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归有光为明代“唐宋派”散文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项脊轩志》真情为文、不事雕琢。《项脊轩志》叙的是平淡琐事、但事细而情深;笔墨简洁、言近却意深;情绪悲愁,情深而意长。从《项脊轩志》看归有光其人其文可谓:情到深处归平淡平淡之中见至情。  相似文献   

2.
《项脊轩志》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文章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平静而不动声色地叙写往事.言近旨远.辞浅义深。寓丰富于单纯。在平淡中见浓郁,是古今散文中难得的珍品。  相似文献   

3.
<正>归有光19岁时写《项脊轩志》。项脊轩,是小阁子,"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的破败的"百年老屋",也是"余稍为修葺"而成的书屋。它见证了"我"的读书之"可喜",也见证了家破人亡之"可悲":伯叔分家,母爱不再,祖母遗愿不遂。归有光32岁时补写《项脊轩志》,项脊轩又见证了"我"的婚姻的幸福与不幸。归有光写读书短暂的喜,不过是为了衬托人  相似文献   

4.
王猛  魏艳丽 《文教资料》2011,(10):14-15
中年丧妻,是归有光人生中最为悲切的一件事。归有光对刻骨铭心的爱情的表达技巧就十分丰富。《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名篇。借项脊轩的兴废,归有光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借项脊轩的兴废来表达三世变迁、物在人亡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的散文。若能理清《项脊轩志》的情感层次,也就走进了归有光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6.
我们先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1)开户内日之光,目光不能照幽,凿窗户牖,以助户明也。(王充《论衡·别通》 (2)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归有光《项脊轩志》) (3)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归有光《项脊轩志》)  相似文献   

7.
归有光的真性情散文《项脊轩志》,感人肺腑,赚了多少人的眼泪.而作者本人人生多波折,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令人欷歔不已.古往今来,其身上折射了太多的纤细和脆弱,贴满了“柔情”的标签,本文试从《项脊轩志》一文中挖掘还原真实的归有光,有“柔”亦不缺“刚”,才不失男儿本色  相似文献   

8.
悲情项脊轩     
<正>项脊轩,像一位老人历经百年沧桑,见证着归氏家族的兴衰。归有光为了心中的理想从15岁开始在轩中发愤读书,百年的项脊轩经过他的修缮变得雅致起来。从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的第一段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读书生活是颇具情趣的。"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而项脊轩给归有光带来的并不是很多可喜的回忆,更多的是伤感的回忆。先是分家带给他的无限伤感,作者从家的结构变化来委婉地说出家族的没落,明显的变化是由"庭中通南北为一"到"庭中始为篱,已为墙"。最先是中通的庭院后来由篱笆隔开,最后变成了墙,可以看出归家发展到最终不相往来的陌路人,家道严重  相似文献   

9.
《项脊轩志》别解笔者备课时查阅相关资料,多文章都从“居于此,多可,亦多可悲”一句入手,认为“喜”是为了写“悲”,或者清人梅曾亮“借一阁以寄三世遗迹”来概括此文。但笔者反研读,总觉得归有光的情感中有一种成分没有引起注意,这是归有光苦苦追求功名的喜与。捕捉字里行间隐藏的作者这复杂心绪,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析归有光这篇代表作。先从《项脊轩志》这一书名出处说起,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经居住在太仓县项脊泾,年轻的有光不仅把“项脊”用作自己的斋名,而且用作自己的别号———有光自称“项脊生”。这一方面我可以理解成有追…  相似文献   

10.
《项脊轩志》是明朝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它以一间小屋——项脊轩的变化写世事变迁。全文以项脊轩起,以项脊轩结,以一间百年老屋作线索,“将人事变迁,家道坎揉,皆归入此轩,作睹物怀人写法”(林纾《春觉斋论文》)。题目虽然写作“项脊轩志”,但作者的目的却不在记轩而在写人,作者无限的感慨和情思,都是因人事而生的。他怀念的不是轩,而是人,是曾经爱过他,使他永远不能忘怀的人。  相似文献   

