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不同,在翻译时应该特别注意,以免掉进文字的陷阱。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误译错例,并加以分析说明,以此帮助大家辨明错误根由,了解英汉表达差异,从而在今后的交流中讲出正确、地道且得体的英语。1.谢谢你们的帮助。误:Thank your help.正:Thank you for your help.析:感谢的对象是人,不是事,所以应用you作宾语。“为某事而感谢某人”应用句型Thank  相似文献   

2.
陶滢 《英语辅导》2000,(5):34-34
“Thank you”是英语中的常用语,比我们汉语中的“谢谢”一词使用范围广得多。它可以用于诸多场合,对许多事情表示感谢,诸如收受礼品、被邀请、接受帮助或其他方面的好处等等。总之,在英语里面,“Thank you”几乎可以用于各种情况,不管是陌生人还是亲密的朋友,只要对方对你稍有好处。而你如果不用“Thank you”表达感谢之意,往往就会使人觉得没有教养、没有礼貌,似乎认为别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此外“Thank you”还可用于其他许多场合,比如:  相似文献   

3.
致谢虽然是世界各国人民都遵循的礼仪规范,但由于社会文化的不同,表示感谢的方式和范围也就有差异。英美人致谢经常使用的套语是“Thank you.(谢谢你)”。由于感谢程度的不同,这句话就衍生出很多变体形式,常见的有:1.Thank you very  相似文献   

4.
小朋友,英语中有不少表示“感谢”与“不用谢”的用语。为使你熟练掌握并经常使用,特归纳如下,请把它们都掌握。一、感谢用语。1.Thank you.谢谢。2.Thanks.多谢。3.Thanks a lot.非常感谢。4.Thank you veny much.  相似文献   

5.
Thank you十用     
同学们对“Thank you.”较为熟悉,经常使用,然而要提醒同学们的是不能不分场合,通篇一律都说thank you,应当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掌握。下面解读一下thank you(包括thanks)的各种情况。一是表示感谢对方替你做了某事,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如:1!Thank you for your help.谢谢您的  相似文献   

6.
“Thank you!”是英美人生活中使用最多的用语之一。它多得简直令你不敢相信,它适用于任何场合、任何对象。中国人说“谢谢!”大多是因为接受了别人的帮助,而英美人说“Thank you!”的情况则要多得多。妈妈给儿子端来一杯茶,儿子要说“Thank you!”女儿给爸爸递去一张报纸,爸爸要说“Thank you!”孙子  相似文献   

7.
在连贯的说话和语篇中,英汉两种语言都用词语作为相邻句子的衔接手段.这些词语衔接可分为词语重复、同义词使用和词语配置.总的说来,英汉语的词语衔接功能与用法基本相同,但英语的同义词似乎用得更多一些,而汉语的词语重复则用得较多.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学设计》2006,(5):38-38
赞美别人和接受别人的赞美都是非常平常,而且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与中国文化不同的是,英美人在听到别人赞美时,通常用“Thank you”来回答。比如,别人说你的衣服很漂亮,你就应该说“Thank you”,而不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哪里哪里”或“一般一般”,通过“自贬”来达到谦虚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文化差异对汉英写作句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写作是英语学习的高级阶段,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的技巧,还需要了解汉英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东方人与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作为思维的载体———语言,必然在表达时体现出双方文化的特征。通过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语义结构和内含的差异对比,寻找到用英语写作时,与汉语写作迥然不同的文化信息差别及思维规律,以更好地提高英语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英语全球化及其在中国本土化的人文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英语的全球化及本土化是英语运用趋同和变异两种力量交互的结果。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既指中国英语变体的形成,也意味着中国本土文化对英语语言的移入。他们不必因为学习和使用英语而改变自己的身份和文化价值观念,甚至不必改变自己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只是有助于他们以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开阔的视野参与国际交流,英语学习者无须内化英语本族人的文化标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本国文化或其他文化学习来促进英语的运用能力。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能够促进英汉“界面”的进一步发展,而英汉两种语言的互动将会互相丰富而不是污染。英语的全球化及在中国的本土化对中国英语学习和运用者的文化身份、英汉两种语言界面互动,以及中国英语学习和教学产生重大的人文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学周刊C版》2016,(25):243-244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英语的被动语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现象,在英语中使用得非常普遍,由于西方英美语言文化的主要内涵就反映在被动语态中,因此掌握好英语的被动语态对学好英语至关重要。汉语善用主动语态,把中国语言文化的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以及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态特点,对学好这两种语言意义更加重大。  相似文献   

