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pH传感器、氯离子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等仪器,测定了温度、c(Cl-)、c(H+)等的改变对于氯水中pH、氯离子浓度的影响,表征了氯水中平衡的存在.对氯水加热过程中pH和c(Cl-)同时减小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体系中HClO2和HClO3的生成是导致氯离子和pH减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氯离子存在使一些有金属参与的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现象为"氯离子效应".针对金属与盐的反应,以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研究对象,定量探究氯离子浓度对氯离子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入氯离子可以明显加快其反应速率;氯离子浓度在0.5mol/L~2.0mol/L时,增大氯离子浓度会导致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氯离子效应增强;氯离子效应对氯离子浓度的要求有一定的峰值,在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体系中,当氯化钠的浓度大于2.0 mol/L时,氯离子效应将会略有下降.最后,提出了后续的研究建议和该实验的教学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3.
开发了一种用氯离子选择电极安全、快速测定水泥中氯离子含量的实验方法。该实验以水泥中氯离子引起钢筋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行业问题为背景,包含电极电位和溶液离子浓度关系的知识点,精确配制溶液、普通酸度计测溶液电动势的基本化学操作,以及绘制标准曲线等数据处理。该实验以综合设计性实验开展。  相似文献   

4.
中学化学中常用酸化的硝酸银(AgNO3)检验氯离子(Cl-)的存在,往往认为硝酸(HNO3)的存在能排除其他阴离子的干扰.但当Cl-与SO42-、SO32-共存时,由于Ag2SO4与Ag2SO3也是难溶物,硝酸的存在能否排除这两种离子对Cl-检验的干扰?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当SO42-SO32-为0.1 m...  相似文献   

5.
以PP塑料板作为装置的腔体,以硅胶垫片来密封,自制耐温、耐压、可持续使用的双膜原电池装置。使用电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对比测定单液铜锌原电池与自制双膜铜锌原电池的电流、温度,发现自制双膜原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转化率。使用氯离子检测仪、钾离子检测仪检测盐桥中的离子移动方向,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盐桥中离子移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研究了文献中报道的几种依据菲克第二定律的氯离子表观扩散系数计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计算方法所求的D值有很大差异;北欧标准NT Build443中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并不合适,在有些情况下会产生很大的误差;在这几种方法中,将表面氯离子浓度Cs值直接求出,每个深度计算出一个表观扩散系数值Di,然后取平均值计算表观扩散系数D的计算方法更适宜计算氯离子表现扩散系数;而在Cs和D作为常数考虑的情况下,几种计算方法绘制的氯离子浓度分布曲线都与试验数据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菲克第二定律在描述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迁移时,不宜将Cs和D作为崤量考恿.  相似文献   

