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职生的德育课学习,摆脱了升学的紧箍咒,他们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兴趣。如果德育课仍以传统的单向灌输和简单说教的形式在课堂反复出现,学生必然萌生厌学情绪并渐渐将这种情绪固化。让愉快教学法飞入德育课堂,将唤醒昏睡的德育课堂,引领德育课取得"真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技校德育课程改革效果显著,新版德育教材平实易懂,但是在许多技校学生感觉中,德育课程是一门枯燥、乏味,甚至是一味说教,讲大道理的课程,对于技校学生来说根本没有实际的用处。因此,许多技校学生上德育课往往是被动参与,甚至不少德育教师仅仅是为了应付上课了事,采用传统单一的讲授法,却忽略了创设德育课堂的魅力氛围。本文主要探讨德育教师应该如何利用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由被动参与课堂教学到主动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3.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中职德育课 德育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健全人格的主阵地.由于中职学生多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初中毕业生,课堂上他们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心理特征等方面的表现与教师的要求存在一些差距,加之在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模式指引下,课堂上逐渐呈现出"四重四轻"的现象,即重知识传授,轻行为习惯养成;重形式说教,轻学生个人习得;重共性教育,轻个性引导;重理论的灌输,轻能力培养.这样的局面让中职德育课遭遇了尴尬.  相似文献   

4.
北师大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改往常教科书单一枯燥的形式,犹如一位生动活泼的淘气精灵,跳跃于广大师生面前。书本多以色彩缤纷、内容丰富的情境图形式呈现,这些情境图不仅蕴含着学科本位的有效数学信息,同时也包容着有深刻意义的德育因素。新教材比较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一、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北师大新世纪版教材以“动物学校开学”图文并茂的故事情境作为数学学习的开始,让小朋友和动物们一起享受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的喜悦心情,和同学们一起来寻找校园中的数学问题,第一次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每…  相似文献   

5.
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凯 《天津教育》2002,(11):25-27
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前不久,天津市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德育规程”和“学生操行手册”,这些举措无疑使我市的学校德育工作在科学化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但在具体实践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认真研究。为此,我们结合现行德育中的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就学校德育工作创新问题,尝试着从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做一些思考。一、从“大事”走向“小事”我们的德育内容,传统上似乎尽是些高、大、全的理论和人与事,把德育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这些正面的道德说教固然是非常重要和十分必要的,但如果把…  相似文献   

6.
讲故事曾经是世界上许多伟大教育家最喜欢用的教学手段,讲故事是发展儿童品格的自然方式,因为故事是用吸引而非强迫的力量来教育人的。当“讲故事”作为一种教育方式被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时,它也被称为“故事法”。针对目前存在的德育实效性低下的现状,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改变以往“说教”的枯燥形式,我尝试运用“故事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以“难忘故事”这一既具有生活真实性、又具有情感震撼力的情景性教材为载体,丰厚学生的德育积累和情感体验,从而让孩子自觉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德育课、思品课的区别是什么?这一直是大家在思考和议论的话题。有人曾简单归纳为前者靠体验,后者靠说教。我觉得这样的说法太过肤浅。且不说现在的德育和思品课大多已摆脱了以往单纯说教的形式,而哪个心理教师在课堂操作时又能免于言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德育课、思品课的走向是着实有些相同的——入心以启志,即在学生心里种下种子,使之成长为其人生路上强大的支柱,只是种子略有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8.
周钦超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7):113-114
目前农村职业中学德育课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实践性和时代性,导致学生把德育课看作“说教课”,达不到德育效果。改变现状必须构建面向生活的德育课。应突出思想性、政治性;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抓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面向生活。  相似文献   

9.
德育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课,它不仅承担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主义信念、道德法律等理论性知识教学,更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重要内容。当前很多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德育课教学往往远离学生实际,空洞的政治说教多,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厌烦,远不能适应职业学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涉及教育、伦理、心理、政治等诸领域的一门综合学科,其内容和形式都应是丰富多彩的。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育把德育狭隘化、片面化地理解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而内容单调,方法简单,在学生中形成德育即说教的印象,致使学生厌听,逆反心理严重,学习效果不佳,甚至让老师感到“山穷水尽”。新时代、新形势正呼唤全新观念、全新形式的德育教育.即有广泛社会成员参与的、以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人格塑造为主题的创新德育。  相似文献   

