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从公共政策合法性视角看公民参与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合法性是公共政策实现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体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提高政策有效性和政策效率的内在基础。即公共政策的存在与有效实施是以合法性为前提的。但是。影响公共政策合法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公众态度.公众态度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全部过程。为了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进而获取和保证公共政策合法性.就要求公共政策尽最大可能争取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同和支持。文章正是以公共政策合法性为逻辑起点。通过对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尤其是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背景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更加必要和紧迫。揭示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民参与是现代政府治理和公共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功能。它可以促进公共政策的民主性和公共性,提高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强化政府官员责任,增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提高公民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度,有助于民主信念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落实,充分保障广大公民的民主权利,真正贯彻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原则,而且对制定出科学、合理、公正的公共政策,进而实现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是需要被管理的。当前,对公共政策的研究多倾向于政策分析,将其作为一种管理工具来分析论证,但是,公共政策本身也是需要被管理的。公共政策管理研究是理论研究的拓展,也是公共政策现实运作的客观需要,这既是对理论研究的凸显,更是对实践活动的回归。公共政策管理财于提升政策绩效、化解政策冲突、降低政策成本、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公共政策管理的形成和产生绝非主观臆断,其内在特征是公共政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进行公共政策管理行动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对政府目标、手段的选择及其相互转换的过程,即利益调整的政治和技术过程。价值是主客体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客体之于主体的意义和效用。政治学话语中我们把公共政策价值分析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政府—公共政策,其中主体是政府,客体是公共政策。政策之于政府的意义和效用在于它的实施推行过程中使政府得到满意的利益分配;第二层次,公共政策—群众,其中主体是公共政策,客体是群众。群众之于政策的意义和效用在于,群众中社会公共问题在公共政策的指引和推行中得以解决。就公共政策的价值而言,赋予公共政策利益优先的价值取向,在利益优先的前提下,选择、分配、综合和落实利益,最终达到平衡利益,解决公众问题。以利益为基础的公共政策价值分析无疑揭示了公共政策的本质,也为公共政策价值判断建立了一个客观参照系,为政府行为的良性循环引领方向。  相似文献   

5.
作为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方面,公务员心理契约和公共政策相互影响。目前,二者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公共政策形成时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公务员心理契约的不稳定;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导致公务员产生不公平感和不公正感;公共政策的非连续性,不利于心理契约的动态稳定;公共政策体系的不完善,容易导致公务员心理契约的违背和破裂等问题。要从公共政策形成的动态过程采取加强公务员对公共政策的参与度、重视内部顾客导向、保持公共政策的稳定性和科学性、降低利益集团的影响、完善公共政策体系等有效措施来提升公务员心理契约水平,实现公务员心理契约和公共政策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执行在公共政策活动中处于关键环节,对于公共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加大公共政策宣传力度,确保对公共政策实质的认识;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认知程度,确保公共政策"利益超脱";提高公共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强化公共政策的预测性;提升公共政策的质量,确保公共政策执行有序推进;提供有效的制度设计,建立有序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表现为制度、法律法规、计划项目三个方面,由此推及公共政策执行实际涉及宏观层面的公共政策执行者的再解释和执行、微观层面的具体执行者的执行行为,并且二者发生的机理是不同的。目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面临的困囿主要体现在机械执行、野蛮执行、扩大执行、选择性执行和扭曲执行等方面。优化公共政策执行必须从以共赢思维解决利益博弈问题、以负战略思维预防执行偏差的出现和优化基层政策执行队伍等三方面入手,以此防止政策执行的异变,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前社会利益结构分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利益意识强烈、利益关系复杂、利益竞争激剧,这种利益结构分化深刻地影响了公共政策的执行权威、执行过程和执行效益。强化公共政策执行权威、优化公共政策执行的利益整合机制和加大利益整合力度将有利于公共政策执行对利益结构分化的治理和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9.
