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计算机应用软件类课程教学质量,着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与创新能力。从分析计算机应用软件类课程的共性问题入手,以培养"计算思维"的能力作为课程教育和改革的出发点,分析并论证了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必要性,阐述如何强化计算思维培养。结果表明,在计算机应用软件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重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亦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和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机械制图"课程是高等院校机械类、近机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在学生设计能力培养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为了提升该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课程组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创新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加强了课程实践环节建设,在课程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本文论述了加强能力培养的"机械制图"精品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工作,介绍了提高学生绘图、读图能力以及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相似文献   

3.
"工业机器人技术综合应用"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既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合格的机器人领域技术技能复合人才,课程基于"互联网+"融合校企优质资源,挖掘智能制造相关德育元素,实施"校企协同、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课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专...  相似文献   

4.
孙虹 《成才之路》2012,(3):72-72
为改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本文从课程教学内容和创新能力培养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对课程教学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探讨,提出教改措施;二是为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两种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发展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科学设计自己的未来并在大学期间着力培养自己的生涯管理能力。要达到预期的课程效果,增强课程实效性,必须扬弃"以知识体系为导向"的传统的课程理念,建立"以生涯管理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新理念,构建与人才培养体系相得益彰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领域的热点,也成为各个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目标。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作用。以"微生物与食品发酵"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钱科萍 《教师》2014,(6):94-94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课程标注明确提出,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要培养学生动脑筋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有效发问"能力。那么,为什么美术鉴赏课要培养学生的有效发问能力呢?一、培养学生有效发问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与酶工程"课程实验课是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蛋白质与酶工程"课程实验设置的特点,通过优化实验模块的选择、改进课程实验的教学方式、明确课程实验的要求和量化课程实验的考核标准等改革举措,全面提高本科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实验结果总结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互相结合,获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为探索优化培养21世纪生物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经验总结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介绍贝类养殖学课程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高等教育注重科研素质培养的要求,提出强化"科研式"教学法对促进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意义,并对"科研式"教学法在贝类养殖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总结认为在贝类养殖学课程中强化"科研式"教学法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严谨的科研态度,显著提高了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0.
金艳 《甘肃教育》2012,(19):20-21
学校培养的不能是只会做题的学生,应着力挖掘学生的潜质,彰显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因此,学校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共性的同时,要针对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从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需求出发,开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彰显个性,形成知识、技能及思维拓展等和谐发展的课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发综合性校本课程要本着既能刺激学生的"胃",又要留住学生的"心"、更得留住学生的"身",这样才能实现学校开发综合性校本课程的目的。实践告诉我们,校本课程应该既重内容又重形式,既重结果又重过程。校本课程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因而让学生"活"起来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1.
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五级递进"课程教学模式,即"课堂项目教学—课程创新活动—课程特长教育—课程竞技教育—课程顶岗实习教学"。在课程项目教学环节中,运用项目教学模式完成相关课堂教学任务;在课程创新活动环节中,利用创新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在课程特长教育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在课程竞技教育环节中,依据比赛相关要求进行专门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课程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将在课堂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相关生产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2.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教育界的一个热词。信谊小学基于校情,紧扣办学理念,以开发"童萌"课程为抓手,引领学校走上内涵特色发展的道路。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注重课程的有机整合,强化学生参与体验,努力促使校本课程范式由注重能力培养转向文化传承,从而显现培养学生五大核心素养的课程价值。在课程组织上,注重基础性课程与拓展型课程的深度融合;在课程评价上,由注重学习成果转向关注学习体验,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内化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物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校物理组除了不折不扣地完成国家课程外,还开发了具有物理特色的校本课程,即以"项目教学"为主要形式的校本课程,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物理素养。  相似文献   

14.
教学的至高境界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具体目标"和"教学过程"中,都规定了在教学实施过程要采取新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探索创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理工科专业课程专业性强,引入课程思政难度大,缺少具体的引入课程思政的方法和策略的问题,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深入研究理工科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的方法,总结出依据课程发展史角度、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角度、培养学生"三观"方面、培养学生矛盾观的角度以及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反省的学习习惯方面挖掘五种策略.结合理工科专业课...  相似文献   

16.
在《离散数学》课程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了解《离散数学》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解决好"多"与"少"的关系;处理好"深"与"浅"的关系;注重"学"与"用"的关系。解决好教学中的这些问题,有利于提高《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从"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的教育模式出发,力求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课程设置出发,力求拓展培养学生能力的课程教学途径;从微型计算机安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出发,力求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当前"经济法"在各院校经管类专业中已成必修课程,然而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在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原因在于"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有必要根据"经济法"课程的学科特征,制定相应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以发挥该课程的社会价值,培养学生对"经济法"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新学分"背景下对设计基础课重新定位,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打造多专业"设计通识课程"。"设计认知与思维导入"课程针对设计类专业培养诉求,把握设计认知和思维规律的通识性,量身打造通识化的课程内容和个性化的专业接口,实现与后续课程的精准对接。在一门课程中达到"通识"与"专业"的结合。让学生初步了解创意设计的流程、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意素养,从而使学生打开思路、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要求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这五个方面进行全面培养,这为审美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在学生学习的各类课程中,音乐欣赏课程是与审美意识最为贴切的课程,通过音乐欣赏课程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已经成为各个学校的普遍性行为。将音乐欣赏与审美意识培养进行融合能够将二者所具有的长处进行发挥,在审美意识上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培养。本文分析了音乐欣赏与审美意识存在的联系,音乐欣赏在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中具有的作用以及音乐欣赏与审美意识培养的融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