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自然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本应自觉保护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但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无限制地开发自然,向自然无穷地索取,结果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对人的身心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以自然环境的支持为条件的。当代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肆意掠夺自然资源,导致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其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不协调造成的对生态系统平衡关系的破坏,根源在于形而上学哲学的传统发展观及人类素质普遍不高。为了人类的永续生存与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正视自然环境问题,寻找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正确对策,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两个方面,缺少一个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4.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4大要素: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界。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在工业发展带给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能源结构的变化,化学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化肥、农药的利用又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地危害人类的健康,阻碍工农业及科技的发展。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所以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5.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四大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界.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工业发展的同时,能源结构的变化,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化肥、农药的滥用都污染了环境,危害了人类的健康,阻碍了工农业及科技的发展.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所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环境保护”观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新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观点,即“环境支持”观。这种环境支持观把自然环境视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唯一支持主体,它要求从接受自然环境作为支持主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通过人类的自觉行为来建立人与自然的真正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使自然环境的持续优化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持续优化发展同步。我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应从教育、法制、科技与经济三个途径着手,将“环境支持”理论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环境哲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经济技术盲目发展造成人类生态环境危机的境况下产生的新兴哲学应用学科之一。环境哲学在以往人类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全面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位置与价值,探讨人、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与自然环境发展的内在关系,力图构建一种全新的、更为科学的、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攸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促进人--自然--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由于人类的贪婪和无知,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日趋严重,而人类也频频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时时带给人类不期而遇的灾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球全人类的共同呼声.  相似文献   

9.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四大要素:大气、淡水、土壤、生物。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在工业发展带给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能源结构的变化,化学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化肥、农药的利用又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地危害人类的健康,阻碍了工农业及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即人地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了人地关系系统。人类的活动能够改变自然,自然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与自然之间有一个平衡,平衡即和谐。当平衡被打破,自然将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所以,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11.
陈丽伟 《广西教育》2012,(14):84-84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离开自然环境和资源。然而,长期以来人类在营造自己的生存环境时,往往有意无意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出现环境迅速恶化、资源过度消耗等生态问题。生物学与自然环境有紧密的联系,从生物学角度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应该的、必需的。一、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观念淡薄,对环境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是人们目前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甚至破坏环境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个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2.
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在不断地恶化,环境的污染、治理和保护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关系到国计民生,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就成为了我们每一个化学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76):182-183
<正>一、案例背景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如果没有地球这个广阔的自然环境,人类就不可能生存和繁衍。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及生活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从而使大气、水质、土壤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生态平衡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和破坏,许多资源日益减少,并面临着耗竭的危险;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日趋严重,粮食生产和人体  相似文献   

14.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环境和生态是人类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断协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创造客观条件的实践过程,也是维护人的生存、发展权的重要尺度。人对环境的需要以及对环境的保护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环境问题是人权的重要内容。实现经济发展必须与保护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人权建设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雷新兰 《继续教育》2006,20(7):18-19
一、生态环境教育在继续教育培养中的紧迫性、重要性人类作为自然界的杰出创造物,在地球这一自然家园中居住了上百万年的时间。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扩展,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前所末有的发展。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对自然资源盲目地、无节制地大肆攫取使人类自己的家园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全球性生态危机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并已成为今天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关注的全球焦点问题。尽管各国政府以制定和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来限制和惩罚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  相似文献   

16.
俞丽萍 《生物学教学》2001,26(11):41-41
生态伦理学探讨的是人、社会与自然环境三者之间的伦理关系。生态伦理观认为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作用和权利 ,并对人与社会发生影响 ,人与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应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的伦理权利。关于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在古代人类就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 ,如《吕氏春秋·义岂》中说 :“竭泽而鱼 ,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鱼 ;焚薮而归 ,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兽。”意思是酷渔滥猎 ,破坏了鱼兽的生存 ,终究对人类没有好处。然而到了现代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加强 ,当代人已可以依照自己的愿望随意地改变自然…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生存发展与生态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类以征服的姿态从自然界获取更多的物质生产资料时,自然环境恶化,资源的匮乏等生态危机已经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发出了严重警告。因此人类必须关注生态伦理,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突破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把自然界也纳入伦理关怀的范围,用道德来调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怎样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进行理想教育.培养学习兴趣生物教学要让学生懂得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是地球大家庭的产物。如果人类按自然的发展规律办事,自然界的一切就和人类和谐发展。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自然界就会用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来惩罚人类,因而要教育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在初中生物新教材中介绍了许多当前人类面l临着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加剧、酸雨增多、臭氧层出现空洞等。在教学中应重视剖析这些案例、分析其成因、后果及解决办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存权利,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相似文献   

19.
一、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既有良性,也有恶性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作用于环境,环境也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环境保护”观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新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观点,即“环境支持”观。这种一半支持观把自然一半视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唯一支持主体,它要求从接受自然环境作为支持主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通过人类的自觉行为来建立人与自然的真正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