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用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实践教学对旅游企业人才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基于此,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与评价体系以及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构建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满足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逐渐从"求量"向"求质"转变。传统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很难适应未来激烈的旅游人才竞争,其人才培养模式亟待革新。文章论述了楹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提出应当在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引入楹联文化教育,从教学观念、课程内容、师资培养等方面创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从双边市场理论视角看,将学生、学校、用人单位三者的发展需求相统一是高职专业发展壮大的途径。在对本地旅游行业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并运用SPSS19.0对调研问卷进行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发现宜昌市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停留在专业技能层面,与培养中基层管理者的专业定位、企业对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学生对实现职业目标的要求并不匹配。建议高职专业找准人才市场定位,围绕职业发展优化专业课程设置,针对学生个体特点及发展目标引导式培养其职业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社会评价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CBE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以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结合抚顺市旅游行业企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旅游行业对旅游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岗位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和探讨。在CBE模式视角下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以工作岗位任务为主的工学结合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形成"能力本位,以证代考,以赛代训"的课程体系,构建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形成能力本位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巢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就如何按学科专业发展基本原则,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把握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地建构历史学依托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内涵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分院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效果评价的实际情况,针对传统的专业理论课程考核方式及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现代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理论课程考核特点,深入研究、探索旅游类专业理论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模式,构建适合高职素质教育及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需求的、可操作性强的旅游类专业理论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高职旅游教育是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产学研一体化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以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实践进行探讨,以适应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  相似文献   

8.
尹春玲 《文教资料》2020,(1):209-210
本文以旅游新业态为研究背景,以旅游行业发展需求为契机,提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户外游憩活动组织与管理"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并以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户外游憩活动组织与管理"课程建设为例,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等方面提出课程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王武林 《职教通讯》2015,(10):66-69
基于扬州市的经济发展与支柱产业结构情况,讨论扬州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按专业类别的分布、专业设置按产业分布比例、专业调整等情况,分析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的适应状况及存在问题,提出高职专业设置与调整应遵循的"三原则"、坚持特色发展与适度规模的结合、构建专业设置的预警机制,以提升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有效性,可具体表现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通过对2011-2018年间广西产业发展和专业发展相关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中低端人才供给过剩、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偏低、专业建设目标与人才需求目标错位等突出问题。需要提升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程度,作为"需求端"的产业界要真正参与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的全过程,作为"供给端"的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的多元需求,走特色化专业建设道路,建立起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力、有效对接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探索现代学徒制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对丰富和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经过国家政策的多年引导和推动,专业群成为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主要内容。基于现代学徒制建设高职院校专业群,有利于专业群设置实现方向精准、服务发展,有利于专业群组建实现依托标准、各方协同,有利于专业群优化实现动态管理、多元评价,促进专业群建设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2.
新职业岗位的不断涌现迫切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输出,专业设置预警调控机制成为高职院校革新人才培养工作、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基于对高职专业设置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实证显著性分析,建立基于五维结构模型的预警指标体系,并构建预测预警模型。高职院校应完善人才供需预测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专业设置预警决策机制,建立新专业设置风险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以专业建设为基础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水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基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全面推进专业建设的各项内容。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按照适应性、前瞻性、灵活性的原则设置专业和调整专业定位;关注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和过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持续改进教学模式:以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为切入点,建立专业自我提高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专业群治理是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二级院系、教师及学生群体等多元利益主体对专业群建设与发展重大事务的决策结构与过程,从学理层面可分为组织基础、决策结构、制度规范、评价体系几个方面。高职院校专业群治理面临专业群组织基础整合融通与治理过程虚化、弱化;专业群决策结构跨界多元与行业、企业主体缺位;专业群制度规范柔性协同与专业群管理行政化;专业群评价体系导向理性彰显与评价行为工具性等矛盾困境。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显示,高职院校专业群治理优化路径为:组织基础从"虚化"走向"实体";决策结构从"管治"走向"共治";制度规范从"刚性"走向"柔性";评价体系从"割裂"走向"融通"。  相似文献   

15.
建立高职教育专业评估制度,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完善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校内外衔接的专业发展机制都有深刻的意义.建立高职教育专业评估体系,要把握内部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的特性、质量管理本身的完整性、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及人才培养特征;要设计好评估方案,紧紧抓住评估指标、评估主体和程序的设计;要建设好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构建激励机制和"元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6.
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有着很大的区别。高职教育的专业不是普通高等教育意义上的“学科专业” ,而主要是“技术专业”。基于此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原则、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的结构与布点、特色专业的建设等 ,都应该适应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特点 ,努力建设一批具有高职特色的优势专业  相似文献   

17.
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是西藏高校进行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目标.基于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优势与劣势因素分析,提出西藏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所需秉持的适应性、创新性、协调性和示范性原则.同时,以特色专业建设为突破口,提出抓住机遇,优先发展具有相对实力的特色专业;深度挖掘,重点发展富有“西藏元素”的特色专业;优化结构,提高西藏特色专业的社会适应性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具有人才培养、发展科技和社会服务等三大任务,从高职院校专业所承载的职能分析出发,构建了专业评价的指标体系,指标的逻辑顺序依次为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校企合作管理平台、教学团队、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职业技能大赛可以检验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社会认同度、办学实力、人才培养水平、学生职业能力及综合职业素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近年来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并从大赛中不断分析总结,进而改革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重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推动与服装企业的校企深度耦合,有效促进与省市服装行业协会合作,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实践证明,职业技能大赛的组织和开展对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更好地为本地区、本行业培养设计、生产、营销、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服装行业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