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理查德.赖特在文学作品里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笔调揭露了美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紧张的种族关系,认为种族隔离和种族界限是以人为的方式把处于共生关系的黑人和白人进行了活生生的社会切割,导致这两大种族之间的误解和仇恨。白人在教育、司法等方面对黑人实施双重标准,引起黑人对白人的更加反感和不信任。种族隔离和种族界限是黑人与白人相互仇视的根源,白人对黑人的仇恨和种族压迫引起部分黑人率先形成自己的第三种意识,激化了他们三重意识中的张力,从而促使更多的黑人加入到追求种族平等和社会公正的斗争中去。  相似文献   

2.
非裔美国黑人的黑人特征:简评《看不见的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种族歧视在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并未消失,为了生存和生活,非裔美国黑人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奴性顺从、戴假面具和倡导分离。白人社会的高压扭曲了非裔美国黑人的人格、促成了他们独特的黑人特征。黑人、白人同是美国人,把黑人长期排斥在美国主流社会之外的种族歧视行为是反美国文明的,由此所引起的黑人民族主义敲响了美国社会的警钟:如果种族关系不改善,种族问题会导致种族之间的暴力冲突,危及美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拉尔夫.艾里森所揭示的黑人危机对已进入21世纪的美国仍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18世纪末的美国独立,对于当时生存在北美的三个种族具有不同意义。对于印第安人来说,它是一场保卫自己生存之地的生死斗争,美国独立意味着他们灭顶之灾的到来;对于黑人而言,这是一场争取人身自由的斗争,但美国独立只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不确定的前景;对于美利坚白人种族来说,进行独立斗争是为了在北美实现政治和社会理想。他们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但没有实现白人种族内的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4.
莫里森的作品表现了在白人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社会里黑人的喜怒哀乐 ,展示了黑人 ,特别是黑人女性在黑人信仰与白人价值观、传统黑人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中 ,寻找自我、身份和文化根源的经历 ,向美国社会传达了黑人妇女争取平等、反对种族和性别歧视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常安 《出国与就业》2008,(11):40-42
在我众多的美国同事中,印象最深的有两位:一位是骨子里透着种族优越感的白人呼吸治疗师 Liz;另一位是总把自己放在被歧视地位的助理护士 Candis。正是通过和这一黑一白的两个美国人的交往,我的英文才得以突飞猛进。白人 Liz 教会我许多正规的美国话,黑人 Candis则教我许多黑人英语,特别是骂人。  相似文献   

6.
《怪物》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创作的短篇小说之一。从种族文化形象的角度解读这篇小说具有其独特的意义。通过对小说人物黑人亨利、白人医生特里斯格特,以及维纶威尔小镇上的白人社群分别代表的黑人种族他者形象,白人社群中主流文化之外的他者形象,以及白人社群由于工业化带来的困惑的自我集体形象进行剖析,揭示了19世纪末美国文化动荡时期白人社群面临的身份困惑,表达了克莱恩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相似文献   

7.
奥古斯特·威尔逊虽然将《两列火车飞驰》的时间背景设定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但他关注的不是轰轰烈烈的黑人革命运动和那些革命英雄,突显的也不是黑人和白人的种族冲突,而是聚焦普通美国黑人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借此,威尔逊表达了他对当代美国黑人生活困境的反思,从黑人社区的分崩离析、经济的不能自主和民族内部的自相残杀三个方面指出当代美国黑人对自己的处境负有一定责任。  相似文献   

8.
老师对小朋友的影响是很巨大的。美国尽管有“种族熔炉”之称,但白人文化仍处处占上风,就说学校环境,在全国约120万名小学教师中,逾七成是白种女人。白人教师与白人学生的比例约为1:7,但其他种族的师生比例呢?且看以下数字: 黑人:1:25;西班牙裔人:1:63;亚洲人:1:46;印度人:1:32。统统都比白人高得多。而最短缺的,就是黑人男教师,  相似文献   

9.
美国黑人女作家的创作思想和作品主题突出反映了黑人女性积极建构种族文化身份以及女性身份的愿望,揭示了黑人女性所受的双重苦难———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黑人女小说家的创作思想集中表现在她们的作品之中,反映了黑人女性在白人为主导和男权统治的社会环境中积极建构种族身份、寻找自我的经历。这些小说家们的努力不仅促进了黑人女性意识的发展,也推动了美国文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安吉罗在《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通过一系列黑人被歧视的剪影浓缩和反映了黑人在不同阶段里对种族压迫的种种抵抗。通过深入分析主人公玛雅的成长经历,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玛雅种族意识的觉醒,同时也揭示了白人种族主义的罪恶以及黑人民族为了实现种族平等所做的不懈斗争。  相似文献   

11.
科技简讯     
科技简讯心脏病取决于环境因素据报导,一项研究发现,黑人比白人较多死于心血管疾病,是由于黑人大多数在南部出生,而不是由于他们的种族关系。专家发现美国黑人比白人更易患上这种循环系统的毛病,其中主要是心脏病、中风和高血压。他们起初假设不同种族的不同基因,是...  相似文献   

12.
自信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基恩小时候经历过一件让他终生难忘的事:有一次,他躲在公园的角落里偷偷地看几个白人小孩在快乐地玩。基恩很羡慕他们,也很想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但他不敢,因为他是一个黑人小孩。这时,一位老人举着大把气球  相似文献   

