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X”方案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一个制高点,具有跨时代意义。新高考改革是对“3+X”方案的继承和发展。要厘清新高考改革与“3+X”方案的内在逻辑和路径传承,深刻认识“3+X”方案在当代高考改革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新高考改革实践,为回归“3+X”方案开启了“窗口期”。回归“3+X”方案“开放、包容、多元、自主”的“本源”是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落实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变,接轨高校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促进学生更加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回归“3+X”方案面临的学生偏科现象加重、选考科目“冷热不均”加剧、等级赋分“同分不同质”、高校招生录取体制不配套的挑战,要积极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学考制度,改革等级赋分办法,强化招生计划和考试科目牵引,切实赋予高校依法招生录取自主权。  相似文献   

2.
高考制度改革探析——“3+1”高考科目设置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科技事业的蒸蒸日上,现行高考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化教育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试图提出一种能纠正中学教学偏科现象、促进学生更好自由发挥的“3+1”高考科目设置方案,供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新一轮课改与考改持续推进,高考选考科目"7选3"或"6选3"模式将陆续在普通高中全面推行。通过对近几年学生课程选择组合数据的比较分析,笔者发现,选考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生呈增多之势。为了客观分析这一现象,学校专门就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认知情况做过问卷调查,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回答值得思考。问题1:你喜欢政治学科吗?——不喜欢。问题2:你选择思想政治学科为高考选考科目了吗?你为什么选择思想政治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  相似文献   

4.
之所以回顾十年,一是这十年正值课改与考改联动.首套新课程卷于2003年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广东、江苏使用),次年广东、江苏、山东、宁夏、海南五地普通高中首批进入新课改,自主命题同步推开;二是课标版考纲将选修3-5模块改为选考,本模块考题在课标卷中呈“轮回”特点,2014年高考原子物理和光电效应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5.
资讯     
广东省2007年高考方案意在解决学生偏科问题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日前对广东省2007年高考方案进行了介绍和点评。广东省2007年高考实行“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方案“。3”为语文、数学和外语“。文科基础”“理科基础”全部只考新课标的必修课内容,力求达到为考生减负的目的。“X”为专业选考科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体育术科等9门学科,学生可任选一科。在回应广东省高考重回文理科划分老路并且增加学生负担的批评时,应书增认为:广东方案的出发点是为了避免考生偏科;否则文科考生有可能不…  相似文献   

6.
2014年我国高考进入综合改革新阶段,浙江省、上海市作为两个试点省市成为高考改革践行先行者。历经9年,浙江省高考先后经历了“保障机制出台”“赋分办法调整”“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限定”等过程,以期更好落实“选择性”的理念。但实践过程是否践行了“选择性”理念?立足于浙江省高考现状背景,以最有争鸣的物理学科为例,通过对不同地市教师、学生的调研与访谈等进行分析,发现物理选考保障机制下存在利益再驱动、物理选考人数存在区域差异、师生对选考认知与归因不一等问题。提出进一步改革需要深化物理学科价值建设,关注课改与考改的一致性;统筹校际资源分配制度,鼓励“特色高中”建设;促进理解高考定位与人生规划,发挥高校招生政策引领。  相似文献   

