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有些同学的作文语言干巴,读之味同嚼蜡。究其原因,是没有在文章中加入必要的“佐料”。文章写得美,才能吸引人,感动人。  相似文献   

2.
包容     
唐惠忠 《中学文科》2004,(10):38-38
无论是高楼大厦,还是胡同小巷,无论是那天主教堂,还是雍和宫大殿;无论是古朴的建筑,还是现代的雕塑,都包容在一起,体现着北京的美。北京的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出了门沿着新扩建的大道往路两旁看,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耸立街边,色彩斑斓的霓虹灯把夜照得路面通明,这是现代的大都市所展现的魅力。而那胡同深处,一座座错落有致、突现古典色彩的四合院,那景山的亭北海的塔,又显现了古都的气派。北京包容了现代的美与古典的美。北京的美,包罗万象,内涵丰富。王府井、西什库教堂,仍旧保留着自己的“洋”样儿。而不论是什么宗教,都会融会在这座大…  相似文献   

3.
有一些学生问我:“老师,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漂亮。”于是,我告诉他们,文章有四美:语言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相似文献   

4.
曹阳 《新作文》2004,(7):93-95
2004年高考北京卷的作是一篇命题作。试题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包容”的命题,第二部分是写作提示和写作要求。其中“写作提示”又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对题目含义的解说:“‘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的意思。”另一个是对写作范围的提示:“本题若只从其中一个方面写,也可以。”  相似文献   

5.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自从它在1992年北京亚运会上一展风采,便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系梦萦。初中第二册课文《安塞腰鼓》就描述了这种民间艺术,文章的美点很多,择要赏读如下:1、画面变幻美。作者在文中创造了多种多样的优美画面。有的是慢镜头,如文章开头写后生和高粱地的画面;有的是快镜头,如“狂舞”的五个画面。有的画面是实写,如“后生们的胳膊”那一段;有的画面是虚写,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千里的雷声万里…  相似文献   

6.
第一步 选读美段 刚刚接触“品评作文”的学生 ,不能对他们要求太高 ,只要他们能找出美句美段并用指定的符号 (如波浪线 )标画出来就行。如果时间允许 ,可以在小组中再进行一次选评 ,公认的美段由最先发现的同学起来诵读。这样无形中就扩大了激励面 ,不仅“美段”的习作者有成就感———我写的文章被同学们认可了 !而且诵读“美段”的同学也有成就感———是我发现了这段美文 ,小组的同学都 (大多数 )赞同我的观点。当诵到极佳妙处 ,如果不自觉地参入了教师的赞叹或同学们的掌声 ,这种荣誉感还可以升温。如此 ,在“千里马”与“伯乐”之间…  相似文献   

7.
爱美是人的天性,那么什么是“美”呢?美有准确的标准吗?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观念不同、欣赏水平不同,看法也不一样,因此人们对美的诠释和标准并不一样,那么,你对美的看法怎样呢?请以“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8.
从文章的结构看,本文共有三段。首段从大处着笔总写富阳至桐庐间的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段分写水之清澈与湍急,突出富春江水之美。第三段包括三个内容,第一层写山之高峻挺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突出两岸高山的雄奇之美。第二层写山谷中的声响,分述泉水击石声、好鸟相鸣声、蝉声、猿声,从听觉感受,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第三层写游人感受(“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好山好水,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这样的层次结构,由总到分,由景而情,角度鲜明,自然流…  相似文献   

9.
[文题]以“包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题解】 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的意思。包容与宽容意思相近,但比宽容的意义更丰富。  相似文献   

