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二册(2003年6月第1版)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著(以下简称“(必修)教材”)发行的最新版本.笔者在用此书教学时常参阅第三册(必修加选修)教材(以下简称“(必修加选修)教材”),发现其中对发现“铀核裂变”的年代问题,两教材叙述有点偏差。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笔者在我国一些中小学讲授图书馆基础知识课时,同行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一般简称“中图法”)和《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儿童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版)》(本文简称“儿版”)究竟哪个更适合中小学图书馆? 从1994年起,就有好几位图书馆同行在本刊发表文章对“儿  相似文献   

3.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儿童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版)》(下称《少图版》)的类目复分组号加“0”,在《少图版》分类标引中不易把握、频出差错。故将《少图版》的类目复分组号加“0”问题,加以分析梳理,以便操作。  相似文献   

4.
读了《中小学管理》2002年第6期《班子应该有“异己”》(以下简称“《该》”文)及2003年第7期《班子该不该有“异己”?》(以下简称“《班》”文)后,笔者认为,两文都给人以启示,但有些观点值得商榷。到底何为“异己”? 《现代汉语词典》把“异己”解释为“同一集体中在立场、政见或重大问题上常跟自己有严重分歧甚至是敌对的人”。笔者认为,这个解释应隐含这样几点:  相似文献   

5.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9年第6期刊载了夏云陶老师《如何确认“反复”手法一从一道高考模拟题谈起》一文(以下简称夏文),文中认为某地高考模拟题中“俄乌‘斗气’致欧‘断气’,三方何时‘和气”’一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对此论断,笔者有不同看法,现提出来请夏老师和各位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6.
“中国时代表”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儿童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版)》(该《分类法》先后在1991年的5月和1998年的8月出版了第一版和第二版。以下分别简称为“一版”和“二版”)使用频次相对较高的一个通用复分表。那么,经过“二版”  相似文献   

7.
读《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1999年第3期刘少武老师〈《中图法(儿童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版)》传记文献分类概说〉一文(以下简称“刘文”)很受教益。但是,笔者觉得刘文有美中不足之处,特冒昧提出来,不知当否。 其一。笔者认为既然谈的  相似文献   

8.
《物理实验》(中学部分)2004年第一期第7页,刊登了某师范大学物理系一位教授的文章《一道思考题引出的有关功的概念问题分析》一文(以下简称“原文”)。笔者拜读之后疑窦丛生,深入研究之后得出了与原文不同的观点,本文旨在与原作者商榷,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认真拜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7年第1-2期吴山青老师的《一个换方问题的解法》和2007年第6期汤兆祥、周春芝老师的《“换方问题”解法之我见》(以下简称“吴文”、“汤文”)两篇文童后,很欣赏、敬佩三位教师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态度,同时也引发了笔者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拜读了2004年《小学教学设计》第3期、第6期和第10期中有关分数应用题单位“1”教学的几篇文章,笔者认为还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即“补全法”,能够帮助学生较快确定单位“1”。例如,“食堂有45吨煤,烧了47,剩下多少吨?”(引自2004年第3期《为学生架起学习的天桥》),含有分率的  相似文献   

11.
在新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三册(选修Ⅰ)(下文简称“教材Ⅱ”)中的“边际成本”时,笔者及备课组老师均感到有一定的教学难度——教师不好教,学生不好学.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对江苏教育出版社在2005年推出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1-1(下文简称“教材Ⅰ”)中的“导数的概念”、教材Ⅱ中“导数的背景”及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数学分析上册第二版》(下文简称“教材Ⅲ”)中的“导数的概念”作了一番调查与思考.1在教材比较中看“边际成本”本文首先从导数学习…  相似文献   

12.
赵运普  宋敏 《语文知识》2001,(12):25-26
“敝”的笔顺目前似乎有点麻烦,就笔者所见三种工具书有两种规范标准:其一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傅永和、费锦昌、孙建一《汉字正字手册》(以下简称《正》)和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1996年5月第4次印刷,费锦昌、黄佑源、张静贤编著《汉字写法规范字典》(以下简称《规》)均作:敝;  相似文献   

13.
吴辛君 《宁夏教育》2004,(7):116-117
笔者曾在《“举手”小议》(见《宁夏教育)2003年第1-2期合刊)中,就学生发言“举手好、还是不举手好”的问题做过初步的探讨。近日读了刘瑞清老师《有了答案你就喊》(见《宁夏教育)2004年第3期)一文后,我认为该文中提倡的不举手就抢答的做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李密的《陈情表》是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经典的讲读大餐。它虽是一封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但由于结构谨严缜密,情感委婉恳切,情理兼备,用语挥洒流畅,故千百年来一直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笔者在精心备课,认真咀嚼文本时,对语文教学参考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2007年10月第2版,以下简称教参)中“狠以微贱”关于“以”的解释产生了质疑。  相似文献   

15.
王尚文先生在明确提出“语文意识”(见《语文学习)2003年第5期《“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阶梯》,简称《阶梯》)之前,很早就提出了语文课程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中学语文教学导论》),在《语感论》(修正稿)中详加发挥。“语文意识”的提出,可谓水到渠成。近年来,他和弟子们在文章和讲话中反复阐释这个主张,而且认为是“语文”离开“悬崖”以防“自我消亡”的“缰绳”,影响颇大,有“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入选人教版、苏教版、冀教版等初中教材,也收入北京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选修(三)。笔者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反复阅读了钱理群教授登在《语文建设》2011年第十一、十二期长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钱先生认为,“聪明人”也是“奴才”,喻指中国知识分子及其奴性。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2005年6月第2次印刷)认为鲁迅《灯下漫笔》一文中的“这一个小玩艺”是指“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也指后文所说的强盗官兵反复争夺天下,历史总陷入“一治一乱”的循环怪圈之中,老百姓总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2005年6月第2次印刷)认为鲁迅《灯下漫笔》一文中的“这一个小玩艺”是指“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也指后文所说的强盗官兵反复争夺天下,历史总陷入“一治一乱”的循环怪圈之中。老百姓总是在“奴隶”和“下于奴隶”两种命运之间反复挣扎。  相似文献   

19.
《山西晚报》2004年12月9日第12版发了一则热线报道:小学二年级课文课本(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中“腊梅”变成“蜡梅”,学生家长和语文老师对此感到疑惑,并且担心学生以前学的是“腊梅”,现在改为“蜡梅”,到升学考试答题时该写哪一个才算正确呢?学校不同,使用的课本也会不同,小学生们所学的祖国语言文字也不相同,怎么办?类似情况还有很多。《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以下简称《现汉》)293页:叮咛同‘丁宁’。”951页:“[旁皇]同‘彷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年版)310页:“[丁宁]现在规范词形写作‘叮咛’。”977页:“[彷徨]……  相似文献   

20.
读了《为我的学生三叫好》(载于《山东教育)2004年4月第11期)一文后,笔者对语文课堂上此起彼伏的“叫好声”有着太多的忧虑和感触,现发表一二,以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