11.
德育叙事及其课堂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事虽然源于文学活动,但它也存在于学校教育的日常实践之中,尤其是在德育领域,课堂中的叙事活动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相比于传统的说教法、榜样法、熏陶法等德育方法而言,德育叙事的优点在于:可以让学生的,而不是英雄、伟人或成功人士的道德故事进入德育课堂,这就为学生个体建构自己的道德经验提供了现实机会。但是,叙事对于德育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而且是一种新型的德育理念。当代教师只有放弃长期固守的理性化、概念化的德育思路,采取科学的课堂叙事策略,才能收到理想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改善德育课的枯燥无味,势在必行。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德育课堂质量,树立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追求,改变德育课的"副科"形象,让德育课堂充满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徐云峰 《文教资料》2014,(23):161-162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实践性教学是实现有效德育教学的主要手段。但现行中职德育课普遍停留在说教层面,实践性教学严重不足,一些德育教师面对德育理论课堂的实践性教学,无从下手,作者尝试解决这一难题,努力寻找其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
正德育过程中,刻板、枯燥的说教往往达不到目的。育人,重在育心。幽默是适合学生心理特点、表现德育魅力的良好手段。德国著名学者海因·雷曼麦曾说“用幽默的方法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接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被人接受。”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也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德育中恰当运用幽默艺术,让学生在笑声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加客观地审视自己,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这比生硬的说教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易佳 《教师》2011,(14):8-8
一、目前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1)观念上存在误区,认为德育课可学可不学。大部分中职生经常抱怨学校开设德育课程浪费其专业学习时间;有的学生凡是上德育课就睡觉或逃课。有的学校经常是停了所有基础理论课,让学生上实训课,实训结束后,学生的纪律性就更差了。  相似文献   

16.
若梅 《今日中学生》2004,(28):31-33
刚刚开学,让我们来听听北京宏志生的故事。宏志,即宏图大志之意。故事中的宏志生,是北京一些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高一新生。开学了,他们是什么样子呢?有位叫菲菲的姐姐,有幸与宏志生同班,开学第一天,她给我写来了一封信———今天是我们北京宏志中学开学的日子,也是我初次见到宏志生。第一次见面,我的心就被他们深深震撼了,真是不看不知道啊!我所在的重点班,整个班中只有7个普通学生,其余全部是来自贫苦家庭的宏志生,让我惊讶的是这个班的中考平均成绩竟然是512分。这个成绩在重点学校也算高分!这些连铅笔都买不起的穷学生竟然考出这么高的…  相似文献   

17.
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所以要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中职学生就必须加强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要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更新德育课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改变德育课教学模式,改革德育课考评形式。  相似文献   

18.
刘红兰 《教书育人》2012,(19):13-14
微型德育课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种中小学德育形式,是指教师以某一品具体德育内容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思想德教育、心理教育和学科教育的综合课型,并不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课",它是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是促使德育形式多样化,提高德育课程有效性的新尝试。由于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实践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对开展微型德育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一、捕捉最佳教育时机微型德育与传统德育课相比较而言,具有时间短、切入点小、灵活性强和教育深刻等特点。但如何捕捉开展微型德育课的时机,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确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不能发现社会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很难掌握的艺术”。一位称职的教师,不但要拥有一定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懂一些课堂教学的艺术。德育教学,由于它自身富于哲理性、思辨性、抽象性等特性,懂得井善于运用教学艺术辅助教学,显得格外重要和必要。同时,传统观念认为德育课就是说教课,导致“听课生厌”的现象已司空见惯,学生不爱上德育课,教师不爱讲德育课,德育课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大?今后如何“重视”?诸多问题促使笔者思索。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和多年来的摸索,笔者认为,德育教学大有生命力,关键在于教师本人如何“上”,我们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早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而应该注入新的技术和艺术,这便是本文题目要谈的德育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20.
封银曼 《教师》2011,(28):10-11
中职德育课程新教材的编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笔者就"中职德育课回归生活,提高德育课实效性"这一主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希望通过德育目标贴近生活、德育内容源于生活、德育方法实现变革,引导中职生从生活中发现、感悟和成长,促使中职生学会生活,从而提高德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