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港剧是最能代表香港文化特征的大众文本之一,本文从"他者"想象与精神建构、接受途径的狂欢化、公共空间的平民化等方面对港剧在大陆的接受进行梳理,并以此来折射大陆受众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2.
<正>在《何以笙箫默》之前,大多数人对律师的印象都还停留在港剧里:头顶白色假发,身着黑色法袍,慷慨激昂地诉说着辩护词。但由于种种原因,看完《何以笙箫默》,我们记住的是男主何以琛逆天的颜值与深情,而多年后回忆起律政题材的港剧,我们记住的是……律师头上的白色假发。为什么何以琛不戴假发?虽然不能想象何以琛戴上白色发套的样子,但为什么同为律师,港剧中的律师就要戴违和感爆表的白色假发呢?多看看英剧就能发现,英国法官也戴着白色假发,装备和港剧如出一辙。其中的原因,离不开香港独特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3.
现代主义的作品是现代主义被时间掌控的艺术,但是随着人们进入到后现代时代,人们的目光更多的落在空间,呈现出一种"空间转向"状态。而电影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则给空间叙事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缝隙,导演对《少爷的磨难》中的公共空间,隐蔽空间和内部空间的描写是导演对现代化发展的担心和对传统文化的留恋,同时也是对处在现实社会中真实人的矛盾心理的刻画。  相似文献   

4.
TVB港剧一般都有中英文两个剧名,这是由香港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文章主要通过对近五年TVB港剧名的分析例证,指出港剧剧名翻译过程中一般采用三种方法,即直译法、意译法和另译法。同时,文章也分析总结了一些典型TVB电视剧集英文片名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http://blog.sina.com.cn/zengzihang黎明一直以来给我的印象,就是那个歌艺平平的香港乐坛的四大天王,是港剧《今生无悔》中深情不羁的浪子程朗,是浪漫爱情片《甜蜜蜜》中憨厚质朴的内地来港青年黎小军(虽然后来在《三更》中尝试另类角色成功,也只不过是偶一为之)。不可否认,黎明曾经是一个容颜俊朗的青春偶像,演戏也很刻苦  相似文献   

6.
也许很多香港的观众未必认识徐静蕾,其实徐静蕾来头不少,她在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更是大陆新四大花旦的其中一人。这次亚视重头剧《世纪之战》监制韦家辉竟找来一个全新面孔的大陆演员徐静蕾担任女角之一,而且一人分饰两角,可说是一次大胆尝试。静蕾表示这次拍港剧,要感谢监制给个这么好的机会,她:“其实我都有一点担心,香港观众可能未必接受到,希望出来效果好,得到香港观众认同。”第一次拍港剧,徐静蕾亦体验到香港人做事拼搏的滋味,而且还熬出病来。“拍《世》剧都相当辛苦,由开始至终我都患感冒,我戏分都算多,日夜赶戏,休息时间不足,弄到感冒菌困在身体里还瘦了4磅。”对于这个第一次的成绩,静蕾有很高期望:“我不知香港电视节目收视多少点才最好,但我个人认为,最  相似文献   

7.
他是《士兵突击》中固执好强的"成才",他是《北京爱情故事》中狂荡不羁的"程峰",他是中国年轻导演的新锐力量—一部导演处女作,在收视竞争最惨烈的时段播出,题材又是被拍烂了的青春偶像剧,居然能突破"围剿",从众多由著名导演担纲的大戏中脱颖而出,交出一份堪称收视奇迹的答卷,在全国范围内引发轰动效应和话题热议。这部电视剧叫《北京爱情故事》,它的导演、编剧和男主角,是陈思成。有专业评论人士认为,《北京爱情故事》的热度已超越《奋斗》。顺理成章,赢得巨大成功的《北京爱情故事》也让陈思成跻身实力导演行列。  相似文献   

8.
星期一,同桌问我:“周末你怎么过的?”“星期六晚上我去看了部电影《爱情故事》。”我回答。于是同桌用惊奇的目光看我。我觉得挺好笑,就跑去摘下小T的眼镜,问她:“看没看过美国电影《爱情故事》?”于是T收敛了笑脸:“我才不看这种电影呢?”  相似文献   

9.
陈利 《文教资料》2006,(20):98-99
近年来,香港TVB制作的电视剧捉襟见肘,盈利大幅度下滑,本文认为是由于现代观众的欣赏口味日益挑剔、网络以及盗版VCD的冲击、港剧与其他剧集竞争逐渐失利等原因造成的,并提出TVB要逐步走向内地,形成强强联合才能再显港剧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电影《致青春》是一部以青春爱情与青春群体为主要叙事对象的青春题材电影。影片通过爱情故事的艺术化再现,为观众再造了一个乌托邦的青春美梦,以感性缅怀青春;通过青春群体的成人化观照,让现世中的人类群体深省自身生存状态,以理性审视青春,从而辩证阐释出青春的残酷特质,以此实现导演"致青春"即是"告别青春、走出青春"的意识形态书写。  相似文献   