10.
老舍与北京     
张书迎 《招生考试通讯》2006,(10):I0003-I0003
文章先介绍老舍的作品,再介绍老舍其人。介绍老舍作品,突出其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不论是人情风俗,还是景物地貌,处处表现其中鲜明的“北京的符号”;介绍老舍其人,着重于其人生阅历和对北京的热爱之情,而这正是他能写出具有鲜明“北京符号”的作品的主要原因。二者相辅相成,很好地扣住了文题,深化了主题。 值得指出的是,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与他熟读老舍先生的大量作品是分不开的,文章对老舍作品语段的引用,无论是用自己语言转述,还是直接引述,都恰到好处,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丰富了其思想内容。阅读和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反生态作”之生存状态:长、美、高、巧 长:不知从何时起,“长短”成了判断习作优劣的重要标准。许多老师认为,长能达到叙述具体的效果,特别是在同题习作时,更显得参与的态度端正。老师们对长的欣赏和推崇,使得孩子们的习作也形成了“从长计议”的风。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孩子写自己家的小狗波比,要达到老师规定的500字。好不容易写完了,一数,惨喽,才400多字。  相似文献   

12.
祭弟文     
王虎森 《学语文》2005,(3):52-53
仿写也能出佳作。在文章风格上,此文颇得韩愈《祭十二郎文》之真传。自从2001年那一篇轰动全国的文章《赤兔之死》问世以来,每年都有考生用此种文笔作文。其好处是能传古奥简约之韵味,其不足之处是与现实生活有点“隔”——比如这篇《祭弟文》中人物的对话,就与现实情形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3.
写好文章的开头非常重要。古人云:“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忍弃去。”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谈能不能用一篇文章定终身时,实质上是在探讨一篇文章能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作者(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笔者的观点很明确:能,但首先应看我们让学生写的是什么样的文章。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把老师教给的东西忘了之后剩下的东西。听、说、读、写是语文教育教学的目的与手段,也是集中体现学生语文素质与能力的四项指标。其中当然都既包含“老师教给的东西”,也包含学生自己“剩下的东西”。但我们也应看到,其包容量显然是不均衡的:听、读是信息的接受,体现的主要是“老师教给的东西”———记忆理解能力;说、写是信息的输出,体现的主…  相似文献   

15.
说明:“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泉香鸟语还依旧,太守何人似醉翁。”《醉翁亭记》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此文之所以传诵千古,得益于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丰厚的涵蕴。文章写景重在一个“美”字:山水相映之美、朝暮变化之美、四季变幻之美、动静对比之美。文章写情全在一个“乐”字:众宾之乐、滁人之乐、太守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考、高考大多写自拟题目的作文,不少中学生写此类文章时,往往致力于为文而轻视于设题。殊不知“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郑板桥语),题目是文章的“一双慧眼”,好的标题体现文章的神韵和风采,有画龙点睛引入人“文”之妙。因此,培养学生自拟文题的能力,对提高作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夺取考场作文的胜利都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写作实践中,许多同学常常因为自己写不出语言华美感情丰富风格独特的“漂亮”文章而苦恼,殊不知,好文章可以色彩绚烂,也可以畅自然,词章精致感情跌宕文采飞扬的文章固然美,但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到的,尤其在考场上如果雕章琢句,堆砌辞藻,“为赋新诗强说愁”,反而会以辞害意,弄巧成拙。  相似文献   

18.
洪方煜 《求学》2004,(10):41-43
作拥天下.舍我其谁?写一手漂亮的文章.不仅是高考临门之急.也是立人处世之需,今天《作拥天下》栏目击者扬帆起航.让我们一起感悟世界.感悟心灵,感悟语文之美!  相似文献   

19.
读写结合,自古使然。而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虽是说文章贵在不经意而得意,但在此等风范,更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以充分之阅历挥发其精妙而成的。否则的话,文章成不成姑且不说,这“妙手”肯定是长不出的。笔者想借“读”这只鸡下“写”这只蛋。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话题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教育”.这就是说本文必须以写家庭对自己的“教育”为中心内容,如果只写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写家庭成员之问的亲情都不合乎话题的要求。同时.限制词语“家庭”也不可忽视。它要求我们所写的应是“家庭教育”.而非亲戚邻里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那种只写家庭之“爱”及亲情而不谈“教育”.或泛论“教育”而远离“家庭”,都是偏离话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