13.
《喧哗与骚动》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南方文艺复兴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最富创造性的作品之一,福克纳在该小说中第一次对种族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从文化研究和文本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小说中白人角色和黑人角色的种族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指出新的时代背景下白人和黑人的主场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小说中的黑人拥有了主观能动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掌控了白人的生活,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白人和黑人的主仆关系。这种变化昭示了南方种族关系的未来,寄托了作者对民主平等的种族关系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审美认同的概念来探究音乐类型、社会运动与种族认同之间的关系。在20世纪的美国,其民间音乐在某个时期会破坏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绝对边界,而在另一个时期又强化了这种边界。审美认同是艺术类型与社会群体的文化结盟,借助这种结盟,群体就会感觉到某种艺术类型是代表了"我们的"或者"他们的"艺术、音乐和文学。这样,艺术类型的边界就成了社会的边界。民间音乐颠覆了艺术类型与社会边界的这种常规关系。民间音乐总是一些"他者"的文化,或者是种族的、地区的、阶级的文化,或者是民族的文化。在被叫作民间音乐之前,美国的本土音乐更多地体现了种族的完整性而不是其社会性,它是占支配地位的欧洲音乐和主要受非洲音乐影响的音乐相互混合的产物,但是又很好的表现了这两者。在商业唱片时代之前,黑人和白人音乐家们唱着同样的音乐,相互学习歌唱技巧和歌曲,并且共享一个表演的社会空间。民间音乐的概念是由学术精英创造出来的,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后期,当有组织的左派把它当作一个文化事业时,它对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陌生的。无论是学术精英还是政治活动家都将艺术类型建构成另一种种族化的艺术类型,而商业唱片工业又以"种族唱片"和"山地音乐"将之双重化。在那个特定的种族极端化的时代,美国的共产主义者和他们的同盟者非常有意识的使用民间音乐作为一种加强种族团结的工具。由于麦卡锡主义的压制,直到20世纪60年代,民间音乐作为种族统一的类型而得到复兴,但迅速被白人化了。为什么民间音乐的复兴与白人有关,我的解释是有三个因素:连续商业化的种族遗产;新左派不能像老左派那样有效地通过文化设施来控制音乐;在某个时候,当黑人努力要进入白人中产阶级青年所抵制的体制中时,一种把民间音乐理解为"他者"音乐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5.
《荷兰人》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作家阿米里·巴拉卡的代表作。在这部戏剧里,巴拉卡运用了传统的非洲神话和伊句园神话,充分表现了黑人在寻求种族身份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与困惑,对黑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揭示了黑人白人之间存在太多的不和谐因素,从而暗示种族融合的时机尚未成熟。以神话-原型批评为理论基础,对《荷兰人》加以解读,可以了解印年代初期巴拉卡对种族和解思想的醒悟与摈弃,从而深入领悟巴拉卡的文学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16.
理查·赖特在《土生子》中创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黑人文学中的黑人形象,主人公比格敏感暴躁,在鄙弃黑人同族人的同时对白人既厌恶又恐惧。在种族歧视的社会里,黑人唯有在白人控制之下存活,但他们也有希望,希望自己支配生活,希望不再是白人眼里的物件或工具,也正是这种现实和希望的落差导致了比格对黑人同胞和白人的厌恶。但同时,比格对白人怕得要命,甚至在一开始不敢直接面对白人。本文将对比格的这两种情感进行细致分析,试图寻找美国社会带给比格,带给全部黑人的内心伤害。  相似文献   

17.
完美的教师     
陈丹 《师道》2003,(7):6-7
美国影片《师生情》讲述的是一个白人教师肯洛伊先生通过努力改变了一群黑人孩子的教育现状,在此期间,他逐渐与黑人孩子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但最终由于其教育方式触动了旧有的教育体制而被迫离开教育岗位的故事。显然地,肯洛伊先生在该片中是民主教育的代表。或许他在黑人女校长、白人老督导眼中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人物,但在我眼中,他却是一个可亲可敬的成功教师的形象。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首先,他满怀高度的教育激情。当他第一次踏进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岛时,他遇上的是一个带有敌意的黑人小姑娘…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为什么发生百万黑人大游行?10月16日,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了来自全国各地百万黑人男子的盛大集会和游行,显示出黑人的“团结和力量”、反对种族歧视的果敢精神。这次大规模集会游行,是在美国种族关系恶化、黑人与白人矛盾加深的背景下举行的。由于美国历史上“...  相似文献   

19.
自信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基恩小时候经历过一件让他终生难忘的事:有一次,他躲在公园的角落里偷偷看几个白人小孩在快乐地玩,他羡慕他们,也很想和他们游戏,但他不敢,因为自己是一个黑人小孩,心里很自卑。这时,一位卖气球的老人举着大把气球进了公园,白人孩子一窝蜂地跑了过去,每人买了两个,高高兴兴地把气球飞到空中。白人小孩走了以后,基恩才胆怯地走到老人面前,低声请求:“你可以卖一个气球给我吗?”老人慈祥地说:“当然。你要一个什么颜色的?”基恩鼓起勇气说:“我要一个黑色的。”老人给了他两个黑色的气球。他接过气球,小手一松,黑气球慢慢地升…  相似文献   

20.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该小说自问世起,便以其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结构,深刻的寓意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长期以来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小说中的人物是以家庭为单位呈现给读者的,书中虚写了一个白人家庭,实写了三个黑人家庭,通过描写三个黑人家庭对待白人文化的不同态度,及因此导致的各家庭成员不同的命运,体现了白人强势文化对黑人心灵的侵蚀,强调了重拾黑人家庭价值观,重建黑人种族身份自由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