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初中第五册课本诗歌单元后安排了“赛诗会”这一活动项目,我把活动渗透在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灵活安排,运用比赛形式进行这一单元的诗歌教学。首先对课文(诗)进行朗读、听读比赛。在准备过程中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停顿、节奏,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诗的感情。因为是比赛,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  相似文献   

2.
诗歌鉴赏,方法多样,其中“朗读·译读·品读·背诵”的一诗四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朗读朗读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在七至九年级阶段,要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出浓郁的学诗气氛,使我们产生朦胧的美的意识。对朗读的要求首先是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停顿。其次更要读出感情,读出抑扬顿挫。对朗读的比较高的要求,要建立在深刻、细致地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了内容,也就能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感情,然后试着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自然就会抑扬顿挫。比如《观沧海》中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  相似文献   

3.
《望庐山瀑布》是六年制小语教材第六册中的一首古诗,是我国著名诗人李白的名著。诗文描写了庐山瀑布雄伟壮丽的景象。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为着重引导学生感悟体会瀑布的气势,设计了读、诵、画、写的自主教学思路:一、自读为主,合作感悟学习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熟读成诵,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朗读时,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注意体会语感。1郾初读,扫清障碍。学生采用什么方式读都行:可以高声朗读,轻声速读,自由默读,俩人对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让每个…  相似文献   

4.
第一教学板块 :诵读——体会诗的音乐美1.教师指出读诗的方法 :一读 :读准字音 ,如“缥缈(piāomiǎo)”;二读 :读出节奏和停顿 ;三读 :读出轻重音 ;四读 :读出感情。2 .请同学们按照教师的要求自由朗读 ,整体感受诗的音乐美。教师巡视 ,寻机个别指导。3.请每组各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 ,朗读时要注意音调和感情。不当之处 ,请其他同学校正。4 .多媒体课件 :“朗读时的节奏和重音”。第二教学板块 :讨论——品味诗的图画美1.问题 :诗作有哪些美的图画 ?2 .教师示范 ,学生发言。方法简述 :用一段精美的语言表现诗中画面 ;用画面释画面——若将你…  相似文献   

5.
诗,需要动眼看,需要动口读,还需要动手写,最终动心感悟。那么,动眼看、动口读、动手写、动心悟便是每一堂语文课的“诗意”。  相似文献   

6.
旧体诗有严格的格律,注重诗歌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而现代诗歌在感情抒发上则显得更加奔放。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诗歌”开展诗歌教学呢?一、诗歌教学从朗读中开始现代诗歌语言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先教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才能让学生品味到诗歌的语言,体验到诗的感情,从而领会到诗的意境。首先要读准字音和节奏。要求学生在语言层次上通读全诗。发音方面,吐字清晰,准确有力,应根据诗  相似文献   

7.
传统地、平铺直叙地教学古诗词,往往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经过尝试,作者发现抓住"诗眼"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融入情境地学,学生更能把诗歌中的节奏、韵律读好,更能读出诗人饱含的深情。  相似文献   

8.
1 运用电教媒体 ,训练朗读能力  实践证明 ,朗读不仅要求掌握一些技巧 ,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感情的投入 ,只有引发朗读情感 ,才能让学生对朗读的内容喜读、爱读、会读。而运用电教媒体 ,创设情境 ,渲染气氛 ,才能起到激发兴趣 ,强化感情的作用 ,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例如教学《天上的街市》一诗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诗歌内容和感情 ,教师在进行示范朗读的同时 ,播放一首轻松、柔和、舒缓的乐曲 ,把学生引入诗歌所表达的情境氛围 ;然后讲读诗歌 ,边讲边读 ,以配乐朗读调动学生感情。随着优美的旋律、舒缓的节奏 ,学生逐渐进入那“…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 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这是悟文课程标准》提出 的一个新理念。几年来,笔者在教学中广泛开展各 种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活动在教学 中起到以下作用: 一、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在教学诗歌单元后,我安排了赛诗会”这一活 动。我让学生对课文中的诗歌进行朗读、听读比赛, 提醒学生注意诗句的停顿、节奏,读出诗的韵味,体 会诗的感情。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学生们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进行朗读,在朗读、 听读活动中学习诗的语言,理解…  相似文献   

10.
杨熠 《湖南教育》2003,(8):42-42
古诗“四读”教学法就是要让‘读’贯于整修古诗教学的全过程,把读、讲、想、练有机结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一是朗读。古诗朗读教学是以读为主体,融朗读技巧训练与语感体验于一炉的教学过程。首先,我们要教学生用普通话。符合诗歌内容的语气和语调读古诗,要读得朗朗上口。其次,要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读好韵脚字,进而读出韵味,另外,要指导学生运用语速徐  相似文献   