12.
Thank you十用     
同学们对“Thank you.”较为熟悉,经常使用,然而要提醒同学们的是不能不分场合,通篇一律都说thank you,应当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掌握。下面解读一下thank you(包括thanks)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会话中,“Thank you”是最常见的礼貌用语之一。它表达谢意,简单明了,谁都会用。类似的用语还有:“Thanks.”“Thanks a lot.”“Thank youvery much.”人们对这类用语的回答似乎多种多样。如“Not at all.”“Don'tmention it.”和“My pleasure.”然而,严格说来,怎样回答“Thank you”还是很讲究的,这在以英语作为母语的英美人士的会话中尤为突出。笔者现将对“Thank you”的几种常见回答作以下归纳。  相似文献   

14.
交际英语是英语语言知识运用的重要内容。thank是交际英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笔者拟谈谈thank的用法。一、Thank you的使用场合1.感谢别人的帮助Thank you.I have got a lot of help from you.非常感谢我得到你很多帮助。  相似文献   

15.
受人之惠,无论大小,都应表示谢意。“Thank you.”是英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致谢用语,几乎适用于任何场合、任何对象。而“Thanks.”则都用于非正式的场合。不过,在表达感激之情时,使用致谢语要适可而止。过多的致谢会给人一种虚情假意的感觉,从而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国家,“Thank you”和“Thanks”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用,甚至在父母为子女或子女为父母做事后,也都应该说“Thank you”或“Thanks”;对于“Thank you”或“Thanks”的应答常用“Not at all/You’re welcome./That’s all right./It’s mypleasure.”等。另外,“Thank you”有两种语调。第一种语调前高(声调)后低(降调),表示真心实意的感谢;第二种语调则前低(降  相似文献   

17.
委婉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使用委婉语是世界各民族语言共有的一种普遍现象。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由于英语、汉语是分属不同的语系,在历史、文化、思维模式、心理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英汉“生老病死”方面的委婉语的区别也十分突出。通过“生老病死”委婉语英汉对比,揭示英汉委婉语表达方式及使用范围的差异,开阔文化视野,增强阅读理解以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中学外语教学,比较重视词法、句法的学习,而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对于某个句子用在什么场合,怎样说话比较得体,语言与各民族的文化背景的关系等问题,在教学中反而考虑得较少。因此学生只能应付考试,待到真正使用外语时,常会出现弊病。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笔者仅就以下三个方面谈一点看法。第一,要重视语句的含义和实用场合。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后,对“Thank you”,“You’re welcome”,“All right”等等的句子是很熟悉的,但是并不能完全正确地使用。这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孤立地讲它们的意义,不讲它们的  相似文献   

19.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丰富的习语。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 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两个民族在习语喻体选择方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广泛、系统地了解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英汉习语比喻喻体选择的因素,增强学习者的文化敏感性,准确理解英语习语,尤其是那些貌合神离的英语习语。  相似文献   

20.
在语言现象里,被动语态比主动语态用得少。在汉语里,被动语态就用得更少。很多被动的动作往往借助于具有被动意义的单词或是用主动语态来表达。然而,在科技英语中情况就不一样了。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用得特别多,恰好跟汉语中少用被动语态的惯用法相反。而且它与生活英语、文学写作的英语,在措辞造句方面,也有不同。既然英语被动语态用得多。汉语用得少,翻译时就不能一概采用所谓“语言等值”的顺译法,必须遵循旨在使不同民族沟通思想和文化的原则。根据汉语的语法和习惯,发挥汉语的优势。用规范化的汉语表达方式,忠实而恰当地反映出原作语言的真实涵义,使译文的形式与原文的内容辩证地统一起来,收到良好翻译的效果。笔者认为,可采用下列4种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