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印光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的代表性人物,他不仅精通佛法,而且熟谙儒家文化。因此在阐发其家庭教育思想时,他既重视传统伦理道德的培养,又强调佛教因果报应思想的传授,体现出明显的"儒佛融合"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2.
北宋仁宗年闻,士大夫掀起了态势强劲的尊韩、排佛运动.禅宗领袖契嵩以"儒释之道一贯"为理论依据,积极地"非韩"护法.他批评"韩子泥古","不悟佛教适时合用";用"中道皇极"解构"道统"说,用儒佛"同归于治"驳斥佛教害政说.同时,他批评韩愈的性情说,从儒家视角责难韩愈的为学与为人,并"周纳"韩愈,说韩亦受佛道影响.在"非韩"护法的过程中,契嵩用儒家伦理会通佛家戒律,用佛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在学术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如他提出儒佛"同归于治",主张"孝为戒先";把"皇极"定义为"天地素有之理";积极挖掘儒家经典如<中庸>等性命之学的内容,在心学的基础上打通三教;比张、程更早地引入"气"范畴论"性"等.这不仅推动了佛教的中国化,而且启发和刺激了儒家学者从本体高度阐发儒家思想,从而催生了更具思辨性的理学.  相似文献   

3.
韩愈贬谪潮州期间,与南派禅宗大师大颠交往,一是禅宗南宗与儒学有相通之处,二是韩愈心理诉求和精神互勉上的需要,并不影响韩愈兴儒反佛的儒家立场。  相似文献   

4.
儒、释、道三家思想在卢照邻的诗歌中都有一定的痕迹,在积极的一面,常是出于儒家,从积极而无可奈何地转为消极时,则由儒家转为道家、佛家。他早年热心于仕途,以儒家思想为主,渴望在政治上一展宏图,但现实的冷酷让他沉寂了二十年,由此转入了对道家的关注。卧病后,佛家思想占了上风,这也不过是在极度苦闷中寻求精神寄托。然而,无论是儒,还是道、佛,都不可能给病体垂危的他精神出路。  相似文献   

5.
儒、释、道三家思想在卢照邻的诗歌中都有一定的痕迹,在积极的一面,常是出于儒家,从积极而无可奈何地转为消极时,则由儒家转为道家、佛家。他早年热心于仕途,以儒家思想为主,渴望在政治上一展宏图,但现实的冷酷让他沉寂了二十年,由此转入了对道家的关注。卧病后,佛家思想占了上风,这也不过是在极度苦闷中寻求精神寄托。然而,无论是儒,还是道、佛,都不可能给病体垂危的他精神出路。  相似文献   

6.
判断一种学说是出世抑或入世,关键看其对社会世间和人性的根本态度.佛教以彼岸世,界为终极目标,对人生世间、现实社会及人性都采取了彻底批判与否定的态度;儒家则立足现实,对社会政治、人生价值均持肯定态度,对人性也基本上是肯定的,性善论是其人性论的主流.因此,佛教的基本倾向是出世的,儒家的基本倾向是入世的.儒佛不同的精神趋向根源于各自理论对人性理解的差异,人性论上的对立与互补体现了儒佛的根本分际.  相似文献   

7.
周敦颐作为理学开山,虽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但其主导观念则是儒家学说.这不仅表现在他的学术著作中,同样也体现在他的人生态度上.那种认为他思想为儒,生活为道,或谓其生活非一圣贤型儒者之生活的说法是偏颇的.应还原他儒学宗师的真实形象.  相似文献   

8.
何晏身处儒学与玄学的交侵时代,他本人的思想就以儒玄融合为特征。《景福殿赋》则既有纳贤德化、天下治平的儒家政治理想,又有"除无用之官,省生事之故,绝流遁之繁礼,反民情于太素"的道玄精神。  相似文献   

9.
江藩是吴派汉学的学术殿军,他在治学上尊崇汉儒,谨守汉儒家法师法,在立身上则效法宋儒,崇尚宋学修身养性之功,"六经尊服郑,百行法程朱"可以说是他的汉宋学论的精神本质.考察其中的学术蕴义,有助于理解乾嘉汉学家的汉宋学论.  相似文献   

10.
在唐代开元天宝盛世里,王昌龄可算是最为悲怨痛苦、也最具悲剧色彩的诗人.这不仅表现在他家庭困顿、仕途坎坷和最后死于非命,而且还更本质地表现在他生前面对坎坷仕途、一连串沉重打击时深深陷入的选择与放弃、坚执与超脱、希望与绝望的煎熬、挣扎中,纠缠于出处行藏的艰难抉择中.前者是外在的显性之痛,后者是内在的隐性之痛.而这隐性之痛正是其精神之痛、心灵之痛,更是深刻的生命之痛.王昌龄人生悲剧、心灵痛苦深层文化原因主要在于:他既不能像杜甫那样入于"儒"而沉于"儒",又不能像王维那样人于"儒"而逃于"佛",也不能像李白那样入于"儒"而出于"道".因此身处儒、佛、道的夹缝之中,并徘徊、摇摆其问,使自己的心理遭受煎熬与折磨,使灵魂无所皈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