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和“人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具有层次性,而且是多层次,变化发展的。“人性”和“人的本质”具有质的区别:涵义不同;反映人的深度不同;人性属抽象概念,人的本质属具体概念。  相似文献   

2.
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都是人的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促进人发展的动力,但两种理论建立在不同的哲学观上。自我实现理论将人性问题根植于生物学,将人性发展的动力归之于先天的潜能和趋势,是以抽象的个人为本位,以自然人为中心来研究人的发展的唯心主义理论。个性全面发展理论揭示了现实人性的社会本质,揭露了具体的社会条件和个体的生活实践对个性发展的影响,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期的哲学这对人的本质有不同的认识,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真正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与资本阶级关于人的理论是根本对立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真正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性只能是后天的,具体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导致人性的变化,因而永恒不变的是根本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人性是人的先天自然因素与后天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塑造出来的属性。人性可以分为五个层面,即物性、感性、理性、德性、灵性。由美的对象引发的愉悦感就是美感。美的本质就是审美对象的审美特征与审美主体的审美理想二者之间的契合性。如果用更加形而上的语言来表达,那么美的本质就是存在的合理想性。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的自我欣赏,起源于对人类在模仿、表现、巫术、劳动、游戏等多种活动中显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欣赏。艺术的本质是人类人性升华的感性方式。艺术的根本任务就是用艺术品的感染力去推动人性的丰富完善,推动人性自由和谐发展,以艺术品之美激活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5.
人性是人这一物种的先天自然因素与后天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塑造出来的作为社会人的属性。教育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人的本性具有可塑性。教育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人的本性具有不完善性。人有五种本性,相应的就需要有五类教育,即以升华物性为目的的生存教育、以升华感性为目,的的情感教育、以升华理性为目的的智慧教育、以升华德性为目的的美德教育、以升华灵性为目的的信仰教育。从人性视角来审视教育的本质就是将人的本性升华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习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将人的德性本性升华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品德。  相似文献   

6.
辩证法绝非教科书和辞典上供人背育的教条,而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思维方法,是人性升华的主导因素和社会变革的方法论,辩证法源于人的本质,发展于人的本质,体现于人的本质,作用于社会的发展,人性升华过程中,辩证法起着主导作用,人性升华与社会变革是统一的,后者是前者的总体社会形式,前者是后者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的本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本质”一词的原意,应把人的本质定义为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体,即人都是处在一定生产方式中的自然人。因为这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概括了人的全部因素,它存在于社会始终,它在矛盾运动中顺次展开为需求与生产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个人与社会生产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运动实现为各社会形态,表现出集团和个人的特殊本质。人的本质包含许多层面,每一层面都是一种人性。个体人的本质以其中一种人性为特征,但人性不等于人的本质。以往关于人本质的学说大多是把人性夸大为人的本质,这是他们不能科学揭示人本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人性与人的本质-兼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与人的本质始终是容易混淆的两个范畴,本文力求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对人性和人的本质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判定,人性是区别于动物的各种共同属性,包括人的自然本性,社会性和精神自主性,人的本质是人性得以产生的基础,源泉和动力,它是不断生成人性的实践活动本身。实践活动的历史性集中体现着人是一种历史的生成的存在,实践活动的创造性集中体现着人是一种不断超越现实的自由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高二哲学常识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阐述的是人生观问题,既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运用,又是价值观问题的延伸。在涉及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生价值等问题上的一系列相似的概念,如人性、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等。在教学中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些类似的概念分辨不清,所以弄清这些类似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对于人生观部分相关知识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帮助,这里笔者就人性、人的本质、人的价值这三个概念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以供参考。一、人性人性是指人作为人所必然具有的内在特性。在中国哲学史上,历代哲学家思想家都就人性问题作过各种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以实践规定人的本质,是对人的本质认识的一种变革。人的本质不是先在给定的,而在实践中形成。实践对人的类、群体、个体本质的形成起着直接或间接作用。人的本质将随人的实践改变而改变,中国现代化实践正对中国人性进行着一场变革性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