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最近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努力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谈起创新,学生往往有一种神秘感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惧怕心理,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自己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创新。而心理学家奥托指出:“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现代创造学理论也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个人所展…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人生的灯塔,是一个人具备开拓精神、善于解决实践中各种问题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素质。在小学时代播下创新的种子,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但在农村从事教学多年的我,不时地听到老师抱怨:农村教学设施差,教学用具少,开展实践活动的素材少,不具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外因环境;  相似文献   

3.
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素质是当今时代需要的重要素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推崇创新、鼓励创新的生活环境和氛围。笔就如何在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谈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又在于创新意识的竞争。为了培养在下个世纪有竞争能力的人才,学校必须有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人才首先应满足的条件是有能适应21世纪发展的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也是我们培养的目标,而正确的学生观应该是:人人可以创造,人人能学会创造,人人能够进行创造性工作。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善待钻“牛角尖”的学生。在教学中有个别学生喜欢穷根究底,甚至“钻牛角尖”。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钻牛角尖的学生不怕难,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如果教师准备不充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每个学生都拥有创新的潜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数学课堂更加优质和高效。  相似文献   

7.
赵正飞 《考试周刊》2010,(44):183-183
素质教育明确提出中学生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其核心是新时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了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课教师也应该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生物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一个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的知识经济时代,其最大特点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创造是未来人们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无论是从培养21世纪建设者的需要来看,还是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来看,都需要生物教师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应对21世纪的挑战准备条件。一、消除心理障碍,激励学生创新谈到创新,学生往往有一种神秘感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恐惧心理,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自己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创新。其实,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  相似文献   

9.
创新意识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绝不是仅仅针对高智商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创造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题。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张德王秀曾说:“除极端的低能和严重的精神病患者外,人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创造能力。”大量的研究也已表明:具有良好天赋的个体,如果没有后天的良好教育,也难以形成较高的创造力。那么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认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虽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动态过程,但与学习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在学生的各科学习和课外、校外活动中开展创造教育,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但不少学校受传统教育影响,只重视理论知…  相似文献   

11.
当前社会面临重要转型期,新形势有新要求:“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的素质要求中,其核心是新时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了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认真领会生物新课程标准精神,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生物教学的实际,浅谈在生物新课标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崔秋凤 《成才之路》2009,(34):35-35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即创造性学习。教师要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造。下面本人仅就历史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周芳 《现代语文》2007,(2):64-65
创新是一种民族发展的灵魂,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品格。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拥有创造性的人才是企业乃至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早在20世纪末,世界教育界就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我国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更是明确指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教会上指出:“要特别重视创新和创新教育”、“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随着我国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主阵地之一的美术课,也需踏上时代的旋律,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才干,摆到重要议事日程进行研究,这就需要我们美术教师不但要成为创新的教师,尤要将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贯穿于美术教学活动之中。以下就我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点个人体会。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课堂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这个…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实施“主体参与”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瞿兵 《教育科学》2000,(2):21-23
现代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终身教育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不断更新的知识和技能,学生不仅仅是要学习和获取前人创造和发现的结论,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已有创造过程和方法的亲身体验,学会创造和发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人才资源的需求。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参与”,就是通过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主体参与”教学构建…  相似文献   

16.
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民主、激励是启动创造性思维的情感动力 教师要把微笑、期望带进课堂,把民主、平等、尊重和信任带给每一个学生,用民主激励创设欢乐的教学氛围。并从学生心理需要出发设置激励的目标;运用激励的语言和采用激励的方式以满足学生成功的心理需要,克服学生自卑的心理,使学生人人都感到“我行”。“我能”、“我是成功者”,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创造的潜能。 二、唤醒、鼓舞是激活创造性思维的智慧源泉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 …  相似文献   

17.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再创造’,即由学生把自己要学的数学知识创造或发现出来。如同只有自己在游泳才能学会游泳一样,学生也只有在创新中学会创新,产生创新的欲望。”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探究创新过程的揭示、再现,给学生一个启迪的过程,这是创新教学的精髓所在。在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实施创造性教学。作为兼具基础性和人文性的语文教育.在创新教育中肩负特殊的使命.创新成了语文教学的关键。所以浯文教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一定要解放思想.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发表有新意的见解。下面我就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数学开放题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舞台,已引起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设计和利用好开放题呢?  相似文献   

20.
一、创设良好的精神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有创造,处处有创造,时时有创造。”每一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但是把潜在的创新力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必须有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新力的良好情境。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情境,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