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行使节的中华认同观是明清时期中朝关系的风向标。研究以《燕行录》为代表的中朝关系史料,不难发现,奠基于礼学体系的中朝宗藩关系从明末便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朝鲜使节对明代的批判、对中华文化正统性的质疑便时有显现,其中华认同观也渐始减弱。明清易代后,朝鲜已不满足于“小中华”的自我定位,视满清入主中国为“鸠占鹊巢”而予以批判,有意识地区分出“他者”与“自我”并以正朔自冒。总体而言,朝鲜中华认同观的变化是一种,皮此渐行渐远的双向过程:自我意识日渐强烈,中华认同观因时递减,导致朝贡关系与自我身份认同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2.
略论中华武术的“整体性”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由于中华文化“整体性”思维特色以及先秦时期儒、道诸家“整体性”武术教育模式的影响,使中华武术无论从其“外在结构”还是从其“内在精神”上来说,都充满了浓厚的“整体性”色彩。文中从(一)“太极”理念、(二)“重劲轻力”、(三)由“技”进于“道”三个层面对之作了较为详细阐释。指出只有在继承中华武术“整体性”这一民族特性的基础之上,才能够使中华武术在新时期真正得到宏扬光大,才能够使中华武术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武术运动的瑰宝,经过不断的传承与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健身魅力。太极拳文化博大精深,人们对于太极拳应用价值的需求日益提升,本文重点探析新时代背景下太极拳在修身养性方面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就在于与时偕行的社会历史发展中,以其伦理精神价值的具体合理性适应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的需要。中华伦理范畴在和合学“竖观”“横观”“合观”的视野下,其逻辑的结构性,思维的整体性,形态的动静性,历时同时态的融合性,内涵的生生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对于“文明”的定义和内涵众说纷纭。要真正科学理解“文明”,我们不仅要参考各家说法,更要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入手,探究文明的本质与特征。文明的本质是实践性,同时它还具有社会性、进步性、整体性、开放性、过程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大职教观”是基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狭隘职教观带来的诸多弊端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等原因而提出来的。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主义”以及伊里奇的“非学校化运动”等可以为“大职教观”提供有益的启示。新形势下的“大职教观”不只是意味着大职业教育体系,更是意味着人们有关职业教育思维的根本转变,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呈现出科学性、整体性、开放性、人性化、多元化和社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哲学以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对科学理性的质疑和反整体性、同一性为主要特征,它为教育理论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观对教师自身角色定位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查阅文献和观察研究结合下,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内涵需求,“后工业社会”中教师角色冲突的形成,教师应如何进行角色冲突的化解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以便提出可行性建议,促进教师更好地适应社会、学校、学生、教师自我的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8.
“边疆”与“中国”是内涵丰富的两个词语,而如何认识二者的关系是认识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历史的关键。《流动的疆域:全球视野下的云南与中国》有关“云南”和“中国”的学术预设存在问题,相关探讨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讨论,“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史的“整体性”是其代表,但并没有得到解决。只有从中华大地独有的疆域观、族群观和政权观去审视才能清晰看出作为历代王朝存在区域的“中国”和其外被视为“边疆”的区域如何通过“交融”而最终走向“一体”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论变     
本文对变化(转化)是同一性提出质疑,认为变化的本质是矛盾的双方互相转换或交易。它有本体、对立、统一、运动、过程旋转等特征。认为将变化(转化)混同为同一性并不符合列宁的原意。  相似文献   

10.
主要结合当前传统武术教育与传播的特征,就中华传统武术在当代的传播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重点分析了当代传统武术传播的途径,并就如何促进传统武术的传播,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意象"不仅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也是传统武术的核心范畴。传统武术的意象起源于"观物取象",传统武术意象的形成是在观物取象的过程中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交流共鸣上形成的一种感应互通。从传统武术意象的生成方式来看,中国传统武术意象主要包括动物仿生、自然仿生与生活场景再现三大类。传统武术意象蕴含着"技、艺、道"三个层次的内涵,具有直觉性、会意性、独创性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对于辩证同一性的本质及其涵义,可以说是建国以来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检讨以往,我认为主要是一些同志总以自己的主观规定去否定与其矛盾的涵义,而缺乏对辩证同一性作历史考察;同时一些同志也往往离开矛盾的运动过程,只是静止地观察和把握辩证同一性.为此,本文试图对于从黑格尔到马、恩、列的论述作一简要的历史考察,以期对探讨辩证同一性的本质及涵义有所助益.一、黑格尔对辩证同一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张载的变化观对中国传统哲学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张载认为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他称这种规律为“天秩”、“天序”、“道”、“理”等等;张载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区分了“变”与“化”这两种运动变化的状态的真正内涵;张载认为“神”是宇宙运行推移、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本作用者;他认为从太虚之气聚为万物要经过“感”的环节,“感”的原因和机制在于对立的“两端”;张载的变化观在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在加强文化建设过程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具备契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自身价值内核。在新时代促进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和武术文化自身发展规律,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形成促进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创新发展的长效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的角度看,技击是中华武术的本质特征,尽管进入近代以后,武术的技术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技击应该始终是武术发展的价值前提。可是在当今的竞技舞台上,不管是与技击貌合神离的套路运动,抑或戴上护具的散手运动,都给中国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打上了一个问号。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离不开对传统武术的汲取。只有这样,武术才能在历史的交叉点上寻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孔子基于“仁”的理想提出了整体性教学思想:全面的、差异的教学目的观;整体的教学内容观;综合的教学原则方法观;完整的教师观。系统深入地揭示孔子的整体性教学思想对现代成人教学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主要是针对自我同一性问题,评述哈贝马斯是如何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的自我意识理论的。从对康德先验统觉论中的“独白式自我”、费然特“独特主体的自我”,到黑格尔“语言、劳动中的自我”的梳理过程,哈贝马斯认识到传统意识哲学范式的弊端,并在黑格尔那里找到交往理性的最早痕迹,最终实现其语言交往范式的转型。而以劳动为基石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哈贝马斯语言交入观在自我同一性问题上形成尖锐的对峙。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矛盾观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从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上看,邓小平更加突出同一性的作用;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上看,邓小平更加强调特殊性的意义;从矛盾及内在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上看,邓小平善于通过全面把握“两点”和“重点”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发展的科学。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毛泽东指出:“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1)如何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对与绝对的问题,不仅是哲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理论界仍在研究和探讨中的重要课题。 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对与绝对问题,理论界和教科书中,大多认为: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我认为这种理解尚有不尽全面之处。因为这种理解只讲了问题的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一面,而斗争性只有绝对的一面,则没有相对的成份,这种观点本身就把相对与绝对都讲到了绝对化的程度。是违背辩证法的。 本文就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矛盾自身的属性以及同一性和斗争性在矛盾运动中的地位,作用来谈一点对相对和绝对的理解,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属性,矛盾的存在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故同一性和斗争性也既有相对的一面又有绝对的一面。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属性,这两种属性是具体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同一矛盾自身的两重属性。它们是同一中的差别,差别  相似文献   

20.
辨证唯物主义观认为客观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疏于用变化、运动的观点去分析几何图形,很难驾驭这类问题。为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做到“以动求活,以活促思”,即教师要善于利用图形的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开拓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