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波的几何描述 (1)波前、波面与波线当波源在弹性介质中振动时,振动将沿各个方向传播,为了形象地描述某一时刻振动传播到的各点的位置,我们在介质中做出该时刻振动所传播到的各点的轨迹,这种轨迹称为波前.  相似文献   

2.
在弹性介质中,当波源做简谐运动时,介质中各质点随波源依次在其平衡位置做简谐运动,所形成的波就是简谐波.但是介质中各质点并不随波一起传播或迁移,机械波传播的是波源的振动状态或振动形式和振动能量,那么介质中各质点是否与做简谐运动的谐振子一样机械能守恒呢?笔者针对该问题加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由于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而形成的,因而振动与波紧密联系,相互渗透.若波源振动一个周期,则波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抓住振动与波的这一对应关系,能使振动与波的综合题的解答过程变得简洁明了.一、用振动分析波动例1如图1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图像,试画出经34T(T为周期)后的波形图.解析依据各质点均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抓住处于平衡位置和振幅位置的这些特殊质点的振动情况,可迅速找出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特殊质点的新位置,从而画出新的波形图.如图中质点O图示时刻经平衡位置向下运动,经41T后到达负向最大…  相似文献   

4.
波的干涉现象对于初学者是较难理解的,主要原因是由单个质点的振动,扩展到连续介质或场的变化这一飞跃造成的。 1、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 波长是两个相邻的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点间的距离。两点的运动状态完全相同也称为两点同位相或两点的位相差为2π的整数倍。周期是波动传播一个波长所需时间,其倒数叫波的频率。当波源相对于介质静止时,波的周期和频率与波源的周期和频率相同,是固定不变的。波速是指某一振动状态在单位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对于机械波,波速取决介质的惯性(密度)及介质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应变等因素,对于电磁波则取决于介质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 对于简谐波的几个基本物理量波长入、周期T、频率γ、波速V之间有以下关系: V=λ/T=λγ 这个关系式在波动问题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V是常量。若介质不均匀或各向异性,则在各不同位置波速会出现差异。又决定于γ和V,同一列波穿过几种不同的均匀介质时,γ将随介质不同而改变。 2、波动过程中介质质点的运动分析 波动的过程实际上是介质内部各质点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集体运动,而对于波所传播到的空间中某一质点而言,它的运动则是在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一、选择题1 .如图 1为波源开始振动后经过一个周期的波形图 ,设介质中质点振动周期T=0 .2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O点为波源 ,则波速大小为 2 0m/s。B .若O点为波源 ,则O点开始振时的方向向上。C .若Q点为波源 ,则P质点已振动了 0 .1 5s。D .若Q点为波源 ,则P质点  相似文献   

6.
1.方向不确定波由波源发出向外传播,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情况是根据波的传播方向来确定的,反之亦然.因此,波的传播方向或质点的振动方向不  相似文献   

7.
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与减弱点的判定,一般采用解析的方法:两列相干波叠加区域内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质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Δx.对同步调相干波源,若Δx=kλ(k=0,1,2,…),即Δx为波长的整数倍,则该质点振动加强;若Δx=(2k+1)λ/2(k=0,1,2,…),即Δx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则该质点减弱.对步调相反的相干波源,以上结论正好相反.教学实践发现,用解析法寻找两相干波源连线上的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不符合学生初学干涉时的认知水平.实际上,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在《波的干涉》一节是用示意图的方法形象展示干涉图样的,用上述解析法求解干涉…  相似文献   

8.
一、方向不确定。导致多解 波总是由波源发出并由近及远地向前传播,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情况是依据波的传播方向可以确定的,反之亦然,因此,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不能确定波的传播方式或者不能确定质点的振动方向,就会出现多解,同学们解题时往往人为地选定某一方向为波的传播方向或是质点的振动方向,造成漏掉一个相反方向的可能解.  相似文献   

