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儿童离我们有多远?且不说我们身边有许多儿童,只说我们成人自己也曾经是儿童,而且这个儿童还悄悄地活在我们身上,就像大树幼年的年轮永远藏在大树的身躯里--它处在树的核心,默默滋养着大树.在我看来,童年之与成人,也如幼苗之与大树.所以,儿童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与儿童实际上是零距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倡导有机生活,我国一些有识之士也认识到有机生活对人们健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什么是有机生活呢?简单地说,就是用无污染、最接近自然的方式生活。现代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食品的污染,加上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了与现代文明有关的疾病发病率增高,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现在,超重和肥胖儿童越来越多;性早熟倾向越来越严重;成人疾病儿童化,如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提前在青少年儿童中发病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消除污染,用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得以纠正。倡导有机生活,让我…  相似文献   

3.
正写作不是"语言游戏",而是一种价值选择。这种选择将连同儿童自己的真实一块儿带出。让儿童言说儿童的言说吧。——题记言说:儿童就是儿童,不是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是什么?普遍观点认为儿童是成人的必经之路,儿童是缩小版的成人,这样的观点貌似无过,然而它仅仅把儿童当作是成人的附庸品,却忽略了儿童是具有独特思维的个体。周国平先生指出:"用外部功利目的来规范  相似文献   

4.
儿童也能运用哲学、讨论哲学问题吗?如果能,儿童以怎样的哲学指导生活?儿童的哲学思维是如何获得的呢?儿童的哲学世界与成人  相似文献   

5.
《毛毛》是德国作家米切尔·恩德一部轰动世界的幻想小说,因为它对抽象时间的一番奇思妙想,孩子们对它爱不释手,许多成人也把它看作一部寓意深邃的长篇哲学小说,对它推崇备至。究竟这样一部得到儿童与成人一致赞赏的文学作品分别在哪些方面契合了儿童与成人的审美需求,以及如何看待这类作品在儿童文学中的定位,这是本文试图要讨论与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有没有内在的关联?幼儿园课程应以什么为价值取向,是成人的文化还是儿童的文化?福利特纳曾指出,教师不仅要理解学生的“自我世界”,而且还要设置与这一自我世界相符合的课程,引导学生不断扩大理解视界和自我世界,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这一“自我世界”就是儿童自己的世界,是儿童的文化世界,它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起点、标准和过滤器。幼儿园课程的任务就在于培育、提升这一“自我世界”,从而扩大儿童的“理解视界”,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化就是指在社会大文化的背景下,在成人文化模式与社会化模式的引导下,为儿童所共认、共创、独有、独享的社会群体文化。一个“共”,一个“独”,揭示出儿童文化的本质属性,“共”表明儿童文化首先是群体文化;“独”表明这种群体文化的主体是儿童,而不是成人,它有自己的特色,但它必须是在成人文化的引导下进行。因此,按照创造主体来划分,儿童文化的外延可分客体文化和主体文化。客体文化是指在人类文化史中,成人对儿童的看法、观点及在这些观点看法的指导下,为把儿童培养成社会与时代所需要的人所进行的教育行为的总和,具体体现在历代儿童观的演变之中,主体文化是规定儿童文化本质属性的东西,如前面所述。儿童文化的职能是:它是儿童预期社会化的中介,起着桥梁作用;也是儿童自我发展的辅垫。  相似文献   

8.
徐志国 《家教世界》2014,(Z2):107-108
<正>儿童是谁?似乎我们每一位成人都能给出答案,答案当然也千差万别。当问到我们该如何看待儿童时,往往让我们这些自认为了解儿童的成人陷入沉思,无言以对!问题出在我们经常是看不见儿童的,我们不会去想他们所想,说他们所说,做他们所做……即便我们知道所有,我们愿意跟着吗?近年来,在很多场合总会饶有兴趣地和幼儿老师们闲聊:我们教师在儿童成长的途中扮演着什么  相似文献   

9.
儿童生活在梦想之中,游戏是他们实现梦想的手段,因此成为伴随人类成长的一个严肃话题。游戏概念是复杂的,在成人世界里,儿童游戏具有自主性、自发性、无目的性、情境性、愉悦性等诸多特征。成人对儿童游戏的规训包括成人对儿童游戏内容、价值、工具等方面进行的有意识影响,它既是儿童游戏本身的需要,同时也极容易导致儿童游戏意义的消解。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秘密。秘密是人对内心的体验和意识,"意识到属于内心的东西,知道隐藏什么,有隐藏、隐蔽、掩盖、掩饰、隐瞒、掩蔽、保护的意识"。[1]秘密不仅体现了当事人的内心世界,而且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它处于存在与不存在的中间地带,需要被保护。对儿童来说,秘密始终都有被泄露的可能,因此秘密既是儿童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意识,有时也是儿童人际交往中的一道障碍。关于儿童的秘密,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儿童的秘密?儿童的秘密有何价值?成人应如何对待儿童的秘密?笔者尝试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儿童:一个悖论式的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学的视野下,儿童成为一个悖论式的存在:面对儿童的天真无邪,成人往往持一种矛盾的态度,一方面欢喜、羡慕,因为它失去了便无法追回;同时,也充满着忧虑和担心,因为它与成人社会的价值标准相违。即学校教育往往赋予儿童的天性以消极的内涵,如贪玩、无节制、自觉性差及缺少自律等。在对儿童天性的理解中,成人社会更多地带有一定的文化偏见,如把儿童等同于幼稚可笑、没文化等。在现行的制度化学校中,儿童世界作为成人世界的对立物,一向成为被改造、被克服的对象,儿童的天真无邪与性情顽劣更是与学校的培养目标格格不入。儿童更多地被置于成…  相似文献   

