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媒介/受众的二元关系中,媒介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决定了受众的接受行为,但对于每一个受传者而言,有选择的接受信息导致了受传者行为的不确定性,使得一则报道经过播发之后,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有时要大于或者小于作者对于文本意义潜能的把握,所以说新闻价值的实现过程是以受众的接受行为为最终的判断依据的  相似文献   

2.
在传播进入买方市场后,内容成为媒介竞争力的源头。以企业为主要受众对象的报纸媒介如何认识受众对象新的信息消费和选择方式,打造媒介的“内容竞争力”,在“顾客让渡价值”理论的指导下,实施最优的媒介内容策略,直接影响着媒介营销传播的效果和对媒介的购买。  相似文献   

3.
常秀云 《华章》2007,(12):258-258
随着媒介市场发育的逐渐成熟,节目营销浮出水面.其突出标志是:买方市场迅速形成,媒介产品数量剧增,品种繁多,面对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多种传播渠道,受众有了充分选择余地,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受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呈现出高品位和多样性的格局.在这种情境下,营销这一市场操作手段便成为媒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受众的主体地位逐渐增强,进行受众调查对媒介和受众群体都有重要意义。对网络媒体受众的基本特征、媒介趋向和媒介接触行为的调查有助于网络媒体传播策略的选择,网络媒体的优越性有助于受众调查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金鑫 《华章》2011,(30)
电视节目营销的突出标志是:买方市场迅速形成,媒介产品数量剧增,品种繁多,面对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多种传播渠道,受众有了充分选择余地,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受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呈现出高品位和多样性的格局.在这种情境下,营销这一市场操作手段便成为媒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张艺蓉 《考试周刊》2007,(33):103-105
在现代信息环境中,由于媒介在社会协调过程中带有明确的引导性和倾向性,加之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和"拟态环境"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受众的"刻板印象",使之偏向于放大媒介的功能。本文试图从一个侧面反映受众的这种放大行为,探讨受众对媒介社会协调功能的正向和反向的放大,以及针对这种放大情况的建议,力求引发媒介研究层面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媒介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媒介竞争日益激烈,媒介经营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媒介活动营销兴起的必然性、类型、契机以及操作要领,认为媒介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活动营销能提升媒介经营业绩;媒介活动营销分为营销主导型、传播主导型和混合型等三种不同类型;媒体应利用节假日、媒介周年纪念日、受众评选以及特定时期进行活动营销。  相似文献   

8.
口碑的力量:媒介口碑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口碑营销具有说服力强、成本低、传播范围广、缩短消费者的决策时间、有利于提高顾客忠诚度等优势,可以通过增强受众体验、传播领导者故事、提供高于受众期望的服务、提供高于竞争对手的媒介产品质量、发挥专家的作用等策略来实施,但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尊重竞争对手,不断丰富口碑信息,防范负面口碑传播。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传播网的扩张速度是惊人的,其传播的海量信息对受众的影响也是惊人的.受众信息选择理性的成熟有一个生成的过程.主体的劳动实践和思维能对主体的信息选择和吸收(学习)进行“导向”,并按照一定的目的、计划对受众的信息活动进行限制和纠正,使受众的信息活动减少盲目性和非理性,这是受众主体性生成的价值所在.通过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培养青少年在信息传播与接受的过程中的主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使用与满足"理论与互联网环境下的文献接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卡茨(Elihu Katz)提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是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文章综合有关研究,该理论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同传统的信息如何作用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受众的作用,突出受众的地位.文章认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当代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具有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特征,从而引入媒介传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综合考察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阅读的文献接受情形,从读者地位反过来审视当代图书馆的管理和运作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都匀地区电视受众抽样调查,分析目标受众和专业受众的心理需求,进而认为,加强电视栏目的个性化设计是电视传媒捕捉受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传媒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生活在三种不同的现实之中。其中,从媒介现实到受众现实是传播学的框架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选择国内有关媒体对非典型肺炎的报道,探讨其新闻框架;同时,根据每一时期的流言传播、社会人心安定情况,分析受众接受框架。通过二者比较,证实预先理论假设:新闻媒体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会根据一定标准框选、凸显事件的特殊部分;受众在接受媒体报道时,也会表现出一定选择,从而形成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的趋同、协商或对立,实现三种现实问的转换与互动。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媒当今已成为特定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载体,主要立足于现代高科技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对受众进行着全方位的潜在性的范导与控制,每一种新媒介的诞生都会对受众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工具性质的大众传媒,承担了意识形态的执行和渗透的功能。大众传媒对受众潜在的范导与控制的深层本质,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新的异化现实在意识形态上的曲折复杂的折射,在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成为引导人们迈向美好生活的健康向上的精神大舞台。  相似文献   

14.
简析网络传播中受众角色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程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23(5):114-115,13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传播理论已无法给网络传播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合理的解释,尤其是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受众在网络传播中显现出许多与传统大众传播中不同的特征.本文将网络传播中受众与大众传播中的受众进行对比,分析了网络传播中受众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视媒体由于职能混乱、收视率统计方式与国情不符、媒体人职业素养不高,形成了一种多元价值观相互冲突、主流价值观宣传实效弱化的现状。这种现状导致了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混乱,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极大冲击。为此,我们应研究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收视率统计方法、用编播分离的方式来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并制定一套可量化的评价标准以科学地管理电视媒体,同时大力加强媒体人才的职业道德修养,从而制作出价值导向正确、富有创新精神且德利兼顾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6.
霍尔模式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一种受众视角,是一个关于受众接受媒介讯息的诠释性典范模式。该模式从2000年译介到我国,经过十年的发展,使我国受众研究由定量研究进入到了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新闻业的产业化经营,以及商业广告的大量出现,让源自西方的收视率调查在俄的土地上迅速崛起。但是,它的到来使得俄媒介受众的社会学调查陷入低潮的发展阶段,导致其学科发展的整体错位。分析了俄罗斯时期媒介受众调查的新变化,以及它所处的困境,包括其对我国新闻调查业的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媒体评估的量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受众对媒体接触情形的调查可分三个阶段对媒体作量性评估。在第一阶段,主要就受信机的台数及报刊发行量方面对媒体分布作简要分析:在第二阶段,就开机率、收视率、节目视听众占有率、媒体组合及阅读人口方面对媒体视听众作重点的分析研究;在第三阶段,主要从到达率、暴露频次两方面对广告视听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互动传播是指媒体既充当传者又充当受众,传统的传受双方在不同的传播时段、环节能够实现角色互换。互动传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广播在内容与形式、管理与运营等方面都在向互动传播转化。互动传播将促使传统媒体与网络进一步结合,促使传播由“广播”向“窄播”转化,促使媒体进一步增强受众意识、平等意识、服务意识,促使受众增强主动性,分享传播权利。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接受者的角度重新审视新闻的基本问题即新闻的定义。着重在于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新闻就是公众对媒介传播信息的接受程度。提出这一新的定义的意义在于重新考察新闻媒介、媒介控制者与公众的关系 ,以及与之相关的几个新闻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