11.
正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更新理念,采用新模式、新方法进行教学,这就必然会带来语文课堂教学不同于以往常规教学方面的转变,下面,我就新课程背景下诗歌单元的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合理配乐,读入其境诗歌如天曲,有感情地读出来时,便知道诗歌的共性与作者言辞的艺术。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一不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形式,而且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诵读·语感·能力:—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依据义教初级中学《语教学大纲》以言教学提出的要求,针对目前言教学中存在的“重讲轻读”的普遍现象,从教法的角度,对初中言教学提出了三点议:一、教学生读准字音、二、教学生读出节奏,三、教学生读出语气感情。  相似文献   

13.
【创新设计】一、教学目的1.领悟诗的主旨,学习诗人洁身自好的品格。2.品味诗的意境和风格。3.品读同类诗歌,古为今用。二、教学思路1.用对比参悟的方法鉴赏诗歌。2.活动:企业创意策划。三、创新意图在认真鉴赏的基础上,组合同类诗歌,进行古为今用的创新实践活动。四、教学过程(一)讲读参悟诗歌。1.自读课后练习一,给本诗划分节奏,弄清尾字的平仄。2.按节奏和平仄规律朗读这首诗,读出抑扬顿挫之美。3.把作者身世、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结合起来,整体感知诗歌内容。4.抓住颔联、颈联品味意境: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表现诗人审美理想和激情的艺术形式,是激情奔涌的产儿。诗歌中的一切景物形象,都是感情的产物、感情的载体,是诗人感情的艺术表现。诗歌教学就是要把诗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触摸诗的情怀、品尝诗的情味、领悟诗的情感。“情”,可谓诗的气脉,泱泱华夏的诗歌历史,就是盛开“情”之花的历史。因此,把准诗的“情”脉,也就成了阅读鉴赏诗歌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把准诗的“情”脉来传递诗情呢?  相似文献   

15.
史慧玲 《阅读与鉴赏》2009,(8):46-46,20
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学生初读文言文,虽然字句清晰明朗。但如一群冷眼旁观的看客,从头到尾,读来都是一个调,朗读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我费尽苦心。希望学生带着感情去读,尤其是对话部分要站在烛之武的立场.把他的话仔细揣摩。如“臣之壮也”一句要读出内心的不平与抱怨之气。又如“不阙秦。将焉取之”要读出自信而肯定的反问语气等。在经过具体的讲解后。学生尝试投入感情去读。居然有很大的改变。学生对课文也更加感兴趣了。从这件事中。我联想了很多,其实做任何事情,  相似文献   

16.
【同题课例展示】一、欣赏歌曲《再别康桥》,引出课题1.要求学生随着歌曲一起吟唱。2.了解作者(由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介绍作者,教师展示徐志摩的相关图片及文字)。二、朗读、赏析、改写课文1.听朗诵录音(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并寻找自己最喜欢的一节)。2.教师讲述诗歌欣赏的方法。课件展示:情感情乃诗之胚景物景乃诗之媒板书:景物+情感=意象3.组织学生讨论,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节,教师及时评价(特别是对诗中“招摇”、“金柳”、“新娘”、“悄悄”等关键词进行探讨)。4.改写课文,学生交流。(1)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节改成情境性描…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以读为主线,读通读顺整首诗,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2.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意蕴,体会作者情感。3.以思乡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张籍的思乡情、古今诗人的思乡情。4.通过主题拓展,积累诗句,提升情感。  相似文献   

18.
古人就有“诗、歌、舞”三位一体。而诗本身便是用来吟唱的,音律暗自和诗歌呼应。中国画又借助它极强的直观性,它画面中所表现出的线条疏密,轻重缓急,犹如音乐的旋律,故中国诗、画中所昭示的音律美则不足为奇了。用于吟唱的诗的音律、节奏分明。诗中平仄、押韵等都是为了声调的  相似文献   

19.
林志荣 《四川教育》2008,(12):39-39
一、深入修炼,浅出应用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游刃有余,魅力无穷,必须深入修炼“内功”。修炼的形式众说纷纭,有的说教师修炼在于“修心、修情、修行、修性”,有的说教师要修炼出“诚心、耐心……”等9颗心,还有更为直白地表述为“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引人入胜”等12项修炼。总而言之,“内功”修炼难尽其详,但只要能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浅出就是最好的功夫。现代诗歌“新派”教学人戴建荣老师从1999到2001年,两年时间就在家里修炼诗歌教学的内功,他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就极为简单明了,“读”诗则是“读准、读通、读出节奏”;“吟”诗则是“半读半唱”、“无腔无调”、“自我陶醉”。  相似文献   

20.
<正>《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质朴的语言表明了人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逆境,因此在教学中引用了这首诗,希望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诗歌体会人生的态度。一、自由吟诵,读准节奏想要了解一首诗的精彩之处,首先要做的便是善读,即有感情有节奏的诵读,能够在自由的诵读中理清意象之旨、体会意境之美,能够身临其境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