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在学术界有这样一种倾向 :“五四”的偏激使中国传统文化与今日中国形成了断层 ,这是对“五四”的误读。在对现代中国特殊的政治、社会环境、中国传统文化中封建势力的强大惰性力量、对“五四”性质认识的偏差和思想教育的片面性分析的基础上 ,得出了与以上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即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主义因素 ,消解了“五四”精神 ,使“五四”与后来的历史形成了断层  相似文献   

2.
自五四前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把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来,无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块土壤中生根、开花和结果了。它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这本身显现出了它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前几年,随着“文化热”的兴起,有一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观点极为流行,即所谓“传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五四时期中国人之所以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与中国文化传统有着共通之处,是传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他们把中国传统文化仅仅理解为“封建主义文化”,结果把马克思主义同封建专制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的前夜,由于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在外国帝国主义的奴化思想和中国复古思想反动同盟的反攻下宣告失败,作为几千年来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总代表“孔家店”的幽灵,仍然笼罩在黑暗中国的上空。“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五四”运动标志着我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为了进行这一革命,必须有一个相应的文化革命;而这个文化革命的根本任务,仍旧是打倒孔孟之道。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不是共产主义者,但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家,一个“五四”精神的积极追随者和忠实代言人.郁达夫的一生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在这一生中,他登上过荣誉的峰巅,也跌落过遭人误解的深谷.他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和小说家,又是一个天真烂漫的理想主义者,时时向住着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境界,始终编织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他曾那样赤诚地爱自已的同胞,但不少同胞不理解他;他那样坦荡地对待朋友,但有的朋友却出卖他;他追求真挚的爱情,可几起婚姻都以悲剧而告终.风风雨雨,谁能道得清郁达夫一生所经历的千变万化.然而,说变也不变,自从“五四”以后,他追随“五四”精神,忠实地按照“五四”精神立人行事为文,这一点始终没有动摇,也不曾变化过,正如胡愈之先生所说,“作为一个诗人与理想主义者的郁达夫,是‘五四’巨匠之一.他永远忠实于‘五四’,没有背叛过‘五四’”.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文学的历史以“五四”启蒙文学为开端,但其发展的历程并不具有历史必然性;解放区文学不是“五四”启蒙文学的结果,而是另一个时代的新的文学形态。90年代对“五四”的“误读”,既有新文学“正史”情节叙述的“误导”,也有现实社会中理想主义激情的普遍丧失所导致的价值的失落。“五四”新文学的历史价值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启蒙;“五四”未完成的启蒙将继续进行,这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必经之道。但是,启蒙的方式很难再是“五四”式的精英对大众的权威言说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发生于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它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伟大的文化革命和文学革命运动。其历史功绩和深远意义,已为六十年来中国革命的实践所反复证明。“五四”文化革命运动,是“五四”运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两大旗帜,对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进行了猛烈的攻击,从思想战线上有力地配合了“五四”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是近现代中国历史研究中一个持久而常新的课题,它也深受国外学术界的关注。近来因着手为《五四与现代中国》丛书编辑一本国外“五四”研究文集,有机会浏览了近年来国外“五四”研究的一些论著。本文拟择要评介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借以探讨国外“五四”研究的新趋势,及其可资借鉴的新思路。(一)华裔美国学者张灏1986年在台湾《当代》杂志的纪念“五四”专栏中,发表了《五四运动的批判与肯定》一文,对“五四”的意义进行了新的阐释和评价。张灏在文中指出,“五四”面临的中心课题是“如何重建中国文化”。为此知识分子们提出的答案有两个:一是科学与民主,二是批判中国传统。“五四”知识分子在这两个问题上既有历史功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提倡科学民主,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革命,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社会潮流,冲刷着中国于百年来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这时,一些封建主义的卫道土,封建阶级的遗老遗少纷纷跳出来,向新文化运动进行疯狂反扑。先有林料的出现,之后,又有什么“学衡派”、“甲寅派”。资产…  相似文献   

9.
六十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革命群众,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勇猛地冲杀;他们高举“科学”和“民主”两面大旗,冲击旧礼教,传播马列主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时期,成为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它就是震撼世界的伟大的“五四”运动。  相似文献   