论政府引导下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是20世纪后期以来公民参与的一项新内容,它丰富了传统政治参与的内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应做到有序、有效、理性和提升公共政策的公平价值.政府在引导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应通过理念与制度方面的创新主动地为其创造必要的条件,积极地通过各种途径去实现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引导,并通过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而追求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的非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公共政策主体的目标替代与利益置换行为,公共政策客体操控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公共政策过程的终结环节被人为搁置,公共政策信息的失真与梗阻等现象,是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具体体现。关注和探讨公共政策非公共性问题,对于拓展公共政策研究视域,端正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提升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际商事仲裁一方面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另一方面又依赖各国法院对其裁决的承认和执行.公共政策作为法院自行拒绝承认和执行裁决的理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这里结合公共政策的概念,区分国际公共政策和国内公共政策,并通过分析公共政策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适用情况,来透析公共政策适用在国际仲裁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民主的发展、全球化的国际形势等,都要求我国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实现更多的公民参与。公民参与已成为世界政治民主发展的热点,公共政策制定则是国家治理社会的重要环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已是大势所趋。分析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背景、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制定出有效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作为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手段,经济与效率曾一度占据了公共政策设计的主流地位,而忽视了对内在价值的思考。价值维度的缺失导致公共政策无法有效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本文将借鉴弗雷德里克森对公共行政精神的阐释,思考和探寻在公共政策设计过程中的价值维度,并对我国公共政策的设计提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政策网络的动力演化机制及其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网络将公共政策理解为国家与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基于资源依赖关系的动态互补过程,克服了以往公共政策研究中完全理性和集权的缺陷,弱化了权威和制度在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作用,增加了结构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在政策网络中,存在学习机制、隐性契约机制和博弈协调机制等内部动力演化机制。在这三种机制的推动下,政策网络对政策效果发挥着重大影响,特别是学习机制(包括行为学习、价值学习和规范学习)对提高公共政策执行效率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在政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高度重视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不仅要求公共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程序规定,还要求制定的公共政策必须获得大多教民众的认可和支持。进行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应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畅通参与公共决策的渠道;二是提高公共决策的透明度;三是健全公共决策的程序;四是完善公共政策的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项重要的行政职能。在当今民主化潮流下,政府治理中如何将公民的力量导入政策执行的体系,以增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笔者在阐述公共政策的价值诉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条件,探讨了如何促成公民积极有效参与公共政策的执行。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受到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变迁的双重影响.由利益分化所导致的群体非均衡现象影响着公共政策的调整.运用公共政策理论和群体理论分析了现阶段影响我国公共政策发展中的群体非均衡性的社会诱因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公共政策调整,认为这种非均衡性不单是公共政策群体理论的现实基础,也是当前我国公共政策调整的动力来源,同时还有助于规范社会运行,为群体内部整合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分析是一门研究社会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案的应用性和综合性学科,它的兴起和发展适应了政府管理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内在需要。2009年初,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将在上海、重庆、浙江、广东、山西五个省市开展试点工作。本文拟从公共政策学科角度用公共政策分析系统简述试行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浅谈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导向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三大民生问题”的公共政策公共性视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已成为"新三大民生问题",引起了公众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新三大民生问题"的产生与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流失密切相关,文章对"新三大民生问题"与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坚持公共政策价值观的公共性,完善对公共政策的质量评估,实现公众对公共政策的制度化参与,防止特殊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公共性的侵蚀,改进公共责任追究机制建设是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提升之道。  相似文献   

20.
浅论网络公共领域与公共政策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治进程的发展,公众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公共政策的合法性问题成为人们不可回避的根本性问题。公共政策的合法性问题关系到公共政策能否以及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问题,公共政策只有具备合法性才能够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和执行。对于转型期的我国来说,要有效消解公共政策的主体合法性危机、程序合法性危机、价值合法性危机,则必须重视以公众参与为主体的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和发展,有效地保障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代表公共利益的价值得以实现,为公共政策提供了主体、程序及价值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