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红莉 《新疆教育》2012,(3):103-103
在传统的观念中,教育就是让孩子坐在桌前读某种教材或学习某些知识,除了教孩子背儿歌、识字、看百科、数数、做习题,代写硕士论文再也想像不出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教孩子了。从古到今,有多少教育先哲都探讨过“教育是什么”以及“用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古代的“遇物而诲”,近代的“教育即生活”,再到现在的“生活教育”趋势,种种精辟的论点和不断完善的理论使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我们苦苦寻觅的教育真谛,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观念中,教育就是让孩子坐在桌前读某种教材或学习某些知识,除了教孩子背儿歌、识字、看百科、数数、做习题,再也想像不出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教孩子了。从古到今,有多少教育先哲都探讨过“教育是什么”以及“用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古代的“遇物而诲”,近代的“教育即生活”,再到现在的“生活教育”趋势,种种精辟的论点和不断完善的理论使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我们苦苦寻觅的教育真谛,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在幼儿每天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有趣的事物,包含着各种各样丰富的体验,发生着各…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处理工作、生活中的问题,总是希望能够找到捷径,这样的思维方式也被带到了孩子的教育中——希望给孩子买一个什么东西就能开发孩子的智力了,给孩子上一个什么班孩子的大脑就会发达了,把孩子交给一个什么名师孩子就会好好学习了。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能会有捷径可寻,但是孩子的成长却没有什么捷径好找。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处理工作、生活中的问题,总是希望能够找到捷径,这样的思维方式也被带到了孩子的教育中——希望给孩子买一个什么东西就能开发孩子的智力了,给孩子上一个什么班孩子的大脑就会发达了,把孩子交给一个什么名师孩子就会好好学习了。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能会有捷径可寻,但是孩子的成长却没有什么捷径好找。电子产品目前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离不开的物件,有些家长把给孩子买电子产品当作一种  相似文献   

5.
论儿童玩具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进 《教育导刊》2006,(7):11-14
对于大多数游戏而言,玩具都是必不可少的物品,没有它,游戏不能进行。在现代家庭中,买玩具是育儿过程中父母普遍的消费行为,而费用之高、用心之苦,几乎是年轻父母们皆具的体验。他们常常:不断给孩子买新玩具,什么时髦买什么,要什么买什么;把玩具给了孩子就不管了,好象完成了一件任务;非常害怕孩子将玩具玩坏,不但谨慎地收好,而且不让别人家的孩子看见;迷信商家和专家推荐的玩具,认为只要给孩子玩就能让他得到各种发展的机会;越复杂的玩具越好,越漂亮的玩具越好;……玩具是物,而不是人,因此,它永远不能成为我们的目的。将物视为目的,是异化的…  相似文献   

6.
三四岁孩子的活动能力逐渐增强,认识的东西也逐渐增多,毛巾、勺子、钥匙链等都会被他收入自己的“百宝箱”中,一有机会就拿出来玩。孩子那种专注的神情,不亚于古玩鉴赏家,心理学家称之为孩子的恋物情结。孩子为何有恋物情结呢?在婴幼儿期,孩子会通过各种感官来满足探索的欲望。为满足触觉的需要,孩子会玩毛巾、毛毯、枕头等。另外,当父母察觉到孩子有兴奋或愤怒的情绪出现时,也常常随手拿些东西来安抚他。于是,孩子便逐渐与这些物品产生了感情。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他的这种恋物情结会慢慢淡化。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如…  相似文献   

7.
《买东西看什么》这一课的教学活动表明:教学目标源自学生生活;情感激发源自丰富的学生活动;价值体验源自社会生活;指导生活实践源自活动延伸。小学品德课就应该引领孩子在课堂中亲近生活,从生活走向课堂,从课堂回归生活,让他们在感受与领悟中得到收获。  相似文献   

8.
超超小朋友睡觉时总要抱着布娃娃,没有布娃娃,超超就无法入睡。我意识到这会给超超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于是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克服这个习惯。1.上床后不要求孩子马上入睡,让他坐在床上翻看一些平时喜爱的小画片、小图书,或者边讲故事边轻柔地拍拍孩子哄他入睡,以分散幼儿对所恋物品的注意。2.给孩子讲抱物咬物睡觉的坏处。如东西压在身上容易做不愉快的梦,咬着东西睡觉会影响呼吸,不利身体健康,而且长期咬物睡  相似文献   

9.
王玮玮 《辅导员》2014,(10):85-86
主题教学强调孩子在丰富的活动中自由地体验、探索、交往,获得属于孩子自己的真知。而在此过程中,要想让孩子能自主的深入探索,教师动手制作的教具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教学所需的更多应该来自生活中孩子身边易得的材料,来自孩子身边丰富的各种物品资源和一些废旧物品的利用,这就对教师的课前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教师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去收集到材料,并合理地运用到主题的每个教学中,才能让孩子用感官充分地体验。  相似文献   

