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拍的礼物,爱而不“溺”,会让孩子一生受益。教子有方,是为孩子的一生负责 ——本文主人公父母教子名言  相似文献   

15.
《家长》2022,(4)
"双减"以来,校外培训的"虚火"已明显下降,家长们却"心火"难退.教育专家朱永新曾对一位朋友讲,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将来是个普通人吗?被问的友人想了想后回答:"如果孩子自己满意,我也可以."朱永新说,父母的一些焦虑有时可能是自己制造的.享受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兴趣,接受孩子长大成人的事实,父母或许会少很...  相似文献   

16.
孩子全托的最大弊端是对父母的依恋情感得不到满足,家庭交往机会相对减少。它易使孩子人格发展出现偏异,这种缺陷是难以用其他东西加以弥补的。为此,我园开展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晚间活动组织的尝试,这一尝试深受家长和小朋友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作文》2006,(11)
眼下,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选择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全托”式的寄宿制学校,孩子们只有在周末或放假的时候才能回家跟父母团聚。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忙碌的父母减轻了照顾子女的负担,但也在无形之中给三口之家带来了不小的亲情危机。生活在寄宿制学校本来是锻炼孩子独立社交能力的好机会,但是我们的家长却不管自己的孩子适不适应、愿不愿意,一味地自作主张,让那些本来还没有独立能力的孩子过早地进入了陌生的生活环境,这对于他们幼小的心灵无疑会造成巨大的伤害。没有了亲情的保护,弱小的孩子们会失去安全感,特别是那些比较孤僻和内向的小孩,…  相似文献   

18.
《宁夏教育》2014,(9):75-76
她叫马筱媛,是固原市原州区第二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从1993年走出校门那天起,她就和班主任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教21年,担任班主任21年。原州二小虽然属于城区,但也存在着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走出固原大山,到遥远的大城市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或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受父母的存在。这些孩子本该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如今却如浮萍一般被留在家乡,人们给他们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21年来,马老师曾带过400多个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有的由爷爷奶奶照顾,有的被托付给亲朋好友,有的在校外进行全托,双休日也无家可归。  相似文献   

19.
不知从何时起,"家长签字"作为监督孩子学习的形式,被各地教师所推崇。笔者也参加过家长会,会上老师也曾强调:让家长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字,一是为了确保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二是督促父母尽监管孩子的责任。的确,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20.
<正>著名儿童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民间也流传过古语:"家财千万贯,不如教儿一个好习惯。"它告诫父母,应当从小就重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那么,家庭中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呢?一、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往往在他与人相处的言谈举止、文明习惯中就可看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无不在孩子的心里面烙下深深的印记。要真正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个现代文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