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类交往是一种信息交流,在这一交流过程中,不仅言语符号是信息交流的载体,而且神态和动作--非言语行为也是信息交流的载体.关于非言语行为的作用,现在被人们引用较多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实验得出的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非言语行为在信息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能以为他主要是通过言语手段进行教学的,事实上,他在课堂上早已通过非言语行为将许多信息输送给了学生.毫无疑问,非语言信息在物理教学的信息表达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相倚而立。对于前者,人们时常关注。而对于后者,却鲜究其理。所谓非言语行为,是指运用表情、姿态、手势、仪表等无声语言或语音、语速、语调等辅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行为。它不仅可以加强、扩大言语行为的效果,而且可独立地传达信息,在课堂人际沟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列斯指出:信息的冲击力1 =7 % 言辞+ 38% 声音+55% 面部表情。[1] 质言之,信息传播主要依靠非言语行为。这里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具体分析非言语行为的类别、特点、作用和运用技巧等。  相似文献   

3.
非言语行为是一种重要的人际交往方式,它通常与言语交际结合进行,传递一定的信息,人际的心理沟通。本文讨论了非言语交际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非言语行为主要包括体姿语、面部表情、体距行为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4.
非言语沟通行为是在不借助言语、文字符号情况下,通过体态、目光、发音的细微差别或面部表情等静态及动态的信息符号进行的一种人际沟通。新闻传播者获取信息过程中的非言语沟通既包括采访者通过言语之外的方式影响采访对象以获得信息,也包括通过对采访对象非言语行为及其环境的观察、分析而获取信息。非言语沟通往往通过面部表情、目光、时空、副言语等非言语行为实现。非言语行为因其直观性、形象性,且难以伪装,不仅能够传递言语难以表达的信息,而且比言语行为更接近事实,因此,非言语沟通行为在新闻传播者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外语教学与研究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语言本身,而对教学和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却容易忽视。其实,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所利用的方法和手段除了言语行为外,还有内容极为丰富的非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支持、辅助和强化言语行为,是言语行为的重要补充。在外语教学中,促成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共同作用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位美国语言学家在对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在交际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测定后认为,人们交际的信息有65%是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和交流的。有学者甚至认为,只有7%的信息是由言语行为传递的,其余93%均源自非言语因素。在对课堂教…  相似文献   

6.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言语+38%声音+55%的表情。这就是说,如果把表情、声音作为非言语交流的符号,那么,言语只表达信息的7%,而大部分靠非言语来表达的。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言语只起方向性或规定性的作用,而非言语行为才能准确地反映出话语的真正思想和感情,担当起绝大部分的传播职能。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如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语调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非言语行为,使之与言语相配合,就  相似文献   

7.
教师非言语行为作为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非言语行为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手部非言语行为、脸部非言语行为、身体非言语行为、副语言行为、空间语言行为。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教学进程和增进师生情感方面有显著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规范自身的非言语行为,要加强实践练习,提高非言语表达技巧,同时要适量,掌握好"度"。  相似文献   

8.
非言语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所运用的除了言语以外,借助于姿势、表情、眼神、声音、板书等非言语符号系统,以传递某种信息来影响学生的手段。非言语行为传递“非言语信息”。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通过实验后曾得出一个有趣的公式:喜欢=0.07说话内容+0.38的说话语调+0.55的面部表情。有人把梅拉别恩的公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并把该公式改变为:课堂上信息的总效果=7%的说话内容+38%的说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行为表现为“言传身教”,亦即言语和非言语两种教学行为,而且常常存在着重“言传”而轻“身教”的现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高度重视教师的非言语行为。R.Birdwhistell断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语言的交流仅仅表达了我们思想最小的部分———在30~35%左右。A.Mehrabian提出,信息传递交流的总效果=7%言语+38%音调+55%脸部表情。现代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几乎一切非言语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用作沟通手段,师生间的人际沟通是通过言语和非言语两种方式进行。非言语…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非言语行为(nonverbalbehavior)是指言语行为之外的身势行为、目光语行为、沉默语行为、衣着打扮、人体姿态、面部表情和交谈时的身体距离等。这些非言语行为都可以用作交流信息、传达思想、表达感情、态度等(贾玉新,1997)。交际学家A.梅拉比(A.M ehrabin)的研究表明:“我们交际内容的93%是非言语的。”大多数交际学者认为,在正式的面对面的相互交往中,信息的社会内容中有大约35%是由语言来传递的,其余65%都是通过非言语交际方式来传递的。人类交际一般分为书面、口头和身势三种方式。由于文化教育和偏见的影响,绝大多数受过教育…  相似文献   

