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案例简述在学完“梯形”(初中《几何》第二册)之后,有一个学生拿这样一道题目来问笔者:如图1,已知梯形ABCD的上底AD长1cm,下底BC长4cm,对角线AC长4cm,BD长3cm,求梯形ABCD的面积.恰好接下来的教学是“梯形的复习课”,于是笔者没有给他解答,准备放到课堂中,由全班一起来解决,这个学生也同意这样做.教师:在课间的时候,学生1问过我这样一道题目,我没有想出来,那大家一起帮他想一想,好吗?很快全班学生被题目吸引,“老师都没有想出来”,他们都想帮帮老师.有些学生不假思索地说,要作梯形的高!教师:对,求梯形的面积确实需要“高”,我们作梯形…  相似文献   

2.
1 案例简述在学完“梯形”(初中平面几何第二册 )之后 ,有一个学生拿来这样一道题目来问笔者 :如图 1,已知梯形 ABCD的上底 AD长 1cm ,下底BC长 4cm,对角线 AC长 4cm,BD长 3 cm,求梯形 ABCD的面积 .恰好接下来的教学是“梯形的复习课”,于是笔者没有给他解答 ,准备放到课堂中 ,由全班一起来解决 ,这个学生也同意这样做 .教师 :在课间的时候 ,学生 1问过我这样一道题目 ,我没有想出来 ,那大家一起帮他想一想 ,好吗 ?图 1图 2很快全班学生被题目吸引 ,“老师都没有想出来”,他们都想帮帮老师 .有些学生不假思索地说 ,要作梯形的高 !教…  相似文献   

3.
<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当遇到一些较为棘手或学生一时难以解决、难以理解的题目时,通常由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进行解答.然而,当教师将题目解答完成之后,学生通常会问:"老师,为什么你会这样解答,您的思路是什么呢?"对于这样的问题,有学者经研究表明:利用多元表征理论,将其作为数学解题教学的指导,能够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能够提升解题的效率.鉴于此,本课题对"多元表征理论指导下的数学解题教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是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有关教会学生解题的提问方法,希望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整体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目的.数学的教学,离不开解题的教学.在笔者任教数学的十多年中,不少学生有这样的困惑:"老师,你讲解题目我听得懂,但是我自己独立做题目就做不出来!"尽管这个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如果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能够设计好提问,让学生学会自己  相似文献   

5.
1 问题提出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许多教师经常有这样的教学体会 :平时讲过做过的题目 ,到考试时 ,依然有一部分人不会做 ,若将条件稍许作一些变更 ,则更加不会了 .在与学生交谈中了解到 ,课上老师讲的例题一听就懂 ,课后自己独立做题时不知从何下手 .这些都反映着一个事实 ,题目讲了千千万 ,题目做了千千万 ,学生的解题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如何提高解题能力 ?本人认为 :让学生学会观察才是我们的出路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各种方式传授给学生的数学知识 ,呈现给学生的数学问题的材料 ,只有通过学生的感知觉才能为学生所接受 ,并由…  相似文献   

6.
1 问题提出 最近的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高三教师们都在吐苦水:简单题也不用再讲了,讲了也浪费时间,想要让学生的数学成绩上一个层次,就是要在一些中等难度以上的题目上花功夫,但这些题目讲了效果不大,讲了这个题,下个题学生还是不会做,结果还是浪费时间.很多数学教师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很久,这也引起了笔者的反思,究竟该怎样引领我们的学生提高高三复习的效率呢?笔者脑海里闪过一位前辈提过的一个场景:机场登机.让学生学会数学解题就如让学生一个人初次去坐飞机,让学生自己去摸索登机流程从而顺利登机.而笔者又联想到另一项运动"定向运动",定向运动就是利用地图和指南针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点标者为胜.  相似文献   

7.
1问题提出最近的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高三教师们都在吐苦水:简单题也不用再讲了,讲了也浪费时间,想要让学生的数学成绩上一个层次,就是要在一些中等难度以上的题目上花功夫,但这些题目讲了效果不大,讲了这个题,下个题学生还是不会做,结果还是浪费时间.很多数学教师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很久,这也引起了笔者的反思,究竟该怎样引领我们的学生提高高三复习的效率呢?笔者脑海里闪过一位前辈提过的一个场景:机场登机.让学生学会数学解题就如让学生一个人初次去坐飞机,让学生自己去摸索登机流程从而顺利登机.而笔者又联想到另一项运动"定向运动",定向运动就是利用地图和指南针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点标者为胜.数学解题就好比定向运动,给学生一定的解题工具,让学生运用工具以最快的速度达到目的地.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工具,这些  相似文献   

