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们现在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生态教育”强调自然、社会和人本的有机统一。为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学生的生态素养,我校以“生态教育”为内涵,基于儿童立场,建设生态校园,开设生态课程,开展生态活动,在“生态”中育德,唤起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丰富情感,从而使学生成为有生态意识,富有生态责任,具有良好生态素养的人。  相似文献   

2.
生态危机为当代人类共同面临之迫切问题,为因应此危机,20世纪末的教育学界出现“生态”转向并发展出“生态教育学”论述。“生态教育学”的理论阵营可分为“哲学生态教育学”与“批判生态教育学”,前者源自于19世纪的哲学与自然文学,以“生态爱”与“生态智慧”为核心概念,后者形成于20世纪晚期,以“批判教育学”为重要理论资源,特别关注生态正义与环境议题的政治、社会、经济面向的深层关系。“生态正义”概念可以说是“批判生态教育学”的核心与目标。本文爬梳“生态教育学”的理论脉络,以此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3.
荀子以“自然”的天和“自觉”的人为基点的生态伦理思想,包含三个基本理念:“万物各得其和以生”的万物和谐理念:“谨其时禁”、“节流开源”的自然保护理念;“节用御欲”、“常虑顾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苟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代的生态意识文明建设、生态制度文明建设和生态行为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一种先进的价值观,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建设必须严格按照生态文明观的要求贯彻和执行,才能发挥积极作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强调“知”与“行”相结合,思想和行动的结合是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只有将生态文明的真谛落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中,才能实现生态和谐、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老庄生态思想对当代生态伦理培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庄思想中富含大量的生态智慧,为当代生态伦理的育成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借鉴“道法自然”、“万物齐一”、“少私寡欲’’等生态智慧,有助于当代人树立尊重自然、师法自然、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伦理观;有助于树立节约资源、适度发展的生态消费观。  相似文献   

6.
论审美教育中的生态意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类“诗意生存”的本质需要决定人类的生存必然是生态性的。生态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人们的生态意识及生态审美观念的建立。通过生态审美教育,将生态审美意识植入广大的民众及中小学生意识之中,将“经济人”转化为“生态审美人”,是当前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急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人“诗意生存”的基础。生态审美意识包括:美在于人与对象的和谐、美存在于生命的过程之中、平衡是生态之美的基础。生态美育的开展离不开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道德”并不单纯是外在行为的枷锁和规范,更主要是内在情感的认同和顺从。“生态”是真善美的体验。通过创设情景、诱发道德体验、引导反思等方式,以心理体验等形式促进德行的生成和发展,比单纯的说教或灌输要更有效。生态道德教育的最理想境界是从实现“包含了生态知识与理念”的道德行为体系上升到“整个道德行为体系的生态化”,进而在此体系下的每个人都能成为具有生态特征和生态理想的生态人。  相似文献   

8.
生态理念与师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生态理念来进行师德建设,一是要引进“生态伦理”的概念和机制,使学校进入一种生态和谐运转的状态;二是要引导教师把教育当作一种“生态教育”,把教育事业心当作教育工作者的生态存在的确证;三是要引导教师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认识并自觉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作风;四是要引导教师从生态存在的意义上理解和实行博学多思、“专”而“不器”。  相似文献   

9.
作为20世纪中国杰出文学家和思想家,沈从文始终立足于关爱全人类的思维高度,在关注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关注和思考着全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种种问题。他以大胆而超前的意识突破了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理念的烛照下,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神即自然”、“人与自然契合”、“爱有生一切”、“人与人关系的重造”等生态思想和生态观,表达出重建生态文明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0.
生态美育与“生态人”的造就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当代生态的日益恶化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生态失衡的根本原因是人的素质发展的失衡。人类要实现“诗意栖居”的生存理想,应当首先将社会普遍存在的“经济人”转变为“生态人”。“生态人”重视人地和谐,拥有可持续发展观,重视生命的过程之美。他们是实现当代人类生态生存理想的高素质人才保证。生态美育在培养“生态人”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树立审美理想.引导审美生活,是当代生态美育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易于接受、易于理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分析语文生态课堂,并从吸收生活中的素材、利用前后知识的联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强化个性化教学意识五方面,对语文优化"生态式"教学内容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提升语文课堂效益。  相似文献   

12.
在生态诗论中,生态真、生态善、生态美,互为因果、互为条件,它们以真情为纽带,以自然为本原,构成了联系发展的、互惠共生的文化精神生态群的基本要素。本文从生态学的视角,以钟嵘五言品诗为限,以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评诗为例,从生态真、生态善、生态美三个层面对文化精神生态中的生态诗论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3.
当代侗族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的提出,实质上是遭遇了“现代化”和“全球化”而产生的,即是一个“现代性问题”.从主体角度看,文化保护与传承就是维护民族自己的传统并实现为当代的生产和运用于生活,因而文化传承的根本就在现实的实践中延续传统,侗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当如此.“原生态文化”现象的本质在于传统的创造性运用,而不是实证主义所追逐的“原汁原味”的静态保护.侗族文化的“原生态”保护和传承不过是其传统文化的当代再生产,这是正确理解侗族文化归入“原生态”视野和实践的维度.  相似文献   

14.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浅析"高技派"建筑的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个高级派的建筑实例的分析,解读高技派建筑在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实践和探索,借此文抛砖引玉,激励本土建筑师投身到我国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中来。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尚未处于技术对自然狂热征服的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就前瞻性地看到了人类的生态问题。实现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和解的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核心。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源在于人与人的矛盾,指出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解。人本性、辩证性和科学性是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生态思想的显著特征。习近平生态文明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工科建设为应用型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立足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需求,针对目前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邯郸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毕业规格、课程体系建设几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构建面向新工科的环境生态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