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环首都生态经济区发展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首都生态经济区的规划建设,不仅是北京和河北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应列入国家战略。环首都生态经济区的产业框架应主要包括生态农林业、新能源、生态旅游、高端房地产、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等领域。环首都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从规划、组织、生态补偿机制、制度创新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环京津贫困带"与首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关系着首都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关系着首都的生态环境,关系着一线劳动者的提供,关系着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将"环京津贫困带"变为首都的"人力资源储备带"十分必要.打造环京津人力资源储备带需要充分发挥首都职业教育优势才能实现双赢.首先,建立"环京津贫困带"跨区域教育补偿机制;其次,开展职业教育扶贫,针对"环京津贫困带",采取特殊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政策;再次,以继续教育培训为切入点,对"环京津贫困带"劳动力开展分层继续教育;最后,打造"环京津贫困带"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发挥首都职业教育的社会贡献力.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较早开始区域合作的地区之一,但由于传统观念和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均衡,京津冀旅游区域合作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发挥市场、政府、企业在合作中的不同作用,建立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合作与保障机制,全面推动环京津休闲旅游带构建。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面临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等新的重大历史机遇。系统规划滞后、对外开放滞后、增长模式滞后、城镇化水平滞后是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京冀联盟",是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的主要障碍,主要体现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和诉求矛盾等方面的制约。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应充分考虑北京正在外溢的产业及人群特点,努力互补而非竞争,实现与北京的全方位对接,把产业隆起、开放开发、特色城镇、生态建设作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的重点,加强区域间的协调联动。  相似文献   

5.
对传统化石能源终将枯竭的担忧和全球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现实威胁,使得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选择.保定市新能源产业基础雄厚,必然应以此为切入点,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分析保定市新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政策和技术两个方面探讨解决之道,以推进保定市低碳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6.
青海湖景区是青海最具影响力的景区,把它建设成为低碳旅游景区,对青海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低碳理念,分析了青海湖低碳景区建设的优势和挑战,进而提出科学规划和建设景区,提倡低碳环保;加强对游客的宣传和低碳理念培训,倡导低碳旅行观念;景区配置低碳旅游设施;推进景区旅游智能化发展;培养低碳旅游专业人才等五个方面的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7.
德州是“中国太阳城”,国家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低碳中国贡献城市”。以太阳能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优势凸显,特别是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的成功举办,使德州成为全国节能减排、低碳城市发展的标杆。基于 SWOT 分析方法,对德州市以太阳能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提出新能源发展的机会、威胁与建议,对区域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而在近...  相似文献   

9.
从对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旅游品牌建设的现状分析为出发点,指出目前品牌建设中存在主题形象不突出、宣传不够深入的问题。结合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与京津地区休闲旅游产业带的差异分析,发现一级差异、二级差异两类旅游资源值得作为特色品牌推出;并将海滨海岛、山区草原作为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特色品牌,冰雪运动、养生温泉作为二级品牌,拟出了品牌口号。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抬头,以"低碳环保"为名的低碳贸易壁垒成为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新形式。辽宁作为重工业大省,必然会受到低碳贸易壁垒的严重冲击,沿海经济带出口贸易发展也会因此发生重大变化。依据近年来辽宁出口贸易统计数据,从出口产品结构、出口贸易国家分布、出口贸易形式等方面,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出口贸易的特征,并阐释由这些特征可能引发的低碳贸易壁垒阻碍,探讨辽宁沿海经济带出口贸易应对低碳贸易壁垒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正在形成和建设的生态示范经济区,加强经济区内农村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快速崛起的必由之路。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存在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不高、人力资源培训投入不足、人力资源参加培训意愿不强等问题。因此要通过加强经济区内基础教育、开展多样化的职业教育、构建学习型新农村等,促进和保障鄱阳湖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工作健康、快速、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建设中会伴生一系列生态环境隐患,如由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构建以及海洋工程建设、滨海旅游等引发的海域污染、海洋生态系统破坏和海洋资源枯竭问题等。为保持山东半岛海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从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寻求相关的法律依据,并分析其不足和缺陷,提出改进的建议。此外相关制度的完善对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至关重要,着重对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海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以及海洋功能区划制度作了论证,从而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金融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增长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目前,中原经济区金融发展普遍存在经济贡献度不足、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缺乏金融创新及金融生态环境欠佳等问题,区域金融结构和金融体系有待完善。为了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构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支撑体系,应加大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推动中原经济区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以及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创建青岛国际生态智慧城,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建设西海岸经济新区、实现经济"二次转型"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智慧城应把"生态、低碳"作为重要基础与基本理念,把"构建四个体系、落实三大任务,促进两个转变,贯穿一条主线"作为低碳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能源资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增加碳汇等三个主要途径,到2015年减排二氧化碳潜力预计可达到80万吨/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结合辽宁营口沿海经济带石化产业发展现状,从规模经济、市场竞争、环境保护、国家政策四大方面分析了培育营口沿海经济带石化产业集群的原因,提出了培育石化产业集群的措施:培育石化核心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强化石化产业项目、培育营口沿海经济带石化产业链、完善石化产业集群支撑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沈阳经济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了制约沈阳经济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因素,提出了提高沈阳经济区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的对策:统筹协调经济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产业优势,增强产业集群辐射作用;发挥政府作用,消除政策壁垒;实施沈阳经济区人才整体开发战略;给诚信示范企业优惠政策,创建企业健康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背景下的滨州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滨州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其经济发展应坚持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坚持工业兴市,打造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极,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打造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并把滨州建设成为生态园林型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可以有效解决煤炭工业城市过于依赖资源型产业的经济结构弊端,也有助于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本文以煤炭型资源城市平顶山为例,在分析煤炭工业城市经济结构特征和传统发展方式的基础上,提出符合煤炭工业城市特点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构建大湘西旅游经济圈,是促进大湘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就旅游资源、旅游网络、旅游交通、旅游业发展态势及政策环境等而言,构建大湘西旅游经济圈是完全可行的。构建大湘西旅游经济圈的主要途径是:建立健全多层面的合作机制,采取多种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世界级湾区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持,当前我国长三角地区的杭州湾区正值向创新型湾区经济体建设的关键期,已经在区域高等教育的协作建设上取得了诸多成绩,但在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高等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区域高等教育整体规划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对此,杭州湾区域高等教育协作建设应加强高科技、高学历人才的密切往来,打破区域界线、组织界限;重视高校和实验室等资源引领,建立资源共享、开放的平台;接受研发创投资金的供给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支持;针对湾区经济的发展阶段,动态调整专业与湾区所需的产业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