8.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拿着数学问题问老师:“老师,这个题目怎么解?”我们的老师很少听到这样的话:“老师,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不同的想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需回想一下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津津乐道,一刻不停地讲,学生在台下鸦雀无声,一动不动地听。当然,也有不少教师喜欢课堂提问,但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如果学生的回答没有符合教师备课中的要求,就立即要其他学生回答,直至学生的回答完全符合教师的设计为止。  相似文献   

9.
陆少明 《班主任》2007,(10):21-22
课堂上学生向老师问问题是一件好事,这表示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学习。但如果学生随意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提出一些远离教学主题,甚至离奇古怪的问题时,老师该怎么办?下面这个案例也许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0.
挖掘课本例题 提高综合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选择一些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深入挖掘题目的各个侧面,使学生通过这道题目,就如同通过一道大门而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解决综合问题能力.本文以新教材数学第二册(上)第105页例1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如何深入发掘题目各侧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正>习题教学中,如何将课本的知识以适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笔者认为,除了按常规教学施教之外,还要挖掘和拓展教材内容,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通过案例说明,供同行参考.一、一题多问,引导思考,激活思维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多数习题一般只要求解答单方面的问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察比较片面,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充分的训练.笔者在习题课题目的选择和教学安排中遵循两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样问,学生会柳暗花明;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原因何在呢?我认为,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课堂问题的设计策略、提问的技巧两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体会.1.设计悬念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正>许多高中数学教师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题目讲了多遍,但学生仍然没有掌握.许多高中学生害怕数学课,问题往往在于没完没了的题山题海.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就题讲题,不求数学思维的培养,大部分学生则是拿题做题,不求甚解.其实在解题教学  相似文献   

14.
【问题提出】《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中要求学生:“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常常听到老师的这样一句话:“你发现了什么?”意在培养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判断、推理,并从中探索出简单规律的能力。但如何使这个问题不流于形式,将问题落到实处,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下面笔者结合两位老师的教学,谈谈本人的看法。【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第17页第12题的教学。【案例1】老师让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用圆片摆一摆,完成表格。在学生填好表格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师:仔细观…  相似文献   

15.
<正>一、背景——问题的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讲解课文时,多数学生希望老师多讲,这样可以省去思考的过程,因为他们觉得这个过程是在浪费时间。而面对老师的提问,多是保持沉默;即便站起来回答,也多是三言两语,不愿多说。一些学生甚至觉得与其让我思考语文的问题不如做一个数学题目来得实在。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像一盆冷水,渐渐浇灭了老  相似文献   

16.
正2013高考题出来后,网络和各类杂志上有很多关于高考题的解析.笔者将各省的高考题逐一进行研究,发现有一些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物理功底的高质量题目.对于其中一些题目,网络和杂志提供的解析所使用的是一些技巧解题.学生看完解析后普遍的感慨是"这个解法真巧妙,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想到这样的解法",一些老师可能在高三复习中给学生讲解这些高考题时也使用这些技巧解法.笔者认为一些题目需要使用常规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导入设计] 师:一个蛋糕店师傅招收学员时出了这样一道题目:请你在最快的时间里切出一块蛋糕的12/18,要求切得比较均匀.今天老师也拿这个问题来考考你们,看看在座的同学有多少能被选中.  相似文献   

18.
在复习课上我们常尽可能多地讲练数学题目,学生在课上似乎完全听懂了,但课下再做类似题目时却仍然有学生不会.高考试题中的大多数题目,我们在平时复习课上也都见过,但在高考中总有一些学生对于已经做过的类似的题目却拿不到分.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作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反思我们的教学:复习课上讲练了那么多题目,效率到底如何?是否数量上多多益善,难度上越难越好?如果只是试图让学生见多识广,不触及学生的积极思维,那么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负效的.  相似文献   

19.
[案例呈现] 片段一:一位老师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教学中出示了"35 -9"这道题,有一位同学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35-9=34.很显然,这个答案是错误的.于是老师问学生:"这个结果对吗?"学生哈哈大笑,齐声答道:"错!"老师马上将这个答案从黑板上擦掉,这个孩子灰溜溜地坐下了.然后,老师就叫其他学生作答.  相似文献   

20.
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样问,学生会柳暗花明;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原因何在呢?我认为,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课堂问题的设计策略、提问的技巧两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