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教育发展当中一个重要组成,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原则,为社会培养出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将拓展训练引入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加强.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开展进行调查,分析了拓展训练引入到体育教学中的困难,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希望为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独特目标要求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基于能力本位思想,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为指导,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探索出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水平为前提,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深入到教师中。尤其是在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为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中,高职英语教师更应该践行这一原则。本文重点分析了如何将交际性语言和英语课堂语境构建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设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必须以能力为本位,加强高职教育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构建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本文阐述了构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原则及实践构想。  相似文献   

5.
以学生为本和以能力为本的高职院校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办学以学生为本、教学以能力为本,这是高职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高职院校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途径.遵循能力体系的需要,突破学科体系的束缚,由培养知识型人才转向职业型人才,这是高职教育的逻辑起点.应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出发点设计专业培养计划,以项目(任务)引领进行课程设计,以能力为标准改变课程考核方法,以"学校、社会、企业三结合"为重点开展实践教学,以"双证融通"为特征进行技能教学.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一线技术型、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育人原则,结合市场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把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摆在首位。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对未来人才的英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底子薄,基础差,接受能力慢,有时完成教学任务都十分困难,持续提高教学成绩更是步履维艰。因此,如何提高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是摆在高职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突出能力培养构建农业高职实践教学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实践技能培养为基础的教育,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人才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高职教育设施农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制约高职人才能力培养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以校内实习基地为依托,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了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农业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数学教学应以“服务专业、注重应用、培养能力”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针对高职生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建立能力考核为主的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的摇篮,培养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项目化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主导原则、突出实践应用原则、课内课外相结合原则。要重构课程内容,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项目化教材,实施项目化教学;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为项目化教学搭建实践平台;加强师资培养,提高项目化教学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孙建 《教育与职业》2021,(5):107-112
高职院校教学存在单向灌输式教学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大一统教学忽视了学生差异化需求、单一性教学评价影响了人才成长、学而不思与教而不改现象制约了师生成长等问题。结合SPOC的特点和深度学习的特征,高职院校应该遵循全员参与性、学习自主性、课堂互动性、能力生成性等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路径、以团队提升为目标、以翻转课堂为模式、以分层教学为策略、以综合评价为手段、以师生反思与改进为提升进行深度学习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高职计算机双语教学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施改革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以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实用性培养为出发点,教学中注重培养计算机学科教学的实践性,重点培养学生将英语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的能力。探索了如何培养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学科技能+语言能力"的高素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知识”和“智慧”是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和探索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本着“以人为本,自主活动的原则”,构建教学体系。优化高职人才的培养计划。改革高职教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智慧,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职自动化人才的培养必须建立以能力为本的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具体实践技术开发能力,形成一个融基础理论、实训教学和工程实践为一体,以能力为本的高职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针对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高职自动化课程体系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以能力文本构建高职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策略,并提出根据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逆向反推出以能力为本的自动化课程体系的路线及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性人才,以此为背景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要以应用性为基本原则,从高职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四个方面加以推进,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高职学生迅速增加,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后备人才力量之一。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须重新定位,以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前题,开发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培养德、技、才兼备的人才为目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当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三三三制"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在教学师资上,坚持"三三三制"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在教学场景上,也应坚持"三三三制"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并采用以实践锻炼为教学核心的职业能力培养方法,为高职学生进行良好的职业规划,实现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以其特有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优点,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对高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数学课程教学作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培养高职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方面起到奠基作用。基于高职院校教育的职业属性导向,高职数学课程教学要提出职业能力培养特点,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及巩固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本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原则,着手从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入手,探究提高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措施方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高职英语教学中必须贯彻的原则.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要"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为教学目标,并提出"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21世纪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普通高等教育,原因是其更能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在高职教育中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培养英语综合能力人才,让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应用型的人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是所培养的人才英语综合能力有限。当前以就业为导向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发展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一项主要目标。如何培养出具有英语综合能力的学生就成了当今有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着重探讨如何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培训模式的探讨,浅析如何以英语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来培养高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论高职院校语言与沟通课程群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从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的立校之本。以实践性、应用性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内容,构建高职语言与沟通课程群建设新体系;采用实践教学等方法,充分激发学生训练口语表达与沟通技能的动力,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造就高职应用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