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与人的本质始终是容易混淆的两个范畴。本文力求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对人性和人的本质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判定: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各种共同属性,包括人的自然本性、社会性和精神自主性;人的本质是人性得以产生的基础、源泉和动力,它是不断生成人性的实践活动本身。实践活动的历史性集中体现着人是一种历史的生成的存在,实践活动的创造性集中体现着人是一种不断超越现实的自由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哲学的视野将众多的人性界说区分为表层次的和深层次的;广义的和狭义的.认为人性中最高级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是人类的本性,体现人类的尊严、价值和人格理想.以人生过程论来理解人性的形成,人类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一定的社会条件中求生存和求发展,在这些愈来愈错综复杂、愈来愈高级有序的社会场态中,人类的特性不断地形成、不断地发展.在人的本质与人性的关系上,人性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表现,而人的本质则是人性的积淀和统摄.人的普通质与本质的关系是多与一、次与主的关系,人的主体性是人的社会本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的本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本质”一词的原意,应把人的本质定义为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体,即人都是处在一定生产方式中的自然人。因为这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概括了人的全部因素,它存在于社会始终,它在矛盾运动中顺次展开为需求与生产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个人与社会生产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运动实现为各社会形态,表现出集团和个人的特殊本质。人的本质包含许多层面,每一层面都是一种人性。个体人的本质以其中一种人性为特征,但人性不等于人的本质。以往关于人本质的学说大多是把人性夸大为人的本质,这是他们不能科学揭示人本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现实的人,是类与个体的内在统一。作为类的存在物,人和动物有着根本的区别;作为个体存在物,个人之间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人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实践的类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个体本质的有机统一。人就是一种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中进行自由自觉创造实践活动的存在物。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与萨特人的本质学说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萨特突破了传统人性理论的窠臼,否定人有生而具有的普遍本性,认为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是特殊的;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是创造性。但萨特认为人的本质是个人的自由选择、自主活动创造的,而马克思则认为人的本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下,通过人的自主实践活动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人的本质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 :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内在主体性本质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作为主体和历史存在的客观性本质 ,二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人的完整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分为两个层次: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本质;“虚拟人”的本质是对现实人的类本质的虚拟化,即对现实人的目的性、意识性和创造性活动的提升和对现实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超越;人的现实本质是无法虚拟的,它规定和制约着“虚拟人”的虚拟本质,后者只是前者在网络空间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按“本质”一词的原意应把人的本质定义为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体 ,即人都是处在一定生产方式中的自然人。因为这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概括了人的全部因素 ,它存在于社会始终 ,它在矛盾运动中顺次展开为需求与生产的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个人与社会生产的矛盾 ,这些矛盾的运动实现为各社会形态 ,表现出集团和个人的特殊本质。人的本质包含许多层面 ,每一个层面都是一种人性。个体人的本质以其中一种人性为特征 ,但人性不等于人的本质。以往关于人本质的学说大多是把人性夸大为人的本质 ,这是他们不能科学揭示人本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学术界偏重于两个观点,一是认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二是认为实践,本文认为这只是给我们认识人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方法,真正解答人的本质应以“现象学的释义学”的方法去解释这一问题,即问一事物不在于问某一事物是什么,而在于何以是,那么相应的人的本质问题回答就相应回答人为什么有存在和发展这样的问题。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正是人的需要的存在才产生人与社会价值系统、人与社会物质条件制约的矛盾存在。人在这种矛盾冲突中才得以存在和发展。人性的恢复就是要改变人的物质性需要在需要系统中的统治地位,使人的物质性需要与精神性需要并存。  相似文献   

10.
人的本质是指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是指人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依据。实践是人按照一定的目的能动地改造和变革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原理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把人放进具体的历史阶段和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从特定社会关系中认识人的本质。实践是人本质的最终决定者。  相似文献   

11.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人性属性的根本,应当从“关系”来理解人的本质。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论述是从“自由自觉的活动”到“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并不是后者对前者的否定,而是科学的进程,它首先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再研究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劳动实践是人的本质存在的实在方式。  相似文献   

12.
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是人的主体性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客观性本质,二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人的完整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从整个人类自由自觉劳动的类本质到社会群体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群体本质再到现实个人以实践为存在方式而不断生成的个体本质,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在形成过程中的这三个阶段的论断看似说法不一、前后冲突,实则环环相接、层层深入,并以其内在的逻辑一致性为我们认识和把握人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切入角度.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实现了从批判继承走向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4.
人性就是人的本性、天性,人的本质即人的根本性质,是人性的根本部分,包括人的界本质、人的类本质和人的个性本质三部分,三者统一于人的现实本质。人的本质的根本特征是生成性。素质的本义指事物本来的性质,人的素质是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基础、根源、种子。人性和人的本质生成的过程,就是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即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亦即素质发展、生长的过程。所以,素质教育就是人性教育、形成人的良好本质的教育,是培养丰富的人性和充分张扬生命的教育。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真谛,本质上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先后从两条逻辑进路界定了人的两种不同本质:应然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和实然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种本质在《资本论》时期达到统一。应然本质和实然本质分别集中体现了价值的马克思和科学的马克思,二者的统一证明了“两个马克思”的一致性。因此,所谓“两个马克思”的断裂不过是一种认识佯谬而已。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哲学脱离人的感性物质活动,把人理解为抽象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说明了人的社会实践,把社会实践理解为人的存在方式、人的根本特性,这样马克思视野中的人才是现实的人;社会实践作为人的本质特性,它制约着人的其它特性的形成和发展;人的实践本质的确立拒斥了对人的本质的“知识论”式的追求,展现了人的本质的超越式发展的根本特性,从而找寻到了哲学对人之“终极关怀”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17.
理解教育的本质就是在理解人的本质,任何教育理论都必然要建立在某种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从一定意义来说,有怎样的人的观念,就会有怎样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8.
经济实践是人的本质的表征形式。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经济实践。人的本质的多重性,如人的自然本质、社会本质和意识本质等,不仅导致了人类经济实践的矛盾,也影响着人类对经济实践的理解。对人本质的理解与对经济实践的把握是一致的,实践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该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的研究方法之上。我们对历史的社会形态的经济实践的理解与把握,以及对我们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实践的认识和发展方向的展望,都必须以对人的本质的把握为核心。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时期的哲学这对人的本质有不同的认识,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真正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与资本阶级关于人的理论是根本对立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真正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性只能是后天的,具体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导致人性的变化,因而永恒不变的是根本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人性”和“人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具有层次性,而且是多层次,变化发展的。“人性”和“人的本质”具有质的区别:涵义不同;反映人的深度不同;人性属抽象概念,人的本质属具体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