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所在 1911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王朝。清王朝末期,政治极端混乱,出现了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外边有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内部有以推翻异族王朝为目的的“光复革命”运动的挑战,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与此同时,国内欲打倒清王朝的革命运动,内容也复杂多样。此乃政治学感兴趣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
一、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是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千多年前,西域就和祖国其他地区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公元前60年,中央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作为代表西汉王朝统辖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管理西域.从此西域就成了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后来的历代王朝都直接或间接对新疆进行着管理.清王朝在平定阿古柏叛乱后,于1884年,将西域改称为新疆,意思是“故土新归”.清政府随后又设立了新疆省.而民族分裂主义出现在新疆的历史舞台上,只是近一个世纪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在晚清王朝最后十多年的政局中.端方是一个不能被忽略的重要人物。此人出身于满洲八旗之一的正白旗.属于根正苗红的“八旗子弟”.是满清王朝的顺理成章的接班人。但他虽为满洲旗人,却中过“举人”的功名,本人能诗善文,尤爱收藏金石碑版,是晚清时期著名的金石学家。  相似文献   

4.
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在担任宰相后,为挽救赵宋王朝“积贫积弱”危局,积极推行全面的变法改革运动,军事改革是这次变法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魏源是一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在清王朝日趋衰败的时期,他提出了向西方学习,走富国强兵之路,“师夷”“制夷”思想,具有改革内容和改新气魄。  相似文献   

6.
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和以后几年进行的立宪活动,应该是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大题目,因为它涉及二百多年的清王朝和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问题。清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端,在它行将灭亡的最终时期,却进行了立宪政体的多种改革活动,其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但是,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只集中研究清王朝的对立面——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对清政府的立宪改革却仅作为革命派的反面衬托,以“假”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史实出发,着重探讨了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主要经济条款的社会政治影响及其发生作用的过程和机制。认为这些经济条款把巨大的经济压力导向了中下阶级,使底层人民背负了过于沉重的经济负担,使中小工商业者大量破产,从而极大地加深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为了应对这种危机,清王朝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又把更大的经济压力导向了中下阶级,从而加速了王朝的覆灭。  相似文献   

8.
清代律例中规定文武官弁有“务将所属地方实力稽查”的责任,而“捕役兵丁均有缉孥盗贼之责”,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维护社会治安是文武官弁及捕役兵丁的专责。从官方维持社会治安的角度看,王朝的所有机构都应该有维持社会治安的责任,参与到维持社会治安体系中来,然而,在清王朝律例所规定的主要责任者是防范与缉捕的汛兵与捕役,以及指挥他们的文武官弁。要有效地防范和打击各种犯罪,维护王朝的社会秩序,保障王朝的安全,就必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敬业尽职的官方机构与人员,但统治者没有从根本上关注这些官方机构与人员如何达到高素质、高水平和如何敬业尽职,律例规定与社会发展脱节,其弊端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唐清两朝盛世的对外政策迥异,前者是对外开放,后者是闭关锁国。正因为自身强大的自信,唐王朝敢于对外开放;正因为对异族统治信心的不足,清王朝选择了闭关锁国。唐清两朝虽然实行不同的对外政策,产生了一强一弱的相反格局。但却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朝上国”思想。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运动一开始就是一场以推翻清王朝,建立新的王朝太平天国为目的的农民战争。它虽然以客家人为主体,但这次起义绝不仅仅以移民为目的。“客家武装移民”论片面强调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客家社会的渊源,忽略太平天国起义反清政治革命的宏伟志向,也忽略了拜上帝信仰在起义阶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7世纪中叶建立起来的清王朝,曾也是一个强大的王朝,比汉、唐盛世并不逊色,但其所处的世界环境却大不一样了。在清王朝建立的同时,欧洲已揭开了近代史的帷幕。18世纪后半期,当西欧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大国就明显地落伍了。在文化教育方面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腐败和空疏,主要表现在:内外无人才,士人无实无用;教育远远落后于时代、落后于西方。而对教育方面彰露出来的种种弊端,及中国传统教育遭到西方文化教育挑战的局势,大多数士大夫仍然浑浑噩噩、麻木不仁,顽固地坚守着“用夏变夷”、“用夏化夷”  相似文献   

