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热衷于网络弹幕互动。本文在对高校学生参与弹幕互动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将弹幕文化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并通过探索弹幕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最终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网络媒介的次生文化与传统大众媒介相融合的产物,弹幕电影无疑意味着互联网思维对传统媒介的介入与影响,同时也透露出媒介融合环境下电影传播方式和接受习惯的转变迹象。在传播学的视野下,通过考察弹幕电影的传播特征与互动模式,从观影方式与受众接受的层面探讨弹幕观影与传统观影模式的区别,并对弹幕电影的优势及弊端进行研究,可以更为客观和科学地把握弹幕电影的媒介特性以及它给传统电影带来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弹幕视频的出现增强了在线教育中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弥补了在线教育跨时空、人际分离的交互性。从弹幕视频的概念及特点、弹幕视频的应用现状分析、弹幕视频在在线教育应用中的可行性分析等几个方面来对弹幕视频应用于在线教育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索,力求挖掘弹幕视频的教育功能,为在线教育教学融入新的元素,以期为实现跨界互动融合及在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弹幕视频网站是时下一种新颖的视频网站,该类型网站具有独特的视频播放方式和新颖的观众互动模式。通过分析弹幕视频在用户互动交流方面的特点,挖掘其隐藏的教育功能,以期为视频教学带来改进。  相似文献   

5.
弹幕互动仪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蕴含着科学、完整的内在逻辑。中华民族文化是逻辑起点,民族文化唤醒集体记忆,集体记忆调动价值共识,进而驱动人们借助弹幕参与互动并构筑完备的互动场。互动仪式要素是逻辑中介,互动场中四大仪式要素的互构与循环完成了民族情感从唤醒到凝聚再到认同的驱动发展过程,使其短暂的情感体验升华为持续性输出的情感能量。情感能量是核心要义,情感能量的迸发促使个体不断产生持久性的归属感、团结感和认同感,并持续将其现实化,进而驱动人们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大学生的孤独感与弹幕数量、视频观看满意度的关系,研究采用Russell的UCLA孤独感量表(第三版)和弹幕视频观看满意度问卷以及三个视频片段对60名大学生进行实验,结果:(1)孤独感和弹幕占屏比对于视频满意度的主效应都不显著,但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2)在高孤独感的被试中,有弹幕的视频组的被试满意度显著高于没有弹幕的视频组;在低孤独感的被试中却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孤独感和弹幕数量都不能单独影响用户观看视频的满意度,但二者能交互影响用户使用弹幕,孤独感越高的用户对弹幕视频越满意。  相似文献   

