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社会转型之后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俄罗斯政府尤为关注处境不利儿童群体健康成长的问题,并提出了处境不利儿童道德关怀的理念.此理念的核心目标就是以平等、理解、尊重、宽容为原则对处境不利儿童实施心灵关怀,抚慰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针对处境不利儿童实施家庭关怀,目的是强化家庭关怀的功能,让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灵觉醒,调动他们的理性功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生存环境,提升他们生存和发展的质量,从而积极拓展他们生命的精神空间和精神内涵.本文全面介绍当前俄罗斯针对处境不利儿童实施家庭关怀的内容,以期引起国内同行对处境不利儿童实施家庭关怀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处境不利儿童道德关怀理念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关怀这一环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俄罗斯联邦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处境不利儿童受教育的问题.俄罗斯的处境不利儿童有权力接受学前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按不同的处境不利儿童群体设立社会收容教学一教养学校,融磁学校,心灵康复学校、普通寄宿学校等接纳这些儿童学习.  相似文献   

4.
学校作为关怀的实践共同体,是以建立和维持彼此充满关怀的关系为宗旨的,强调关怀体系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处境不利儿童学校生活的心灵感化和充实的历程。俄罗斯实施学校关怀,要求在各级各类学校机构接受处境不利儿童,实施融合关怀,目的是努力促进处境不利儿童的责任感、存在感、自尊感、合作意识和感恩精神能够形成。本文试从俄罗斯实施学校关怀的理论和实践的两个视域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处境不利儿童道德关怀理念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关怀这一环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俄罗斯联邦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处境不利儿童受教育的问题。俄罗斯的处境不利儿童有权力接受学前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俄罗斯政府及其教育理论家们针对处境不利学生道德关怀理念的分析和完善我国处境不利学生道德关怀的理论和实践出发,对心灵活动教育对策的两个视域展开了分析,诠释了心灵关怀是俄罗斯当前处境不利学生实施道德关怀理念的核心内容,并提出实施心灵关怀要以平等、理解、尊重、关爱、宽容为原则,要以精神活动和社会活动为实践共同体,来完成处境不利学生心灵的唤醒,让他们理解生存及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倾向于提供处境不利学前儿童家庭整合干预计划,通过干预计划为学前儿童提供保教服务和家长服务,改善儿童生活的社区环境,全面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发展支持。印度的ICDS项目和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的幼儿班项目就是其中之一。借鉴其经验,政府应加强对处境不利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加大对处境不利儿童早期教育的投资,构建处境不利儿童早期发展支持系统,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对处境不利儿童群体的保护和救助已成为实现整个儿童群体权利保障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二十多年来,我国处境不利儿童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判断标准变得更为模糊,这对完善与发展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增加了难度。为了明确当前我国处境不利儿童的构成这一基本问题,本文尝试从导致不利处境的环境因素出发,将处境不利儿童划分为社会处境不利儿童、家庭处境不利儿童、学校处境不利儿童和边缘儿童四大类,并对每一类进行了概念梳理和构成分析。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对处境不利儿童社会关怀的主要手段是沟通、互动和控制三种. 针对处境不利儿童的沟通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围绕着社会工作者的沟通,包括社会工作者与处境不利儿童每一个人的单项沟通,也包括就一个问题的依次沟通,另一类是所有社会公民积极参与的自由式的沟通,这种沟通建立在对所有社会公民积极性充分调动的基础上,是一种所有社会公民都实际进入的沟通形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学龄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对处境不利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处境不利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在性别上和年龄上有部分差异,但具体类型差异均较为显著,父母离异、家庭贫困、留守三类处境不利学前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显著低于处境正常学前儿童。根据研究结果,建议相关部门及学前教育机构通过建立健全处境不利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动态监测,以提前预防并化解威胁儿童健康的潜在风险;针对不同类型处境不利学前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具体状况,做到积极引导与精准帮扶;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培育处境不利学前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1.
教育补偿是世界各国应对处境不利儿童发展问题的共同认识与基本选择。从政策理念、政策设计、政策实施、政策保障、政策效果等维度比较美国、印度和中国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补偿政策,可以发现它们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少差异性的方面。三个国家的补偿政策比较可以给予我国处境不利儿童教育许多有益的启示,包括要倡导"儿童中心"思想、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实施、完善绩效评估等。  相似文献   

12.
流浪儿童是俄罗斯处境不利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生活、教育、安全和心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社会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全面关注流浪儿童的成长,本文从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流浪儿童成长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策等几个角度对此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小康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对处境不利群体利益的关注,同时处境不利儿童的义务教育发展状况也将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义务教育补偿是保障所有公民教育权利的重要形式,是一种积极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它能使个人的权利和国家的强制义务相结合,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和效益观,是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合理选择,更是教育公正的现实要求和社会文明以及教育进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中国社会正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的迅速转型时期,农村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嬗变。伴随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儿童群体明显地分化为留守儿童群体、流动儿童群体和生活在完整家庭的农村儿童三种类型,他们各自的具体处境不同,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挑战。农村儿童是农村德育的研究对象,农村儿童群体的分化急需农村德育模式的创新,相应地,可以构建留守儿童心灵关怀德育模式、城乡儿童相互融合德育模式和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络模式以致力于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各国对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中国与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具有相似的社会发展水平,这使借鉴印度解决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探索成果,更具可能和现实意义。运用文献检索与分析的方法,介绍印度独立后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概况,对法律与财政、政策与项目和非正规学前教育三个方面的措施进行分析,从中获得解决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启示。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建议:建立健全保障与支持系统、政府切实重视并干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师资建设以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及对策,促进我国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胡静 《教育导刊》2013,(11):35-37
自由学校计划(FSP)是在美国儿童保护基金会(CDF)倡导下设立的,旨在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暑期补偿教育的一项举措。这一计划到现在已经发展为全国性的、固定化的项目之一,为超过九万名贫困儿童提供了补偿教育服务。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自由学校计划为我国处境不利儿童的基础教育提供了以下启示:对处境不利儿童进行补偿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可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相结合;补偿教育应在政府主导下,呼吁多主体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的德育发展有其独特性与复杂性,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包括十月革命前的宗教教育,苏联时期的共产主义教育,苏联解体后的德育危机,始自20世纪末期的宗教教育的复兴等。迄今为止,学者们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德育之路。现阶段俄罗斯的德育以弘扬民族思想和传统文化为基础,侧重儿童的个性发展,把儿童视为德育的主体。德育的开展主要依赖三个支撑点:国家、东正教和家庭。其中国家的支持是重要根本,其次为东正教和家庭的积极配合,力求从社会、道德、审美、卫生保健四个层面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德育培养。  相似文献   

18.
印度政府自1975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广使处境不利儿童受益的ICDS项目.印度ICDS项目的目的是促进处境不利儿童的综合发展,服务对象包括儿童、孕妇、哺乳期的母亲以及辍学的青春期少女,它为维护印度社会的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梦鸽 《文学教育(上)》2013,(22):142-143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我国从人口大国建设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若对处境不利儿童营养不良状况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将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非正规学前教育是指由政府或个人发起,针对无法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0岁~6岁儿童.特别是处境不利儿童。依托社区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学前教育的形式。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3年统计,作为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孟加拉有两千万五岁以下儿童.其中50%左右处于营养不良且面临严重教育资源短缺。学前教育的缺乏,不仅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也间接导致了因入学准备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