11.
前几日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条信息: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拉别斯通过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信息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这个结论说明在人与人之间众多交流途径中,从视觉上获得的信息效果要比从其它途径获得的信息效果好.由此,可以看出:非语言在信息交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然,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也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学的言语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学的言语行为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与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与工具,是教师教学行为中的一个基本的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言语行为的基本特征是言语信息的流动性、言语思维的协调性、言语交流的临场性和言语手段的综合性。掌握教学言语行为的教学启动、教学表述、教学反馈、教学沟通、教学结合五个优化策略,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效果,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擎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通过言语行为对学生传授信息,并且通过非言语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不但要"言传",还要"身教"。体态语以其生动形象、便利、富有实效的特点在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一般以课堂教学为主。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在教室这个特定空间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组织形式。它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面构成信息交流活动。而言语和言语因素是由伴随着言语表达而来的声调、表情、手势、体态、文字字体等基本要素构成。非言语因素在信息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可以补充或强化言语表达的感情色彩,沟通师生情感,还可以起到显现视觉形象的生动、鲜明、具体的直观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运用非言语手段就能激发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课文中的特定情境,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共同创造出一种亲切、和谐、融洽的心理氛围,使师生间形成心心相印的情感,从而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层层推进的努力学习的激情和欲望。因此,语文教师正确认识非言语因素的审美价值,充分发挥自身的非言语因素,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家把点头、微笑等小动作称为非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是教师口语的重要辅助和有益补充,它可以传送极其丰富的信息,表达非常细腻的感情,发挥言语所不可替代的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教师可以运用的非言语形式有五种。1.副言语。我们说话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怎么说,用什么音调,强调什么词,说得响不响,说得快与慢。这些声音效果被称作“副言语”。副言语伴随着语言,帮助表达,特别有助于表现一个人的情绪状态。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声音洪亮,情绪饱满,就有助于激发感染学生,反之音调平淡,声音较小,就容易使学生倦怠。学生答对问题时,教师…  相似文献   

16.
在人际交往中,根据沟通手段的不同,可以将沟通划分为语词沟通和非语词沟通。目前语词沟通是人类最精确、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也是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沟通形式,但在实际交际中语言和非语言成分是混在一起的,在文字之外还有一些隐蔽的、感官维度上的信息传递。沟通双方的接触包括两个部分:内容部分和相关部分。内容部分由语言表达主题内容,相关部分提供了解释内容的框架,多为非语词形式,非语词沟通才能真正地反映出说话的准确思想和感情,在沟通中起到支持、修饰或否定言语行为的作用。在这里我们主要对非语词沟通进行探讨,对学校课堂教学中师生间…  相似文献   

17.
在人际交往中,根据沟通手段的不同,可以将沟通划分为语词沟通和非语词沟通。目前语词沟通是人类最精确、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也是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沟通形式,但在实际交际中语言和非语言成分是混在一起的,在文字之外还有一些隐蔽的、感官维度上的信息传递。沟通双方的接触包括两个部分:内容部分和相关部分。内容部分由语言表达主题内容,相关部分提供了解释内容的框架,多为非语词形式,非语词沟通才能真正地反映出说话的准确思想和感情,在沟通中起到支持、修饰或否定言语行为的作用。在这里我们主要对非语词沟通进行探讨,对学校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非语词沟通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沟通是心灵的开放。再精巧的教学预设、再独到的教育策略,如果遇上心灵无法向你敞开的学生,一切都会成为泡影。从信息论的角度看,人际沟通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信息资料的总效果=7%的言语+38%的声调+55%的非言语。可见非言语沟通方式比言语沟通更有效。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怎样与初中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尤其是非言语沟通。更是一门艺术。新时代的教师只有努力发掘自身资源,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沟通与学生交流,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9.
正思想品德课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初一的思想品德课在其中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来自民工子弟学校,他们在小学几乎没有上过思想品德课;其他三分之二的学生中,还有部分学生也只是偶尔上过思想品德课;每个班的学生中经常关注新闻的不足五分之一。"新闻1+1"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一个新闻栏目,这个节目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展开评论,深受观众的欢迎。在初一思想品德课上,我试着让新闻走进课堂,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的交际分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然而,在大多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相信非言语交际行为所传递的信息。而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因此,有必要了解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非言语行为及其作用,以便在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文章首先论述了非言语交际的定义、分类与功能;继而探讨了外语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