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这部重要法律必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祖国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2.
考考自己     
一、单项选择题2005年3月14日9时23分,随着2896名全国人大代表共同按下表决器上的赞成键,以反对分裂、促进统一为主旨的法律--《反分裂国家法》诞生。据此材料回答1-3题1.《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____。①反对和遏制"台独",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法律②是加强和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法律③有利  相似文献   

3.
《反分裂国家法》具有充分的国际法和国内法依据,其属于宪法部门法,具有国内法属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意志的体现。《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对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4年10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对《反分裂国家法》草案进行了首次审议,《反分裂国家法》正式进入立法程序。为了发展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中央政府以极大的诚意,做了不懈的努力。但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台湾当局加紧推行“台独”分裂活动,尤其是图谋通过所谓“宪政改造”等方式进行分裂国家的活动。“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活动,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成为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所以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是完全必要的。其宗旨是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  相似文献   

5.
时事漫画     
反分裂法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法律规定,"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相似文献   

6.
反分裂国家法草案将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四川省德阳冯力同学问: 陈水扁上台以来,岛内“台独”势力加快了“去中国化”步伐,推动“台湾正名”,叫嚣要在“2006年制宪”,“2008年实施新宪”,谋求通过所谓“宪政改造”搞“法理台独”,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在这种情势下,2004年1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程序。这部法律,将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八项主张,把我们党和政府二十多年来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法律化,体现我们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  相似文献   

7.
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乌兰夫同志兼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长后,为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和构想,提出许多富有远见卓识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针对“台独”分裂活动颁布《反分裂国家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中国国民党等领导人相继访问大陆,成为两岸政党交往的新起点,必将对和平统一祖国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是一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法律,是一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的法律,是一部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法律。  相似文献   

9.
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接近全票通过了旨在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和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反分裂国家法》,受到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普遍关注和欢迎。笔者认为《,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相似文献   

10.
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是必要的、适时的。长期以来,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国家和平统一,我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台独”分裂势力加紧推行“台独”分裂活动。在各种不断升级的“台独”分裂活动中,应引起高度警惕的是,台湾当局妄图利用所谓“宪法”和“法律”形式,通过“公民投票”、“宪政改造”等方式,为实现“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目标提供所谓“法律”支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3.
教育要提倡生态学,而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困惑,误以为给学生提问就是互动。提问和互动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但真正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提问只是其中一种单边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两者的不同,增进对互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江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论述,构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新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7.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9.
对于徐讠于的成名作《鬼恋》,历来研究者都对女主人公的"革命者"身份深信不疑,并以之为出发点将小说解读为一个世俗男子和一个女性"革命幻灭者"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细读,却发现了包裹在文本表层"革命"外衣之下的虚妄,其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要说的主题:"都市漫游者"的心灵危机。这种对"都市"现代性的悖谬姿态恰恰是徐訏在很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心理。  相似文献   

20.
"I"and"We"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特长,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