11.
女孩心事     
(一)星期一,同桌问我“周末你怎么过的?”“星期六晚上我去看了部电影《爱情故事》。”我回答。于是同桌用惊奇的目光看我。我觉得挺好笑,就跑去摘下小T的眼镜,间她:“看没看过美国电影《爱情故事》?”于是T收敛了笑睑:“我才不看这种电影呢?’’我不明白,这么美丽的《爱情故事》她们竟视为洪水猛兽!为什么?难道她们不是16岁? 我不明白,16岁的女孩何必把自己包裹得那么严  相似文献   

12.
韩磊 《八小时以外》2012,(3):101-103,100
她是《风吹云动星不动》中的林墨琴,是《给我一支烟》中的叶子,是《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中的杜晓彬,是新版《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中的罗晶晶,是《风声传奇》中的顾晓梦,现在,她是《北京爱情故事》中的林夏。"我爱你,跟你没有关系。"这样的话从张歆艺口中说出,让人丝毫不感诧异,仿佛这样至情至性的女子角色是为张歆艺准备的,甚至就是她的本色。一抹微笑,一个眼神,一次哭泣,一次次"出卖"了她的倔强与执著。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领域出现了文化转向,而译者文化身份及翻译的操纵理论也逐渐为译学界所热议。通过对莫言短篇小说《爱情故事》葛浩文英译本的研究,探讨了葛浩文文化身份在意识形态,诗学及赞助人三方面对《爱情故事》英译的操纵。评析翻译优劣不可仅拘泥于文本研究,只有综合考虑隐藏在翻译背后的各种因素,才能使翻译研究更加全面完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严歌苓的英文小说《少女小渔》以华人移民生存和心理状态为叙事主题,揭示华人男性江伟在充满"他者"目光的中西语境中的心理扭曲和变异,和华人女性小渔从依顺容忍到默然反抗并赢得最终话语权的变化过程。文章从中西文化语境角度论述了主体身份在多重"他者"的目光凝视下,如何不断地构建和自我更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王实甫的《西厢记》来源于元稹的唐传奇《莺莺传》,后来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历经了唐、金、元、明几个朝代的演变和改良,这段爱情故事无论从情节、人物、主题还是最后的结局上都发生了重大改变。"文变染乎世情",正如刘勰所言,在崔莺莺和张生爱情故事的演变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在唐传奇《莺莺传》中,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以多情的崔莺莺遭受了始乱终弃的命运结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段爱情故事演成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结局。由于时代环境的发展,王实甫的《西厢记》走出唐传奇《莺莺传》,蜕变为世代流传的爱情佳话。  相似文献   

16.
在《红楼梦》众多的爱情故事中,宝黛爱情是"儿女真情"的典范,也是作者理想爱情的体现。与中国古代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无论是从爱情的产生、爱情的品质还是爱情的结局上来说,《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都显示出了超越前人的深度、高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17.
港剧是最能代表香港文化特征的大众文本之一,本文借用符号学方法提取港剧中几个典型的城市符号——写字楼、法庭、茶餐厅,对香港文化进行印象式描述,并试图寻找这些空间符号所代表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与你同行》是香港作家陶然近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香港《星岛晚报》副刊以《醉情行》为题连载,1994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在这部小说里,陶然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加以艺术虚构,创造了一个深挚缠绵的爱情故事。小说以男主人公范烟桥村地与章倩柳的爱情经历的回忆和情思为主干,描绘了60至80年代大陆香港的社会风云、人情世态,反映“人生繁复的一个方面”。笔者认叙事学角度入手,揭示其叙事上的一些特点。回忆式:现在与过去《与你同行》的现在事件,是男主人公范烟桥从香港坐飞机去母校北京某大学参加85周年校庆。这是范烟桥…  相似文献   

19.
小编热评     
欧金昌 《广西教育》2013,(16):24-24
明星剧照进教材需谨慎 “港剧剧照入选内地小学生《品德与社会》教材,流行文化对教育的渗透可真厉害!”近期有人在网上发帖称,港剧《天涯侠医》中,演员卢巧音和马国明穿着民族服饰参加婚礼的剧照,出现在内地一本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要求学生指出他们两人服装所属的民族及其民族聚居地区。而马国明在《公主嫁到》中身着唐装的剧照,  相似文献   

20.
哈金,美籍华人作家,其作品《等待》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力作,获得199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2000年美国笔会/福克纳基金会所颁发的"美国笔会/福克纳小说奖"两项殊荣。《等待》所讲述的是一段发生在1966—1976年间的三角爱情故事,哈金用极其细腻的文笔展现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苦恋,基于此,试图结合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对小说中的"等待"蕴含进行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