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正文 《云南教育》2005,(29):35-35
教育评价是教育的一个环节,是整个教育活动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班主任对学生的操作评语又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导向作用。据《中国教育报》载:两名高中学生合伙做了违法的事,被公安机关审查。消息传到学校,一片哗然。其中一位学生的班主任给他的评语是,“你做的这件事很令人失望,但你还年轻,还有机会改正错误,证明自己,相信你能振作起来。”这个学生为老师的评语所感动,选择了继续学习。  相似文献   

2.
<正>对很多学生来说,心理老师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从不像爸妈那样唠叨,却能让自己乖乖地拿起笔学习;从不疾言厉色,却能让自己深深地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他没有说让人怎样去做,却能在和风细雨中让人知道接下来自己要去做什么……心理老师就像一个魔法师,他的口袋里,到底有什么?  相似文献   

3.
读了《山东教育科研》 2001年第一期,“精论集锦”栏目中《偶然中的必然》一文,文中所阐述的观点,笔者实在不敢苟同。文中说,“魏书生老师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位语文老师因故未给学生上课,每逢上语文课,他的两个班就由另一位教师在课前交代一个学习任务,然后再回自己班上课,学生于是就自己学习。一学期下来,考试成绩一比较,这两个班的语文学习成绩远远超过了有老师上课的班级”还说,“邹平县的一处初中又传来一件与魏老师讲的相似的事,一位老师因病不能上课,学校实在找不到代课的老师,只好也由平行班的老师课前交代几句,一…  相似文献   

4.
记得法国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培养一个君子,需要一个村庄。这句话强调了教育合力的重要性。现实中,许多学校打着这样的标语:全员育人,全程育人。而事实上许多学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科任老师只顾教学,不管纪律;班主任只管理本班学生的纪律,对兄弟班级学生的违纪现象熟视无睹;任课老师只关注本门学科,而对学生的偏科、瘸腿学科不关心;同一学科组的老师只想着教好自己的班级,能够超越对方就行。  相似文献   

5.
一位23岁的青年告诉别人,他最大的遗憾是求学期间没有碰到一个好老师。他说,当别人谈起让自己受益匪浅的老师时,他就像单亲家庭的孩子听人家讲家庭如何幸福一样,心里特别难受。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讲,老师无疑是生活中除父母之外的最重要的人物。那么,何谓“好老师”?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爱心与教育》的作者李镇西老师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6.
<正>《我的教育梦——班主任的教育智慧》是段云成老师15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育智慧的精华集萃,作者从智慧、专业、温暖、创新、民主和真诚六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他洋溢着教育情怀,力图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让班级学生充分享受成长的幸福,从而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他在班级提倡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生活,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他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实施一系  相似文献   

7.
梅子涵 《顽皮娃娃》2006,(3):I0007-I0008
不是每一个儿童学作家都能写出像《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样一本书的。它太优秀了。所以我阅读的时候除了感动还有吃惊。作那么有想象力,让两只兔子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小兔子很天真地表达:他张开手臂说:“我爱你有这么多!”小兔子会灵感叠出地表达:他倒立起来,  相似文献   

8.
<正>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精神关怀者,是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他人"。高中林老师用爱心诠释了一位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展现了自己的教育情怀。高老师巧用"爱"的艺术。他认为,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学会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高中林老师爱学生,他不仅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与学生一起运动;还努力走进学生内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研读闫学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对于苏霍姆林斯基我倒并不陌生,但对于他的教育理论要想让我说上几条我还真说不上来,一直以为这样的书都是理论性居多,但看了闫学老师的书却发现,原来班主任可以这样当的,原来我的班主任工作中还有这么多不足,还有这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真的觉得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
一位老师在教《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实物,观察可以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教师的意思是为了让学生得出可以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于是他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很多学生正如老师所料,大声回答说:“3个面!”但坐在我旁边的一位男生说:“6个面。”老师很快否定了他们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张瑞娟 《课外阅读》2011,(3):234-234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说: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习、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备好课,上好课,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可教育,除了教还有育。老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应该是解惑的人。  相似文献   