7.
从2001年秋季新课程改革实验开始至今,评价改革一直为所有中、小学校和教师、校长所关注。人们关注评价改革是因为教育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激励、质量监控和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它既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五年来,我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把教育教学评价提到与新课程实验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努力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积极探索新的教育评价策略和评价机制,着力推进评价观念更新和评价行为转变。目前,“为发展而评”的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和管理者的行动指南,全省教育评价研究和改革工作全面走向深入,“以课改带考改,以考改促课改,课改考改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科的发展进步离不开课改与考改,二者是辅车相依,密不可分.尽管人们普遍认为考改是“指挥棒”,但考改一定要遵循语文课改的纲领,而语文课改也必须依赖考改去落实精神.要将语文课改视为“晴雨表”,正确规划考改路线,将考改内容视为“黑匣子”,通过科学解码促进语文课改的有效进行,同时也要认识到语文考试是有缺陷的“指挥棒”,只有不盲从才能促进课改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2013年山西中考物理试题秉承“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选拔性与导向性相结合”以及“以考改促课改”的原则,按照“抓双基、重实践、促课改”的命题思路,突出探究能力的考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强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是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开始后的第二年,如何以“考改”促“课改”、在中考中体现“课改”精神呢?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中考中坚持学生为本,依据教学大纲,参考课程标准,立足“四基”(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1.
评价是激活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创新素养不断发展的有效手段,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学生评价的形式和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坚持“智慧助力,爱育花开”的评价理念,把学生发展评价和学校“爱育”文化有效结合,和“互联网+教育”有效融合,形成了立足学生基本素养、着眼学生发展多个方面的“6+N+3”学生发展评价体系。文章从“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科学构建评价体系;规范评价操作流程,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合理运用评价结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几方面对该评价体系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2.
高考,是我国高等学府选拔招生的方式,关系着千万考生的未来及千万考生家庭的希望,为了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高考一直“与时俱进”地改革,《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发布标志着高考改革的新篇章,但改革实施过程中的“物理遇冷”现象让人担忧。高考改革的实施对河南省教育教学有着相应的影响,但改革的实施“不容缺席”。针对这个问题,文章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学生对选考物理的态度和影响学生选考物理的因素,探索河南省若实施“3+3”的高考模式,学生选考物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2020年开始实施的高考选考科目要求“3+3”模式,有效解决了原有“3+3”模式存在的物理弃考问题,“3+1+2”模式则通过设置首选科目的方式基本解决了物理弃考问题。然而,“3+1+2”模式衍生出来的化学弃考问题压缩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四个学科门类部分专业类科学设置选考科目要求的选择空间。《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则在整合两种模式选考科目要求的同时迅速解决了化学弃考的问题。三个版本《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的依次出台是一个选考科目要求不断优化、选考科目地位不断调整的过程。不断规范、优化高校的选考科目设置权是重塑高校选考科目要求科学性的必要举措。然而,物理、历史、化学三门科目的地位得以优先保障,生物、地理、政治三门科目的地位亦相应地变相降低。具有强大“指挥棒”作用的高考会放大选考科目地位的差异,这就可能导致高校专业文轻理重问题愈加严重化、高中阶段文科教育愈加边缘化。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教育部批准了山西、吉林、江苏、浙江四省2000年进行“3 X”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试点,并同意“X”部分为“综合科目”,从而形成了“3 综合”方案。山西省是“课改”、“考改”“两改”接轨的唯一省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教育部考试中心将依据新课程方案试验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为山西省单独命题。“3”仍指语文、数学、外语,为每个考生必考科目;“综合”分为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含历史、政治、地理,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文科考生选考文科综合,理科考生选考理科综合。语文、数学、外语,要发挥其工具学科的作用,强调其基础性、通用性和工具性,突出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这3科考试改革的具体思路和规定是:1.语文,注重言语操作的实用性,扩充言语运用的考核项目,在材料选择方面,力求更能反映时代特点,适当减少题量,增加考生的思考时间,更好地进行思维  相似文献   

15.
公平性与科学性是高考制度的重要价值基石,也是新高考综合改革的应然价值取向。综合改革试点推行以来,在上海市和浙江省等首批试点省市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自由选科的理性博弈、选科赋分的匹配考量、学校管理的保障供给等问题日益表征化,成为影响综合改革推进的绊脚石。基于当前8省市推行“3+1+2”的选考科目方案,以公平性与科学性的价值取向为导向,可以通过合理的价值引导、科学的科目设置、完善的学校保障等途径,努力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公平性与科学性之间寻求合理的动态平衡点。既实现综合改革方案的顺利落实,又保障学生选学选考的自由权、高中学校育才、高校招生以及国家战略等多方需求,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稳步向前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行,随着教育部及我市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试行,“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新理念和语文教育的新思想、新成果必然在国家级考试中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因此,中考作文的复习备考也必须以此为基本准则,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7.
“高考不改,高中新课程难行。”“不搞高中‘考改’,就不要奢谈高中‘课改’!”类似这样的话,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常常能够听到。尽管前人总是教育我们“不问收获、但问耕耘”,但还是有不少人觉得,只有这样的“末端思考”和“终端估量”,才是“切合实际”和“对学生负责”的。在课改过程中,这样的声音始终存在,特别是当课改面对难题、面临抉择、需要攻坚的时候,它们还会变得“高亢”起来,甚至于形成了声势不小的“合唱”。  相似文献   

18.
赵江南 《教育与考试》2020,(1):22-26,34
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3+1+2”方案相较于之前六个省市的“3+3”方案既有延续也有调整和改进。“3+1+2”方案在选考机制上进行了结构优化,物理、历史成为必选科目,统考和选考均调整为一次,有效避免博弈竞争、保证考生质量;在赋分方式上进行了技术优化,利用线性转化方法呈现选考成绩,增加成绩区分度;在招生录取机制上推进“两依据、一参考”,并采用“院校专业组”志愿模式,逐渐形成多元评价和录取体系。  相似文献   

19.
熊禹东 《考试周刊》2009,(42):65-66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科学化的评课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新一轮课改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但当前评课时存在的诸多弊端,使其功效未能很好地发挥出来。科学的评课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抓住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结果来评定课的优劣。  相似文献   

20.
一、了解近年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和走向,把握复习方向1.“课改”、“考改”并举,“考改”支持“课改”,对新增教学内容的要求力度逐年加大.目前我国高中教育面对两场重大改革,一是教材改革,一是高考改革.国家为保证教材改革的顺利进行,几年来高考命题一直在有力地支持着数学新增教材———向量、概率与统计、导数的教学.高考数学试题对这些新增内容的要求逐年提高.如“向量”,从对基本概念的识别开始逐步提高到要求同学们用平面向量、空间向量的基本方法去解决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的有关问题,难度一年比一年高.再如“概率”问题,从2000年最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