12.
晓枫 《老年教育》2007,(5):56-56
误区一 儿童糖尿病就是Ⅰ型糖尿病,成人糖尿病就是Ⅱ型糖尿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作为生命,儿童与成人的最大区别在哪里?无疑,在生命力。 儿童是不成熟的生命,是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勃勃生机的生命;成人则是成熟的和逐渐走向衰老的生命,虽然它比儿童的生命强悍,但其前进发展的动力却远不及儿童。比如走路,成人当然比婴儿走得好,但婴儿会越走越好,从蹒跚学步到撒脚如飞,而成人却只能维持现状并逐渐走向反面。和孩子在一起,我们常常会对其内在的旺盛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反思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与概率”可以说是数学新课程中最让小学教师感到“头疼”的内容了。这个具有独特思维方式的领域既难教又难学,尤其是让许多成人都感到抽象难解的“概率”,也首次成为小学数学的一部分,它能否真的变成我们所期待的“儿童数学”?这里涉及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有没有必要让儿童学习它?二、儿童有没有能力学习,或者说,统计与概率能否变成“儿童数学”的形态?三、教师有没有能力驾驭这样的“儿童数学”,假如前述两点成立的话?如何让教师具备这样的能力?下文就通过个案研究带给我们关乎上述问题的诸多思考。或许,真正的答案还隐藏在更加深入、普遍和专业的科学研究之中,还孕伏在更成熟的思辨和讨论之中,但这并不削减一项真实调查的价值。当我们直面现状从而激起对这些永恒问题的思考时,这些思考也就有了当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尊重儿童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在实践中教育者也正在努力实现对儿童的尊重。然而,何为尊重儿童?如何正确理解对儿童的尊重而不失之偏颇呢? “尊重”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重视并认真对待”,成人在使用此词时也基本沿用此义。例如“相互尊重”、“尊重你的意见”、“尊重你的选择”等等。由此可见,尊重儿童应该是对儿童心理表现、儿童的任何行为都重视并给予认真的对待。  相似文献   

16.
成人叙事中的儿童视角作为一种叙事策略,是值得关注的现象.它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形成包含了人类文化心理中人类儿童情结、儿童的重新发现等因素.在儿童视角的关照下,不仅能反映成人世界对儿童世界的侵入,还能质疑以成人中心的理性和规范,还原历史本相.在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复合下,揭示出人类生存本相.  相似文献   

17.
孙晓丽 《文教资料》2010,(30):154-156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在短短的几百年间创造出辉煌的物质文明.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人们安享它带来的快乐时,它也正在威胁着人类特别是儿童的发展。包括电子媒体在内的现代科技,正左右着儿童的思想和生活。当儿童被成人所主导的电子媒体淹没时,我们惊异地发现童年在消逝。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西欧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的生活和教育问题是中世纪西欧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西欧中世纪,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成人影响的。他们的生活不仅依赖于成人,其教育也是被成人严格控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儿童生活在成人世界里,与成人没有完全区分开,学校发展也有限。儿童的存在是一种依附的存在,儿童的发展和地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9.
儿童文学是社会、成人和少年儿童的文学对话.它既要适应儿童的兴趣、能力和成长需求,将儿童设定为隐含读者;又要表现成人的理想、愿望,是一个成人自我满足的寓言.或表现与儿童相通的情感,或为实用的目的要在作品中说服老师和家长,或在对童年的回忆中渗进成人的情绪,或在写儿童的作品中表现对成人也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儿童文学都常把成人也设定为隐含读者.所以,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存有双隐含读者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从小培养儿童具有高尚的品德行为,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教育任务。儿童出世后便是属于社会的一员,他们在日益扩大的生活中,会遇到许多行为与态度问题。如怎样对待父母、老师以及其他的成人?当自己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以后,应该怎样?穿衣、吃饭之类的事该由谁来做?应该怎样对待不是自己的东西?别人有困难时,自己该怎么办?凡此等等,儿童都需要跟着成人学,由成人去教会。正确的教育便是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来指导儿童。儿童时期的品德教育,是一代新人精神素养的基础。从出生至入小学是人生起步的时期,也是品质与性格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园有责任帮助家长,全面地培养儿童的优良品德与性格。幼儿园中品德教育的内容,幼儿道德品质形成的特点,幼儿品德与性格培养方法的要素等问题,是幼儿园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