12.
关于清王朝的崩溃,过去多从王朝的对立面来研究,把王朝覆亡纳入辛亥革命的范畴,研究王朝是如何被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推翻的,清朝的覆亡是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实践的结果①。这些研究无疑是重要的。但是,这种单一视角的模式难以对许多问题给予合理的解释,也会造成认识上的偏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位满族作家,老舍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旗人形象。这些旗人形象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吃着“铁杆庄稼”、讲究规矩礼节和吃喝玩乐的老派旗人;失去了旗人的体面和尊严、借着洋人的势力满足其贪欲的新派旗人;既吸取了满族文化优长,又扬弃了其消极面的正派旗人。通过这些旗人形象的塑造,老舍艺术地再现了清王朝“残灯末庙”时节作为王朝统治基础的八旗制度的衰朽和旗人社会的分化,由此揭示了清王朝走向崩溃的历史必然性。透过这些旗人形象,我们可以发现老舍对本民族文化既批判又眷恋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14.
略论曾布     
曾布(1035~1107年)是北宋时期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他仕途坎坷,几度沉浮。他生当北宋王朝“内忧”不断,“外患”迭起的动乱年代,到宋仁宗时期(1023~1063),北宋王朝就已陷入“积贫积弱”的深渊,宋统治集团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不断地向宋王朝发出要求改革的呼声。在这种形势下,先后出现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等革新运动,尤其是后者,不仅在宋代,而且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关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过无数次的社会变革,出现过众多的变法改革的壮举和革故鼎新的改革家。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到清王朝后期的百日维新,有的针对前朝弊政有所兴革,进行重新立章建制,以巩固发展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获得了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的在王朝中后期为挽救封建统治的政治危机,进行体制与政策的厘正、变通,如西汉末年发生的师丹限田的改革设想,王莽改制,唐晚期的“永贞  相似文献   

16.
明清更替对传统的中缅宗藩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缅甸东吁王朝拒绝向清王朝臣服。直到乾隆时期,因内忧外患的加剧,才重新向清王朝入贡,其媒介就是边境地区矿丁吴尚贤的劝说。然而,1752年东吁王朝的猝死令新建立的中缅宗藩关系流产。中缅关系的发展演变,揭示了清代中前期双方国力对比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从根本上影响着双方的对外政策和宗藩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从承德看康乾盛世的民族宗教政策齐敬之清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一个对我国近代与现代的历史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贡献的王朝。它解决了历代封建王朝所未能圆满解决的蒙古、新疆和西藏问题,把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牢固地控制在中央政权之下,实现了真正的统...  相似文献   

18.
20 0 1年高考历史选择题第 5题如下 :“曾连续有六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是今天的A .西安 B .洛阳 C .北京 D .南京” ,所给答案是D。此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连续”及“六个王朝” ,A、B、C几个答案或不符合“连续”的条件 ,或不符合“六个王朝”的条件 ,自然被排除在正确答案之外。如此只能选择答案“D”了 ,但它是不是就完全符合题意呢 ?众所周知 ,我国古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都建都于今南京 ,合称六朝 ,这样看来 ,南京是符合“六个王朝”这一条件的 ,但东吴与东晋之间有西晋 3 6年的统一 ,虽然短暂 ,却毕竟使南京作为…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西域与中原王朝“时绝时通”^[1](235)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状况是一个王朝强弱的坐标。西域诗歌是反映这种情况的晴雨表,随着国力的强弱,表现出明显的时代性特征。汉王朝是西域诗歌的曙光期,拉开了西域诗歌的序幕;三国两晋南北朝是西域诗歌的空白期,却是古典诗歌艺术上成熟的年代;唐朝是西域诗歌的高峰期,士人的意气风发为中华民族的流金岁月献上华丽的诗篇;两宋王朝无力经营西域,士人只能通过幻想去模拟其风光,抒发对汉唐盛世的追忆之情;大漠烟尘中蒙古王朝的绝对征服,则给西域诗歌带来了御用文人的歌功颂德;明王朝派遣陈诚出使西域,以使者的眼光留下了不一样的西域风情;清王朝时期,西域则聚集了一批政治失意者,他们的浅吟低唱为古代的西域诗歌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20.
张晓波 《教育与考试》2021,(1):42-48,41
在朝鲜王朝,“进士”指通过小科进士试获得的功名,相当于中国的“生员”,这与中国科举“进士”有很大的区别。此外,朝鲜王朝把本国所有科举考试的居首者,均称为“壮元”。朝鲜王朝科举中“进士”“壮元”的特殊用法,为中国明清与朝鲜王朝士人在科举交流中带来了障碍,也为后世朝鲜王朝科举研究者带来困惑。尤其是当前,除韩国以外的学者容易混淆朝鲜王朝与中国的“进士”一词,①且常常将朝鲜王朝科举中的“壮元”误作“状元”。因此,研究朝鲜王朝独特的科举用语体系,有助于探析朝鲜王朝在学习、模仿中国科举制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