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录学形成于汉代,在宋代基本成熟,郑樵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郑樵的目录学的三个重要学术观点反映了郑樵目录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确立了郑樵在我国目录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郑樵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一生勤于著述,涉猎诸多领域,《通志》是其代表作,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郑樵的学术思想。其中,《通志·总序》是一篇比较有名的学术思想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通志》的"总序"着眼,可探讨郑樵的史书编纂思想,论其得失优劣,成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3.
在《诗经》阐释史上,对毛诗序传进行系统全面清理与批驳的,首倡者郑樵,响应者朱熹;弃《序》说《诗》,以己意为之序,在解《诗》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消除毛诗序传的影响的首推郑樵,继以朱熹;对《诗经》作声歌还原说解和将郑卫之诗多视为男女淫诗的同样是郑樵前呼,朱熹后应;郑樵作《诗传》《诗辨妄》,朱熹作《诗集传》《诗序辨说》。郑樵《诗》学的创新观点经朱子发扬光大,开拓了《诗经》宋学的崭新疆域。  相似文献   

4.
综合谱牒和地方志等各类资料,厘清郑樵家族的源流世系,梳理出4位文学成员,考证了他们与郑樵的亲属关系及其著述存佚,以期助力郑樵及其家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郑樵《通志·艺文略》(以下简称《艺文略》)可以说是四部分法之外一部具有较为典型的图书目录。郑樵将自己的目录学理论汇编成《通志·校雠略》,并在《艺文略》中一一的实践,而这一切理论和实践都是在郑樵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完成的,在继承前人经验方面突出的体现在著录项目、著录方法和类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郑樵的卒年     
郑樵的卒年,向有绍兴三十一年(1161)、三十二年(1162)两说。《宋史·郑樵传》说郑樵卒于五十九岁,惟不记年月。近人张须著《通志总序笺》,定樵卒年在绍兴三十一年。他说:  相似文献   

7.
郑樵是我国南宋时期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文献学家。郑樵以其科学思想与创新精神、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实学思想、融会百家、贯通古今的会通思想、反对褒贬任情的直书思想等在我国学术思想史上闪耀着独特的异彩。  相似文献   

8.
同于通变,司马迁唱之于前,郑樵和之于后。司马迁发千古之迹,究心识变,是得大机;郑樵追千载余韵,孤心苦诣。是得大用。二者是圃和方的意象的组合。司马迁的通变是当下采取的一种不即不离不一亦不异之超现实主义;郑樵的会通是传统理学否定向度上的一种新安排。是对大一统思想的新诠释。二者的通变思想都含有一些异端。实质上是一种主体自我分裂的审美性行为。  相似文献   

9.
郑樵是我国南宋时期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文献学家。郑樵以其科学思想与创新精神、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实学思想、融会百家、贯通古今的会通思想、反对褒贬任情的直书思想等在我国学术思想史上闪耀着独特的异彩。  相似文献   

10.
郑樵的《六书略》是持"凡许氏是者从之,非者违之"的态度研究《说文》等古书撰写而成的,它收尽天下之字并对其逐字进行分析。郑樵对所收汉字进行具体形义解释的文字内容以《说文》为宗,以《尔雅》《方言》《集韵》等众多古书籍材料为依托。本文全面系统地梳理《六书略》字形释义对古书的引用状况,从文本角度客观地看待郑樵对文字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一) 郑樵是我国南宋时代著名的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卓有成就的文献学家。他的《校雠略》和《艺文略》、《图谱略》、《金石略》一起,奠定了他在历史文献学上的地位。郑樵,字渔仲,别号溪西逸民,史称夹漈先生,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生于一一○四年(北宋徽宗崇宁三年),卒于一一六二年(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年五十九。郑氏在当地称大族,郑樵从小在父亲的教育下,对六经、诸子百家之学很感兴趣。可惜到了十六岁上,他父亲不幸去世,家道就此败落了。这以后,为了不中断学业,郑樵和他的堂兄郑厚,在莆田附近的夹漈山旁,搭了个茅屋,“谢绝人事”,埋头读书,“久之,乃游名山大川,搜奇访古,遇藏书家必借留,读尽乃去。”郑樵的抱  相似文献   

12.
南宋史学家福建莆田人郑樵,是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博学多能者。他一生的著作有八、九十种之多,尽管他的著作大部分湮没无存,完整留传至今的只有《通志》一部,但仅凭此一部通史体的史学巨著,就足于确立郑樵在我国史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当代史学家吕振羽曾赋诗称赞郑樵与《通志》: 史通莆郑著新编,门类略析脉络全。食货艺文颠主次,古今通变叙禅缘。  相似文献   

13.
作为平民史学家,郑樵求真务实,敢于求异,善于创新的学术精神足为我辈楷模。我们把郑樵的学术思想与史学成就概括为:进行学术研究的途径、方法以及见识、观点上异于前人与时人的别识心裁;研究历史的旨趣与视野方面继承并发扬了中国史学的通史家风;作为治史指导原则和评价历代史家史学成就标准的会通思想。“会通史学”是郑樵史学思想的精华.代表了当时史学理论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图书分类工作始于西汉刘向,但对图书分类工作首次作出系统的理论总结,却是南宋郑樵。 郑樵(1104—1262),字渔仲,自号西溪逸民,世称夹漈先生,福建路兴化军兴化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人。他是南宋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我国古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5.
郑樵不仅是宋代的著名史学家,而且对于文字学也有着极深的造诣,在文字学史上尤其是“六书”研究史上有着极为独特的贡献和地位。就其成就的内外因素而言,既有纵横贯通的思想基础、求实自得的创新意识和博雅深厚的学术积累,也生存于良好的治学著书的客观环境之中。《六书略》为郑樵所撰《通志略》之一《略》,是其专以六书说研究《说文》的代表作。该书涉及汉字的来源与性质、六书之次第、象形为汉字结构之根本的功能观、“子母”理论等诸多观点。凡此表明,在六书研究史上,郑樵是一个重要的人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学术大家。  相似文献   

16.
从目录学的角度,主要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初步探究郑樵对《通志.乐略第一》中乐府曲调类例既分的分类方法,从他的"部伍之法"和"核实之法"这两方面进行论述,以考察郑樵编写《通志.乐略第一》的分类思想。  相似文献   

17.
郑樵(公元1103-1162年),字渔仲,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南宋史学家。生平著作浩繁,有《氏族志》、《动植志》、《尔雅注》等八十余种,晚年编撰《通志》,网罗各代历史,合为一本。 郑樵年轻时就勤奋好学,从不受外界干扰。他16岁那年,父亲去世了,按照当时规矩要守孝三年,在这三年中,不能举办婚姻大事,不能随便到别人家串门,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郑樵也这样做了。不  相似文献   

18.
《文史通义·答客问上》首段中"其"和"訾謷"所指的对象颇有歧义,其中"其"既可指郑樵,也可指戴震、吴颖芳二人。而"訾謷"则可指郑樵,也可指章学诚自己。考证这两处歧义,可以有助于读者对文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张舜徽先生,当代著名史学家、文献学家,学识渊博,贯通四部,近世而来少得之通人大师。其治学气象弘阔,力倡会通之学,慨然将推广郑樵会通之志,继承《通志》之业引以为己任。本文仅就文献学、史学浅析先生学术之会通特征,并见其受郑樵之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会通与实学思想指引下,郑樵在《通志·艺文略》的小说分类实践中通观小说源流,准确把握小说"丛残"与"小道"两大特征,清理了充满虚构的志怪作品,使小说分类回归原初的子部传统。从这一角度出发,或许可以解释郑樵小说观念与小说分类实践自相矛盾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