7.
电化学实验中,原电池装置是影响实验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简化实验准备工作量,提高电化学实验效果,研制了盐通式原电池,阐述了盐通的功能和盐通式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与盐桥式原电池进行了比较分析。盐通式原电池可应用于浓度、酸度对电极电位的影响;酸度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等实验。结果表明,盐通式原电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宜于保存,内阻低、功率高、电流平稳,实验效果好。盐通不但完全能够取代传统盐桥,而且性能大大优于盐桥。盐通式原电池是一种新的原电池,经过文献检索,国内外目前尚无同类装置,属于一种实用新型电化学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8.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莫尔法对不同水样中氯离子含量进行测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过加入丙酮做保护剂,在最大吸收波长附近测得不同水样中氯离子的吸光度,测得自来水、湖泊水和饮用水中氯离子的含量分别为19.97mg·L-1,8.02mg·L-1,2.00mg·L-1,相对平均误差均小于1,加标回收率在98.9%-100.8%,说明实验结果比较可靠;莫尔法通过控制溶液的酸度以及指示剂的用量测定氯离子含量,测得自来水、湖泊水和饮用水中氯离子的含量分别为20.41mg·L-1,8.31mg·L-1,2.70mg·L-1,相对平均误差较大,加标回收率在91.4%-101.2%,说明实验结果较可靠,同时也说明采用该实验方法测水中氯离子的准确度较高。从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的简易程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都优于莫尔法。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17,(6):47-49
研究水灰比与掺合料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通过标准实验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水灰比、单掺粉煤灰(SF100)、单掺硅灰(SG100)、粉煤灰与硅灰混掺(SFG50)条件下其氯离子迁移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氯离子迁移系数随水灰比变化成线性关系,水灰比越大,迁移系数越大;掺合料掺入可以提高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硅灰比粉煤灰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在丙酮存在的条件下,铜电解液中的氯离子与硝酸银反应,形成氯化银乳浊液,用铜电解液的原液(即实验中铜电解液原液没有加硝酸银的试液)作参比,于分光光度计500nm处测定其吸光度,从而得出铜电解液中氯离子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选取文献中较多采用的显色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测定水泥基材料氯离子结合性能的方法,测定5种不同盐水浓度下,水胶比为0.35、矿粉掺量为50%净浆的氯离子结合能力,从测试方法、过程和结果分析两种测定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显色滴定法测试过程中存在两次误差累积,且根据溶液颜色判断滴定终点时存在一定主观性,最终计算得到的氯离子结合量与电位滴定法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浸泡待测粉末样品所用氯盐溶液浓度越高差异越大;显色滴定法适用于定性分析,而电位滴定法适用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酸性硫酸铜镀液中氯离子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性光亮镀铜工艺发展已久.由于镀液中氯离子含量对镀层光亮度和阳极行为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要求其浓度在20~80mg/L.对镀层中如此低含量氯离子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测定法、选择电极法、硫氰化钾回滴法等,但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的缺点.作者根据实际,得出用AgNO3溶液和Hg(NO3)2溶液分析镀铜液中Clˉ离子的方案和适当的温度条件.该法较其他方法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溶液、氢氧化钙-水玻璃体系对粉煤灰进行碱激发,测定对氯离子的固定能力,并对试样进行XRD和SEM微观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体系对粉煤灰的激发效果不同,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体系对粉煤灰的激发效果最明显,固定氯离子量最高可达59.25%;微观分析表明,不同的碱激发体系和条件下,形成的碱激发产物的数量不同,从而导致了碱激发粉煤灰结合氯离子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1 现行高中教材中Cl-的检验方法 现行教材的实验根据是初中盐酸的鉴别方法,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检验.氯离子跟银离子能生成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白色凝乳状沉淀.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重量法、线性伏安扫描法、弱极化法和SEM,研究Cl^-对碳钢在模拟混凝土孔隙液(饱和Ca(OH)2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pH值的混凝土孔隙液能减缓氯离子对碳钢的腐蚀;当pH≥13.6时,在NaCl浓度小于3%的混凝土孔隙液中,碳钢表面因生成钝化膜而不被腐蚀;当pH≤9时,混凝土孔隙液中无论是否存在Cl^-,碳钢均会被腐蚀;当pH=12.5时,混凝土孔隙液中NaCl浓度小于0.05%,碳钢则不被腐蚀;当混凝上孔隙液中的Cl^-浓度达到临界氯离子浓度时,碳钢表面的钝化膜开始损坏而被腐蚀,碳钢的腐蚀速度随着Cl^-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氯离子通道是一种分布于细胞膜上对氯离子或其它阴离子有通透性的通道蛋白.Jentsch等从电鳐的电器官中克隆了电压门控C1-通道C1C-0.该通道的羧基端含有β胱硫醚合酶(CBS)结构域.后续的研究显示氯离子通道参与细胞的多种功能调节过程,如容积调节、跨上皮物质转运和细胞内pH调节,所以其功能缺陷会导致多种遗传性疾病.另外近年研究发现氯离子通道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铜渣法除去电解锌溶液中的氯,并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影响铜渣法除氯的各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铜渣法除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铜渣中铜与Cl-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为1.25∶1,CuSO4.5H2O与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6∶1,反应温度为7 0℃,反应时间为3 h,初次除氯率达到85%以上。通过二次除氯可使氯离子含量降低至100 mg/L以下。  相似文献   

18.
正在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原电池"一节中,教材介绍了盐桥,大多数学生无法理解其作用。笔者在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利用中学数字化实验技术,与学生一起探究盐桥在原电池中的应用。数字化实验是一种新型的实验技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可帮助教师和学生实时、快速、准确地设计和实施中学化学中的部分实验,开展定量的科学探究。该技术的实验器材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器、应用软件及各类传感器、计算机等。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300万/年重催烟气脱硫装置中含硫污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现在炼厂采用莫尔法测定含硫污水中氯离子含量,测得结果偏大。因此,在莫尔法的基础上设计制定了预处理步骤,将影响氯离子测定的杂质离子转化为无影响的硫酸根离子。并对该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可及时准确的配合生产分析。  相似文献   

20.
马力  赵雯  吕春辉 《化学教学》2022,(2):71-73,77
借助氯离子数字化传感器,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中洗涤2~3次操作的实际效果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第一次洗涤并转移能够将绝大部分溶液残留转移,洗涤2次并转移则能够基本将溶液残留完全转移,定量且直观地验证了教材中"需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的实验要求,证据性强,易于学生理解.此外,通过对使用不同容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