9.
点波源的机械波 (如球面波、水面波 )在介质中传播时 ,即使不计介质对能量的吸收 ,波的振幅也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本文以 2 0 0 2年高考上海物理卷第4题为例 ,对波的振幅作一些讨论 ,原题如下 :原题 如图 1所示 ,S1、S2 是振动完全相同的两图 1个机械波的波源 ,振幅为 A,a、b、c三点分别位于 S1、S2 连线的中垂线上 ,且 ab=bc.某时刻 a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 ,c是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 .则A.点 a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 2 AB.点 c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 2 AC.点 b处质点的振幅为 2 AD.点 c处质点的振幅为 2 A原参考答案  CD.分析 这个题…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机械波解题中快速建立振动与波动的联系,从而确定振动质点的运动方向,下面就以横波为例介绍六种方法供参考. 一、相邻质点带动法参与振动的各质点沿传播方向依次带动,故各质点均做受迫振动点越在先前越先振动,离波源越远的质点越在后,其振动总是滞后前面质点.例如:图1为某时刻向X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波,则波形图上P点、F点的振动方向如何?  相似文献   

11.
学习“机械波”一章后,在根据质点的振动方向判断波的传播方向时,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现以一题为例,介绍四种简单判别方法,以供参考. 例一列横波在某时刻波形图线如图1所示,此时刻质点p振动方向向上,试判断该波的传播方向.方法1 波源位置法方法要点:质点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距波源近的点带动后一点振动,即后一点振动比前一点滞后,从而振动形式逐渐传播开去.  相似文献   

12.
肖永红 《物理教学探讨》2002,20(7):34-34,36
波动图象中质点振动方向的判断是高考题中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其判断方法有很多种,笔者认为以下三种判断方法最容易掌握且能快速准确地解答此类题目,现介绍如下: 方法一:带动法 由于机械波的形成依赖于介质质点之间的弹力,由这种弹力依次带动各质点振动起来,这种带动作用起始于波源,所以每一介质质点都是由跟它相邻的、离波源比它近的质点带动的。而波源的位置可由波的传播方向确定。 例1 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动图象如图1所示,试判断B点的振动方向。  相似文献   

13.
1 惠更斯原理 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作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的前进方向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面.  相似文献   

14.
柯岩 《高中数理化》2009,(11):36-37
1传播方向不确定出现多解 波总是由波源出发,并由近及远地向前传播.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中的各个质点的振动情况可以根据波的传播方向确定.反之亦然,但是,如果题中的已知条件不能确定波的传播方向或者不能确定质点的振动方向,则需要分情况进行讨论,此时就会出现多解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的一种较为复杂的运动形式,即沿传播方向上,振源的振动带动相邻质点振动,前一质点再带动后一质点振动,这样各质点依次带动,依次振动做着相同的振动,把能量和运动形式向外传播出去.只是各质点振动步调不  相似文献   

16.
题目如图1所示,一列横渡向右传播,试判断质点P、Q的振动方向. 方法1:波的成因法波的形成和传播中有两句话,前面的质点带动后面的质点振动,后面的质点重复前面质点的振动.据此,在紧靠P、Q两点且靠近波源的方向上取两点P'、Q'(图2),由图中看出P'在P点下方,由于P点将紧随P'运动,所以P将向下振动;同理,靠近波源的Q'在Q的上方,所以Q将向上振动.  相似文献   

17.
1 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 1)机械波是波源的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介质中的每个质点只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相似文献   

18.
一、成因法由波的形成原理可知:离波源较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较远的质点振动,离波源较远的质点跟着离波源较近的质点振动.根据这一原理,在被判定点P的附近(靠近波源的一侧)找一点P',使它们在同一个λ4内,若P'在P的上方熏则P跟着P'向上运动或P'带着P向上运动熏如图1所示.若P'在P的下方熏则P跟着P'向下运动.二、微平移法由于横波上的各质点都是前面的质点带动后面的质点,且都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并不随波的传播而迁移.因此,将某时刻的波形图(实线)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一小段距离(Δx<λ4),就得到了经过一小段时间后的波形图(…  相似文献   

19.
机械波判定的又一简单方法──寻角法黑龙江省富锦市第三中学隋荣家若已知某时刻机械波的波形和波的传播方向,要求判定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或已知某时刻的波形和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要求判定波的传播方向;或已知某时刻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要求画出此时...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发生了形变和振动,故而获得了势能与动能,显然,这些能量来自波源,在教学过程中,大家对波传播能量这一事实确信无疑,但对于波究竟是怎样传播能量及能量传递的特点不甚明了。本文以简谐振动在介质中能量的传播为例进行具体分析,供大家教学时参考。 当简谐振动在介质中传播时,我们选取介质中某一个孤立质点,它的振动表达式为:x=Acosωt 该质点的势能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