10.
从五四运动到现在已经70年了。五四时代有过尊孔反孔、崇儒批儒、批判传统与拥护传统、引进西方文化与反对西方文化的激烈争论。当时的先进分子提倡民主和科学,向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发动了猛烈进攻,有力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新的革命发动开辟了道路。历史似乎又在重演。在当前的“文化热”中,发生了儒学现代化与儒学化现代、维护传统与批判传统以及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等等问题的争论。这次讨论无论从思想的或学术的角度来说,实际上都是围绕中国现代化问题展开的。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深刻的社会变化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灿烂的思想文化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因此,史学界一直重视对这段历史的研究,新作迭出,成绩斐然.可是,从宏观上对整个春秋战国史重新作纵横论者,似不多见.马肖云同志矢志创新,独辟蹊径,写成《中国封建主义革命论稿》(下简称《论稿》),从新的高度对春秋战国史作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它的基本要求是“民主”、“科学”.本文认为,在现代化政治基本要求基础上,政治体系建设是硬件工程和基础设施,处理各方面政治关系和政治文化建设是软件系统工程.三者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把中国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纳入现代化轨道,他以发展民主作为政治现代化的核心;以建立健全和完善政治体系作为根本途径;以正确处理政治关系作为基本内容;以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基本环节.继承了五四“民主”和“科学”精神,推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油画作为一个画种而真正为中国人接受是从“五四”开始的,它是作为西方先进文化而被欲求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中国接受的。在每一次中国文化的变动与起伏中,这一画种都剧烈地反映出变化中的中国,它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里潜藏着一种“对立”意识形态的前卫作用,它是中国文化吸收西方文化的一个缩影。在当今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油画肩负着两重使命,这两重使命也是在两个不同层次上展开的。第一个层次是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中去,以求在世界文化中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活力因素。在中国油画滋生的土壤——学院中,中国油画偏重…  相似文献   

14.
现代白话所代表的现代观念是传统中国迈向现代社会的重要指标,胡适在不同思想脉络缠绕的“五四”时期,以白话文理论构建了现代文学的理论话语,其理论恰好契合了“五四”时代对历史现代性的要求,不仅使得中国文学突破传统的窠臼,进入到现代语境中,并且参与了精神文化的现代化,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形态与古代文化形态的分野。因此,胡适的白话文理论在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理性化是现代化的主体趋势和精神内涵,在中国人求索现代化的漫漫长途上,“五四”曾经以其开放的文化心灵高擎科学与民主两面理性大旗;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一次有利的精神契机,然而由时代情感所孕育的“五四”理性未能超越孕育它的情感世界并最终迷失于这一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文化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五四”文学革命是自有中国历史以来一次空前伟大而彻底的反对封建旧文学的运动。在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包括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学,也产生了一些杰出的作品。但是到了封建社会末期,旧文学日  相似文献   

17.
“五四”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当今天的人们谈论“全球化”时,如果不提或忘记了“五四”,似乎很难说明“全球化”在中国的足迹。本文从20世纪初中、西文化的互撞以及“五四”知识分子以“拿来”精神到西方文化之库中去挑选、择取,对“五四”中、西文化对立冲突、互动互补、异质同构、多元整合的现象进行了新的阐释,对“五四”文学和西方文学的关系从“全球化”的角度作出了新的解释,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中国顺应世界潮流,自“五四”便开始启程,一步步向“全球化”迈进的历史踪迹。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文化交汇语境中理解“五四”和“五四”人物,使得对“五四”的理解有了历史的同情。“五四”是中外文化第二次交汇中的一次高峰,中国要面对文化水平远超过自己的西方文化,产生了民族焦虑,这种焦虑感直接催生了“五四”策略性的激进主义武的文化调整。“五四”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调整:在精神层面上,“五四”提倡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引发了文学革命和整理国故两大文化事件;在社会后果上,“五四”带来了政治和经济组织的重新定向;在制度上,打破了三纲五常,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发生在一九一九年。到现在已经四十周年了。毛主席说:“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主义的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  相似文献   

20.
《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宣传“科学”、“民主”思 想,在中国思想文化界树立了一面反对封建主义的光辉旗帜。五四运动后,《新青年》逐步转向 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广大革命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克分反映了五四时代反封 建的文化思想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及其变为思想运动的主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