10.
王玮玮 《辅导员》2014,(15):85-86
正主题教学强调孩子在丰富的活动中自由地体验、探索、交往,获得属于孩子自己的真知。而在此过程中,要想让孩子能自主的深入探索,教师动手制作的教具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教学所需的更多应该来自生活中孩子身边易得的材料,来自孩子身边丰富的各种物品资源和一些废旧物品的利用,这就对教师的课前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教师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去收集到材料,并合理地运用到主题的每个教学中,才能让孩子用感官充分地体验。  相似文献   

11.
黄瑾 《早期教育》2002,(6):14-14
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思考制定教育目标,选定成人认为孩子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却没有真正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孩子已具备了哪些方面的生活经验?<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应遵循"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无视孩子本身所具有的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而将成人的东西强加给孩子.  相似文献   

12.
目标性学习是针对孩子缺少学习动力、缺少人生目标而提出的.学习是为了什么?谁应当对学习承担责任?只有让孩子有明确的学习、生活和做人目标,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与发展有机联系起来,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并能积极地通过一系列目标性学习来解决生活中、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现在家长教育孩子,从是否有目标来看,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无目标,随意性进行教育.孩子考试不好,教育一通;孩子犯错了,骂一顿,或者父母心血来潮,就把孩子叫到跟前,滔滔不绝地教育一番,讲得孩子云里雾里,莫名其妙.第二种是有目标,但缺乏科学性,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家长的主观目标.例如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有些甚至是为了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梦想而让孩子学这学那.正因为家长主观地安排孩子的各项学习活动,许多小学生比大学生上的课还多,孩子疲于奔命,而且根本消化不了.  相似文献   

13.
在家庭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一件什么东西,这时家长出于某种原因把那件东西拿走了,有的孩子哭闹几声就作罢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止,大有不把东西拿回来誓不罢休的劲头。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种表现的孩子,认为这样的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觉得后一种孩子太“犟”“不听话”,是不懂事的孩子。其实,从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来看,通常所谓“犟”孩子的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并具有一定程度的韧性。如果家长善于观察与利用孩子身上所蕴藏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诱发  相似文献   

14.
fuqiyw1@sina.com问:我的孩子6岁,我是他的继母。在5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农村。回到我们身边后,他经常拿幼儿园小朋友的东西,也拿家里的东西。我们对他既讲道理也体罚,可就是没有效果,他很内向也很犟,有时谁问他什么他都不说。请问,我们应该怎么做才好呢?答: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中,您非常关心他。但面对的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孩子本能地会有被遗弃的担心,这种担心使他总是处于戒备状态,他会非常敏感,也会因怕被拒绝而不敢表达内心的想法与需求。因此,他就采取不适当的手段来获得物品。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您要在加以纠正的同时更多…  相似文献   

15.
《少年儿童研究》2010,(12):61-61
教育小贴士 1.每次购物前,先让孩子想想都需要买什么,然后记在小纸条上。 2.购物时,按照纸条土的物品直接到相应区域购买,不闲逛。 3.如果看到孩子特别喜欢的东西,可以将这个东西作为鼓励他的小礼物.适当的时候买给他。  相似文献   

16.
引导幼儿关心生病住院的同伴,是培养孩子友爱精神的一种好办法。一次,我在上绘画课前,告诉小朋友:“××小朋友生病住院了,他很寂寞,很想念你们。你们想把什么最有趣的东西送给他,就把这东西画出来,由老师送去,他一定会高兴的。”这节课上孩子们都认真地画出了自己满意的画  相似文献   

17.
对世界的陌生、新奇与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使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布满荆棘,无时不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一旦疏忽大意,孩子就会遭遇意料不到的伤害。 吃,是人与生俱来的欲望与本能。出生不久的婴儿只要学会抓握,他便会将伸手可及的物品往嘴里放。可是,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成长如同一棵小树生长一样,需要精心栽培,随时修剪枝条,因此,对于幼儿切莫抱着“树大自然直”的错误思想,而应基于幼儿可塑性强这一特点,及时矫正幼儿的问题行为。据有关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无论男孩、女孩,一般都会出现1~2种主要的问题行为其中较为常见的有:私拿别人物品。通常,幼儿私拿别人物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意识的行为,这类幼儿往往对什么属于自己的,什么属于别人的,尚无清楚的概念,他们动手拿别人的东西只是因为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非常喜欢这东西而已,并非是品德上的问题,这类孩子一般常见于小班,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给…  相似文献   

19.
姜武 《考试周刊》2012,(58):192-192
现在的物品包装越来越精美,越来越有创意,人们用完就一扔,非常可惜,而孩子们却非常喜欢这些所谓的无用的废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是纲要的精神,在废旧物品中寻找教育契机是我们的尝试和收获。从废旧物品中,抓住教育契机,有计划地实施活动,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提升动手能力,体验亲子乐趣。  相似文献   

20.
我们设计了一堂多种内容的意愿美工课,课前准备了绘画、剪贴、泥塑用的材料,分成三大组,材料就放在桌子上。上课开始时,幼儿站在教室四周,老师说:“今天我给小朋友准备了画画、剪贴、做泥工用的东西,请你们自己挑选,喜欢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但是要动脑筋,想好了再去做。”幼儿还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作业,听完老师的话就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一会儿,老师根据孩子要求,分组作业。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