12.
一位中途辍学的女生这样说: 去学校读书太没意思了,只有负担没有快乐,只有压抑没有幸福。 还有一位学生给班主任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老师,我觉得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了,特别是快考试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我的情绪特别容易被考试摆布。一听到考试,就特别紧张,生怕考砸。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自主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小英 《江西教育》2004,(12):38-38
最近,笔者听了一堂语文阅读课,上的是《一夜的工作》(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一课,执教教师是这样安排教学的: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即“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然后让学生动手从课文中涌出能反映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句子;最后全班交流讨论。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把时间让给了学生,学生的活动量很大,又是自读,又是自找自画,还有自由讨论,你能说这不是自主学习吗?可我们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学生的活动都是接受老师的“指令”,并非真正的“自主”,说白了,学生还是听命于老师,处于被动的角色。这样的学习活动能说主动参与吗?他们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有多少?  相似文献   

14.
<正>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里曾这样写道:“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幸福,而幸福也应是教育的终极追求。幸福教育的使命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蓬勃生长”。有人说,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都能遇到一个好老师,世界会更美好。一直以来,我都用这句话勉励自己,希望自己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用心培育祖国的花朵。  相似文献   

15.
刘徽 《现代教学》2007,(5):0-62
张华教授在译者前言里区分了两类教育学者:一类隶属大学和专门研究机构,称之为“大学教授”,主要工作是著书立说;另一类则隶属中小学,称之为“田野学者”,主要工作是立足于中小学,直接改善教育教学。本书作者帕特丽夏F·卡利尼属于后者,她不仅“说教育”,而且“做教育”,即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付诸行动,她创办的美国展望学校就是对其“通过对教育的描述性研究而实现教育的人性化”的核心理念的实践。《让学生强壮起来》阐述了卡利尼的主要观点,即人是作品的主动创造者,作品构成和反映了人的生活;知识是在人与世界的对话中生成的;学校应以发展人的潜能和创造性为核心,学校本身也在不断处于创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发展并非都是可测量的,要珍视那些不可测量之物;成人对儿童的成长负有责任。《从另一个视角看:儿童的力量和学校标准》是其姊妹篇,介绍了展望学校进行描述性评论的具体做法和事例。如果说《让学生强壮起来》展现了广阔的理论图景的话,《从另一个视角看:儿童的力量和学校标准》则运用大量的实例直接与读者际遇,两者相互呼应、彼此激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你即将小学毕业,离开学校。请留下你对学校的美好祝愿,留下你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到学校的各处走一走,看看还有哪些不如意的地方;回忆一下近年来的学校生活,找一找学校领导、老师没有想到或者还没有做好的事情;也可以与其他班级的同学谈一谈,了解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然后,从中挑选一两件比较重要的事情,想一想应该怎样解决,给校长或老师写封信,在信中提出改进的建议。要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表达出真情实感。敬爱的校长:您好!我们就要告别老师,告别这个哺育我们成长的母校了。我真想让时间的脚步慢下来,停下来,让我能尽情地倾吐对您、…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让教育成就幸福已成为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共识。然而,2010年,《中国青年报》的一项报道显示中国孩子幸福指数处于低位徘徊①;生活中也常听到一些家长和老师说,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比我们小时候不知强了多少,可怎么还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抱怨?这些不由得让我们反思: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18.
案例一:某私立中学一位老教师给《钱江晚报》写信,信中说到:“有一次双休日,我坐校车回家人多车挤,有的中学生没有座位,刚上车就听到学校领导大喊:所有的老师站起来,给学生让座!钱老师一下子愣住了。因为在我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只有中学生给老师让座,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老师要给学生让座的印象。或许是我的观念旧了,真的“落伍”了;或许自己是孤陋寡闻,因为这种现象在公立学校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9.
这几年,不断有人提出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我也在思考:在当今时代,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读罢茅正东老师《心平气和当老师》一书,我找到了答案. 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其实,我真不愿意教育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我愿意和他们交流,但不是教育."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直默默地充当学生生命成长的陪伴者.  相似文献   

20.
哭泣的鼻涕     
小学小班化教育在全国多所试点小学中已实施了多年。2006年3月,《山东省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课题实验在临清市逸夫实验小学展开。如何在别人的成绩上让自己再上一个新台阶?如何把已经成熟的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课题做出自己的特色?临清市逸夫实验小学答案是:积极探索,认真实践,让学生快乐学习,让老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