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公证事业呈蓬勃发展的态势,但质量问题频繁涌现,严重破坏了公证的公信力,动摇了这一制度存在的根基。为促进我国公证事业的健康发展,文章就公证公信力的保障问题进行了探讨。运用了文献综述法和经济学的方法,首先对公证公信力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分析,指明了它对于公证事业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影响它的各个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公证公信力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予以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析继承公证取证、网络证据保全公证取证和知识产权维权公证取证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我国公证取证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解决对策,希望对目前我国公证取证制度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公证作为一种法律授权的证明活动,在我国民事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证书证是经过公证的书证,是公证证明中的典型形式,它具有证据效力,其证明力大于一般的书证。而公证的公信力及信任的心理学机制是公证书证证明力优越性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某基层法院近五年来办理公证债权文书执行案件的情况为样本进行分析,指出公证债权文书强制执行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在执行实践中的一些难题,并提出应在公正理念下对公证债权文书强制执行制度加以完善的相关建议,以期形成执行法官和公证员对公证债权文书强制执行制度的统一认识,实现公证债权文书执行制度的公正价值。  相似文献   

5.
苏萍 《华章》2012,(31)
真实、合法是公证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公证建立和保持公信力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6.
诉源治理是当前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公证制度的预防性、法定性、社会性与复合性契合诉源治理的实践需求,且相较于其他非诉纠纷解决机制体现出独特的诉源治理优势。但由于政策支持有限、适用空间狭窄、公信力有待加强等原因,我国公证机构的诉源治理参与度和参与水平不高,诉源治理路径呈现调解一元化格局,难以实现预防纠纷、减轻审判权压力的改革初衷。因而应从政府购买服务、公证机构广泛对接社会生活以及加强公证的过程监督等路径着手,充分释放公证制度的诉源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7.
杨兰 《成人教育》2018,(8):14-17
学分银行是我国实现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一项教育制度,社会大众对其认识和接受还存在一定差距.学分银行面临着如何树立自己的公信力,使公众信任的问题.从分析学分银行相关利益体着手,从内部运行中的学时、学分的统一,认证标准的权威性,优质的资源提供者,操作程序的规范性与合法性,以及外部环境中的信息公开透明度、教育政策、法制的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评价公信力的测度指标,进而为学分银行公信力的建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治理法治化不仅是国家制度层面的要求,也是农村治理的发展趋势和群众的理性选择。当下,农村治理法治化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如制度建设不规范、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治理的法治化建设。因此,要完善基层治理制度设计、匡正农村司法公信力等使农村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9.
公证制度源远流长,在我国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公证制度在我国司法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我国公证制度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过程,对我国公证制度的完善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真实性作为公证的重要标准,贯穿于公证制度的始末,但真实性毕竟过于宏观、抽象。客观真实是早期真实性的主流观点,并为我国《公证法》所采纳,客观真实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着诸多缺陷。法律真实以其自身的优越性,逐渐被学者和实务人员所认同。法律真实需要在公证整个过程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1.
庄阳 《保定师专学报》2010,(4):24-26,102
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政府公信力通常反映在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之中。从这个角度对政府公信力问题加以分析,可以看出造成我国政府公信力问题的行政制度、行政观念、行政行为等方面的缺陷,是基于公民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变化的全过程中未能充分实现其应有价值而存在的。因此,应从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角度构建完善行政制度、提升行政观念、改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2.
夫妻财产制度是我国关于夫妻财产所有权问题的一项法律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婚姻法》的一个突出进步.夫妻财产制度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夫妻结婚前和结婚后所得到的财产的归属权、管理权、使用权、以及对债务的还款等等.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是夫妻财产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设定主要是为了确保夫妻财产的合法权益,避免财产纠纷,提高公证的社会公信力,对保护夫妻间合法权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证被法律赋予较强的证据效力,但其公信力当前却不断受到挑战。《公证法》在很多情况下涉及对公证文书的审查。因此,对于公证文书的证据效力有进行形式审查的必要,但要求公证机构或公证员作为证人出庭作证却是错误的,同时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也不可以公证机构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4.
鲜刚  和梅 《昆明大学学报》2007,18(A01):12-15
论文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阐述了《公证法》实施中遇到的转变执业观念,提升执法水平,重塑公证公信力;公证工作恪守“客观、中立”的原则,防止越权执法或公证不作为;着力解决“重实体,轻程序”,因程序违法侵害当事人权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公证工作在当地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在公证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针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核心价值应与司法公信的基本内涵相契合。由于人民陪审员制度本身存在缺陷,致使其塑造司法公信力的价值未能得以有效体现。在理性分析人民陪审员制度促进司法公信力提升的价值的基础上,剖析了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从构建法律制度体系、科学定位职权、改革选任制度、创新制度模式、完善管理制度、赋予当事人陪审程序启动权等方面提出了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媒介公信力研究意义重大,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研究成果丰富。主要集中在公信力理论研究、公信力影响因素研究、网络媒体公信力研究和非常事件中媒体公信力研究等四个方面。虽然如此,我国媒介公信力研究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在概念、方法、范围和视野、对国外学术动态的关注度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媒介与受众的成长,这些问题应该得到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18.
媒介公信力研究意义重大,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研究成果丰富。主要集中在公信力理论研究、公信力影响因素研究、网络媒体公信力研究和非常事件中媒体公信力研究等四个方面。虽然如此,我国媒介公信力研究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在概念、方法、范围和视野、对国外学术动态的关注度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媒介与受众的成长,这些问题应该得到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中的侵权行为时有发生,网络电子信息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证据类型,其易篡改、易灭失的特性决定了公证证据保全大有作为.但公证机构就目前保全电子信息证据公证的某些问题在行业内部存有争议,在公证书使用部分,尤其是法院之间存在不统一.这些争议问题都束缚、影响着公证书应有效力的发挥.厘清公证实践中保全电子信息证据公证的争议问题并提出对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证债权文书与法院的判决书、调解书和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调解书等一样具有强制执行力,是人民法院启动强制执行程序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国的强制执行公证制度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涉及该制度的相关法律和具体程序仍停留在粗线条、概括性阶段,在执行公证债权文书、被申请执行人异议权、执行“窗口期”等方面存在不足。进一步完善强制执行立法中强制执行的公证条款,实现公证债权文书由公证阶段到法院执行阶段的顺利推进,对于强化强制执行公证职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在实践和规范层面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