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教育者把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意识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它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范围和性质。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开展活动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是受教育者将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道德转化为自身认识的过程。而内化过程作为是受教育者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受教育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外,还需要教育者起主导性作用,通过外部影响力量促使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实现第一次飞跃。教育者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涵义及基本过程,帮助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向社会所需要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3.
“期待”是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但是,有的班主任往往只注意到自己对教育对象的期待及其实现,而忘了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期待;而这后一点,往往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通过以教育客体为中介的有目的的交往而实现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发展的一种精神交往活动。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有着标明自身新意的独特属性,即多极主体性、双向建构性、平等对话性等。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是坚定大学生思想信念,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的过程,本质上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的学习过程,教育者施加的任何教育影响,只有经过受教育者的心理接纳,才能将思想教育的内容内化,从而转化为行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有重视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理性,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从受教育者、教育者和教育机构三个层面研究思想政治课科学教学的约束因素,明确指出源于受教育者个人的约束涵盖受教育者的学科认同、求知兴趣与教学方法,源于教育者层面的约束涵盖对课本内容的研究、对受教育者状态的把控、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者的教学指导,源于教育机构层面的约束涵盖受教育机构课时规划的约束、受教育机构文化环境的约束和受教育机构评价机制的约束。本文从课前和课中的科学教学层面探究思想政治课教学路径,明确提到课前的科学教学涵盖教学宗旨的科学确立、教学任务的科学领悟和受教育者预习的科学实施,课堂上的科学教学涵盖主体功能的科学发挥、教学内容的科学探究和授课过程的科学体验。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激励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激励机制有助于教育者确立适当的教育目标,有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要正确地运用激励机制,就必须正确分析受教育者的需要,正确把握激励的时机和分寸,正确选择实施激励的方法,构建科学的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背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关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如“单向灌输”的“一言谈”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绝对权威、过分强调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性等。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从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分化过程、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或转变过程来重新探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有利于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认同。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影响,以及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的过程,它主要包含在矛盾冲突中定向引导的规律、迂回曲折中发展的规律和层次递进的规律等三大规律。只有在遵循其客观规律性的前提下,才能确定适当的目标和任务,选择恰当的内容和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网络话语与传统话语之间的差异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这种差异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因素之一。话语差异预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变革。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与大学生进行网上交流活动的主动性,掌握网络话语这一新的沟通媒介,与大学生展开思想交流和对话沟通,这是提高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将兴办教育看成是转变风气和立政治民的根本。王阳明的德育思想是他系统性哲学思想的体现,包含着“致良知”的德育宗旨,协调统一的德育理念。这些思想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阳明德育思想中,“立志”是德育的根本,“知行合一”是德育的原则,启发式教育是德育须遵循的规律,情理交融、寓教于乐是德育的有效方式,对我们今天的学校德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强 《中国德育》2008,(5):33-35
受教者在德育活动中的参照系选择是德育有效与否的重要因素。受教者以施教者的人格品质、行为、态度、情感、真诚度和自然度为接受参照,施教者的可信度直接影响受教者的接受度。“谈心式、讨论式”“满足自尊需要心理”“贴近生活、融入生活”“适合个性特征”“适合思维方式”等德育方式方法更容易使受教者适应,德育方法的适应直接影响受教者的接受效应。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尊严代价的大小直接影响受教者的接受心理。  相似文献   

14.
将孔子当成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是以其一生的行为和思想为依据的.在此基础上,孔子所创立的伦理学即政治伦理学,通常称之为"德政";他培育的"英才"即是以政治家为标准的,其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而不能将其看成是普通教育.孔子将人生的全部心血倾注于政治或"天下",创立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中国政治文化,他的生命是完整而灿烂的.  相似文献   

15.
春秋时期楚人中叔时充分强调人性教育的重要意义,强调教育对人性的塑造作用;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教”与“导”、“辅”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最早提出了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为教育的思想;强调德育教育,明确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这些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要提高德育效果,必须正确认识并把握德育系统的结构,保持系统的有序性.受教育者是德育系统中的主体,与教育者是主体间性关系.受教育者具有自组织的特性.教育者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组织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真正成为自身道德价值体系建构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将孔子当成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是以其一生的行为和思想为依据的。在此基础上,孔子所创立的伦理学即政治伦理学,通常称之为“德政”;他培育的“英才”即是以政治家为标准的,其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而不能将其看成是普通教育。孔子将人生的全部心血倾注于政治或“天下”,创立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中国政治文化,他的生命是完整而灿烂的。  相似文献   

18.
道德是个体的内在需要,是指向自我的生存,更是自我自由与自律的确证。道德的主体性特征要求我们转变德育观念,突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与时代意义。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应当与学生建立对话交流关系,增强课堂的现实感与生活感,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主体互不对等,缺乏交流互动,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德育互不兼容、不相承认的现状,从构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格完满的愿景出发,揭示“承认”在学校道德教育场域中的意义为学校德育是受教育者自愿自主的实现道德内化及学校德育社会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只把教育者看做主体,把受教育者看做被动的客体,因而其实效性不强。主体间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看做是能动平等的主体,注重教育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强调双方的互动。在主体间性哲学的指导下,通过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党团活动方法的创新以及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