11.
在归有光的名篇《项脊轩志》里,我们一般都只会注意到他写了三个爱过他的女人:祖母、母亲、第一任妻子魏儒人。我们往往忽视了另外一个女人,她就是归有光母亲的婢女,曾经给归家两代人喂过奶的“老妪”。《项脊轩志》中写老妪转述其母当年对儿女的疼爱:“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这一小段文字,真是绘声绘色,我们看到了归有光母亲一颗质朴而真挚的心。老妪向作者追叙母亲的话,尚未说完,归有光已潸然泪下,她自己也泣不成声了。原因在哪里?除了她有感于天下母亲慈爱之心外,还在于“先妣(去世…  相似文献   

12.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历来被称为悼念亲人的至情至性之文.一般的忆旧怀人之作,难免写喜怒哀乐,痛苦、感伤是免不了的,而最后往往能升华为审美,故而能获得超脱,但感觉归有光非但没有从与项脊轩有关的旧事中超脱,其基调也已经超出感伤成分,似乎将自己深埋在凄苦中,这必定有些缘故.  相似文献   

13.
<正>清代梅曾亮评《项脊轩志》曰:"借一阁以记三世之遗迹",即借项脊轩来叙述祖孙、母子和夫妻间的"天属亲情"。细读文本我们发现面对这些天属亲情的失去,归有光的情感表达各具特色。当老妪复述归有光母亲周孺人对有光的疼爱时,归有光写到:"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回忆祖母当年持一象笏至,并勉励归有光"他日汝当用之"时,归有光写道:"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这"泣"和  相似文献   

14.
归有光的散文被称为"明文第一",而《项脊轩志》是他的一篇名作。读者在解读这篇散文时,往往被归有光词短意长的真挚情感所打动,同时也感慨于这篇作品所表达的人生志向。笔者搜集了众多学者和语文教师研究《项脊轩志》的成果,拟从主题、写作特点和教学设计三个角度,对学界的研究成果加以梳理,同时给出语文教师在设计《项脊轩志》时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以项脊轩为支点,结构清晰地描写了三重空间,修葺前后项脊轩的现实空间,“诸父异爨”的家族伦理空间,追忆母亲、大母、妻子的情感空间。解读文本架构的三重空间,阐释《项脊轩志》的三重空间诗学意蕴,极富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曼 《语文知识》2006,(3):38-38
归有光的散文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项脊轩志》,但我更喜欢《寒花葬志》。《项脊轩志》表现的是一种对家道中落、物是人非的感伤情绪,《寒花葬志》则表现了一种更为深沉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7.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既没有惊人的情节,也没有华丽的词语,只是围绕着项脊轩,写了自己读书、生活的情景和一些家庭琐事。初看似乎平淡无奇,但是它却以独特的风姿吸引着读者。  相似文献   

18.
<正>《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是作者书房的名字。文章借项脊轩写人记事抒情,深沉隽永,令人回味无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品细节描写的精致,将作者绵长的情思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景物的细致《项脊轩志》开篇即写项脊轩是一所百年老屋,破旧而昏暗。经过作者一番修葺,面貌一新。增开窗户,室内洞然;室外兰桂竹木,错落有致,与栏楯相互掩映;白  相似文献   

19.
归有光因《项脊轩志》这一篇抒情佳作,而被闻一多先生称为“欧公以来唯一顶天立地的人物”。这篇散几经周折终于从幕后走到台前,获得了作为散精品的应有地位,可是几处不甚妥帖的译注,却影响了这颗圆润之玉的光泽。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教材中归有光的作品很少,因此学生对归有光及其作品的认知比较有限。《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散文代表作。归有光的散文风格清新古朴,他的文章曾被誉为"明文第一",而他本人也被时人称为"今之欧阳修"。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笔者曾经多次在课堂上讲授这篇文章。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都以教授文言文中涉及的字词翻译和文体形式为主,不注重在课堂上向学生传输作者及整篇文章的情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仅限于对文章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