7.
弹幕的引入为转变当前在线教育中实时交互性弱的现象带来了契机,但是,其娱乐性以及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其教学应用效果不佳。针对如何智能实时管理弹幕以促进有效交互这一问题,文章首先依据教学交互层次塔、探究社区、学习共同体等理论构建了在线异步交互描述框架,深入揭示基于弹幕的在线异步有效交互的发生机理;其次,从可干预的角度,以促进框架中信息交互层的群体互动(包括教学交互、社会交互、情感交互、知识交互四个方面)为目标,提出了基于弹幕促进有效交互的九条路径;最后,在九条路径的基础上,基于文本挖掘等技术,从预设机制、激励机制、个性化呈现机制、智能反馈机制四个方面设计了在线教育视频课程弹幕的智能实时管理机制。研究从理论框架、路径分析、机制设计几个方面提出了系统的弹幕智能实时管理方案,能够为基于弹幕促进有效交互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弥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模式和方法不足,基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弹幕技术的功能和优势,阐述了弹幕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将弹幕应用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可以有效打破课堂沉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辅助翻译教学,保障课堂互动的公平性。同时,改变了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广泛应用弹幕技术仍需解决几个关键问题,这些问题可通过改进弹幕技术本身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全媒体时代下,弹幕视频正蓬勃发展并活跃在大众观影的视线中,弹幕语言是伴随弹幕视频而出现的新媒体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弹幕语言不仅局限于专门的弹幕视频中,这些随处可见的弹幕语言正悄然改变着新兴的网络剧与传统的电视剧。本文从弹幕语言的内容意义范畴来分析它对网络剧和电视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商洛学院学报》2019,(5):92-96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形态,借助于弹幕社交,社交媒体下网络直播中的群体表达呈现出新的特征。以"社交媒体"为思维线索,可以发现在网络直播中,由于互联网存在隐匿性,网络环境自由开放,使得隐匿状态下的群体非理性行为增多。缺少现实中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群体在网络直播中表现出双重的道德标准,群体在表达的时候会更加不受约束。因此,可以从探索依法规制平台发展、构建行之有效的把关机制、提高网民自身的媒介素养、净化弹幕语言环境等方面入手,以期营造健康的群体表达与互动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鲁静 《培训与研究》2009,26(8):110-111
利用三维激光彩色扫描仪,可以获得弹头的表面立体和色彩信息,进而提取弹头痕迹特征,可以进行弹痕识别或弹痕分类。为了保证弹头痕迹特征提取的可靠性,必须对获取的弹头图像进行预处理,以减少噪声或其他干扰。本文讨论了弹头图像的增强、边缘检测和二值化,细化处理和去噪等一系列预处理方法。预处理后的图像与原始图像比较起来,有效地剔除了噪声,保留并恢复了弹头痕迹。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2007级—2010级安徽省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入学时的体育加试成绩为原始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安徽省体育教育专业女生的体育加试成绩的地理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100米项目中,皖南地区成绩要好于皖中和皖北地区;在原地推铅球项目中,皖北地区的成绩要好于皖中和皖南地区;在立定三级跳远项目中,皖南和皖中地区的成绩要好于皖北地区;在800米项目中,皖北和皖中地区的成绩要好于皖南地区。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现有的78个市县名在淮北、江淮之间和江南三个地区具有不同的语源类型特征.淮北地区,社会历史因素是地名命名的主导因素,历史地名是当地市县名的主要语源类型.江南地区,自然环境因素是地名命名的主导因素,自然要素是当地市县名主要语源类型.二者之间过渡性明显的江淮地区,市县名的语源类型也具有过渡特征.  相似文献   

14.
徽州民谣是徽州人民创作、吟诵、口传心记的民间口头艺术,是写在徽州人心中、流传于民间的另类重要的“徽州文书”。徽州民谣在历史上曾对徽商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是徽商历史的真实写照,具有特别的认识价值。通过对徽州民谣的分析和解读,再现了明清时期徽商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探究徽商产生、发展、壮大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茶叶物流配送体系构建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茶叶物流配送是安徽省茶叶产业迅速发展的潜在而巨大的动力,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发展,安徽省物流配送体系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安徽省茶叶物流配送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安徽茶叶物流配送市场还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本文在提出安徽省茶叶物流配送体系的基本目标与构建的基本指导原则基础上,从安徽省茶叶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安徽省茶叶物流配送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安徽省茶叶物流配送技术平台构建、安徽省茶叶物流配送的配套设施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完善安徽省茶叶物流配送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情感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位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对体育情感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安徽区域佛教的传播进程与发展轨迹可谓中国汉地佛教发展脉络的一个缩影: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内地不久,即波及到了今天的安徽地区;魏晋南北朝为安徽区域佛教的传播时期,发展规模初具雏形;中唐以后至两宋时期,该地佛教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及至明清,安徽佛教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清末以后,安徽佛教虽在历次战争中屡遭削弱,但衰而不灭;进入新时期以来,安徽地域佛教走上了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安徽区域佛教这一盛衰起伏的演变历程,折射出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背景的历史嬗变。  相似文献   

18.
明代安徽人才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安徽人才辈出,涌现出一大批政治、科举、文化等方面的精英。若以《明史》皖籍人物、进士和遗世著作为考察对象,有明一代安徽人才的地理分布特点主要是:皖南的徽州府和北部的凤阳府集中了明代安徽近一半的人才,各府内中心县人才多于其他县,这些差异是当时安徽政治、经济、文教、风俗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依据安徽省17个地市2009年水资源数据对照用水指标紧缺性标准,建立了安徽省各地市人均水资源量的模糊分布模型,结果表明17个地市中属于重度以上缺水的城市占到64.71%,然后根据1995年至2009年安徽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建立了概率分布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在1995-2009的15年中有14年属于中度缺水范围,比例高达...  相似文献   

20.
高校创客教育作为大学生创意形成和创业实现的重要载体,日益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在大学生创客与创客教育的概念与内涵解析基础上,进一步对创客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研究,进而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客空间构建与组织实施,以及创新成果转化与创业实践融合等方面,对创客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