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与人的发展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对分工与人的发展关系作了比较系统、完整的论述,指出分工是人片面发展的根源,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消灭分工。但马克思、恩格斯并不否认分工对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认为分工也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分工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合理性。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明确分工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在吸取前人的思想并立足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共产主义以及教育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学说。他指出:“在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变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必须“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相互代替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能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片面发展的个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生产者)的“能力”的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的概念首次在马克思哲学范畴内得到较为明确的表述与解释。分工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中介,也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系统阐发其唯物史观的逻辑前提。分析对分工概念之于生产力、生产关系、意识形态、异化劳动乃至人的发展等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意义,多角度梳理分工的历史发展过程,有助于明确认识分工概念及其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也谈“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中多次谈到的一个重要理论。从马克思的论述来看,人的全面发展讲的不是“人类”的全面发展,而是处于第二大社会形态即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不是指消灭造成个人片面发展的旧式分工或资本主义的分工,而是指消灭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5.
考察人的发展,要从考察人的劳动入手,把对人的考察放入历史的进程。最初的社会形态里,由于分工不发达,人的活动是浑然融合的,人与自然对象性条件的自然一体性,使人的发展境界呈现一种“圆满境界”;随着分工的发展,这种圆满被打破,导致了人和劳动的片面发展,造成了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与人类个体高度片面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若干年来,在一些教育学教科书和论文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的阐释,往往是不确切的。对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这个根本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和讨论。这里仅谈谈个人的几点粗浅体会。一、关于人的片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就克服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要正确理解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人的片面发展。近来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的理解产生许多分歧,这些分歧,有些就是根源于脱离了马、恩关于人的片面发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现代社会的物质基础是以使用机器为标志的现代化大生产,而不是以使用手工工具为标志的古代小生产,现代化大生产运用科学的性质和它的革命性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必须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一精辟的论述:“现代工业通过机器、化学过程的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不断地随着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革。这样,它也同样不断地使社会内部的分工发生革命,不断地把大量资本和大批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意义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在《教育研究》上发表的《马克思论个人的全面发展——纪念〈资本论〉发表150周年》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历史性地考察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工具,智力受到摧残,造成了个人的片面发展。但大工业生产又要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生产劳动与教育的结合是造就个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马克思的科学论断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为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对于我们当今的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人的片面发展而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是根据人类社会客观发展规律和揭露批判阶级社会 ,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以及在批判继承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人的片面发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社会分工 ,特别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造成了人的体力和智力的片面…  相似文献   

10.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将分工作为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得出历史唯物主义一系列重要结论。马克思、恩格斯从分工本身的变迁、分工与社会历史的变迁、分工与个人的发展三条线索入手,梳理、讨论分工问题的基本思路:分工本身经历了自然分工、社会分工的自发阶段和社会分工的自愿阶段的发展过程;分工把生产力、生产关系、私有制、阶级、国家等社会历史范畴贯串起来,构成人类社会历史变迁的过程;在私有制下,束缚个人发展的自发分工是人类异化的根源,只有自愿分工才是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分工?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和我们的理解,从社会历史观上看,分工是一种基本的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的劳动组织形式,是人类活动的本质和人类历史进步的表现。 任何历史阶段中的分工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劳动分工,这是指社会劳动进行的方式;二是劳动者分工,即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劳动的方式及其在分工体系中所占的具体位置。  相似文献   

12.
<正>深入研究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劳动分工理论有重要意义。人类历史不外是一部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历史,而分工又是劳动的重要环节,马克思正是研究了分工范畴的历史作用,促使他从异化劳动向唯物史观过渡,并为创立和深化唯物史观作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3.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了。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铭记不忘的是,他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他对人类科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恩格斯谈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时说,在马克思使自己的名字永垂于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发现,第一个就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制定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历史观上的根本变革。第二个就是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伟大科学发现。马克思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上,也经历了从萌芽到形成的过程。本文从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探讨这一发展过程,以加深对历史唯物主必的理解,并以此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马克思是从人的本质及其存在方式出发去理解历史的。因此,只有回到人本身,通过对人类劳动、交往及其基本前提的分析,才能真正揭示人类历史演进的机制。劳动和交往作为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分工作为人类自然差别在其活动中的表现,一直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史。劳动、交往和分工三者作为人的活动及其表现形式,统一于人类发展进程之中。正是由于分工导致的异化和私有制,才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为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共产主义则是对分工导致的异化的积极的扬弃,是在消灭私有财产的基础上人的劳动和交往的真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卓越领袖和导师,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同时,又是无产阶级第一位伟大的军事理论家。他的军事著作,是他伟大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这份珍贵遗产,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学习、研究和继承。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主要方面紧密合作,在局部方面又有所分工。为使马克思能集中精力完成《资本论》的著述,恩格斯主动地承担许多其他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生义原理>中对人的全面发展作了论述,他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恩格斯也指出:"用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也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这里"全新的人"指的就是全面发展的人,并且马克思强调了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旧分工的局限及资本主义社会里童工的生活状况,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经济学的范畴,带有相当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作为教育学范畴的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所有方面的发展,指在一定的社会物质和精神条件下人的心智和人的身体各个方面和谐全面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展示.可是今天的教育本质被遮蔽了,教育成了国家和个人的经济工具,成了实利"俾女",全面发展的教育成了一种狭隘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方竹兰人们习惯地认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的一段话,不仅是他对马克思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理论内容的解释,也是他自己关于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写照。这段话是:"对任何一个懂德语的人来说,这就是,公有制...  相似文献   

18.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是公认的重要历史材料和理论文献。《提纲》有两个版本:一是马克思的原稿本,二是恩格斯在1888年发表的经过其修改了的版本。人们对于恩格斯的修改本历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其实,恩格斯对马克思原稿的修改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技术性的加工、修正和润色,二是对着重标记的变更和改动,三是对整句和关键用词的修改。所有的修改都是恩格斯在遵循马克思的原意下进行的,没有违背他和马克思多年来共同坚持的根本哲学思想。尽管在一些细微之处恩格斯于无意中使修改稿带上了他的个人痕迹,从而多少体现出了他和马克思之间的某些不同程度上差异,但两个稿本在总体思想和基本精神上是完全一致,毫无出入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论责任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生活的时代的主要任务在于揭露资产阶级政府的阶级本质,但是他们也在不同层面上揭示了责任政府的有关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强调责任政府总是代表统治者的利益诉求.但是同时必须为社会的原则和现实所制约。同样责任政府的政治职能体现于社会职能之中,在履行这一职能时,需要有责任心的人被选举出来组成廉价、法治、民主的政府。无产阶级政府的核心责任是保障劳动者的解放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这一切只有在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之后,通过必要的政府体系的设立和运作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人们实践活动的能动性.他们在批判旧唯物主义无视人的实践能动性的观点和片面地夸大、抽象地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的过程中,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能动性理论.与一切旧唯物主义不同,马克思、恩格斯不是把人看作自然的人,生物的人,而是把人看作劳动的人,社会的人,实践的人.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是区别于动物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这样,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实践活动就与旧唯物主义所讲的生物的人的活动有了本质的区别,从而正确地揭示了人的实践活动的能动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