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据说,一个人如果在14岁时不是理想主义,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岁时仍是理想主义。又未免幼稚得可笑。我们或许可以引申说,一个民族如果全体都陷入某种理想主义的狂热。当然太天真;如果在它的青年人中竟然也难觅理想主义,又实在太堕落了。由此我又相信。在理想主义普遍遭耻笑的时代。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理想主义,就必定不是因为幼稚,而是因为精神上的成熟和自觉。  相似文献   

2.
理想主义的毛泽东以拯救天下为己任,怀着一个伟大的梦想,一个建造空前未有的新社会、新生活和新人格的梦想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一些理想化的观点,做出了一些脱离实际的决策。本试从理想主义这一角度来分析大跃进发生的思想动机和社会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今建构主义思潮中的一个重要范型,社会建构主义主要以维果茨基的理论为基础,它是在修正个人建构主义和激进建构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4.
中共建国后与国民党退台后的土改因面临的历史背景不同采用的手段不同,中共土改采用了激进的手段,而国民党土改采用了赎买的手段,但两者都以发展生产力和稳定社会秩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浪漫主义文学的风格特征入手,剖析张承志前期小说理想主义主题的形成与实质性内涵,以及它在后期创作中的发展与变异。以《北方的河》为代表,张承志的早期创作是时代的产物;《金牧场》作为新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其理想主义的本质内涵是浪漫主义的唯美人生论和唯美艺术论;而《心灵史》之后的大量的散文创作实际上已越出了“美文”的疆界,显示了张承志的思想来源之复杂混乱。但它毕竞是独特的,与时代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音运动是19世纪下半叶美国基督教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冲击下掀起的一场宗教运动。它批判资本主义工商业伦理,但认为通过道德说教和社会改良,以渐进主义方式可以实现工业民主,因而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它对美国的社会思想具有永久性影响,在美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新文化激进知识分子,从激进的思想文化革命到激进的政治革命,目的都在于推进现代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进程。以伦理革命和文学革命为主的思想文化革命,对推进思想领域的现代化和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进程起到了巨大作用。但他们发起的文化与思想启蒙运动,很大程度上都作为维护共和政治或重建社会政治秩序的一种手段,这种政治功利主义态度决定了其文化激进态度,尤其是全盘性反传统的激进态度。这种激烈的文化反叛,使其失去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因而也就失去了建构新文化秩序的基础,最终使民主与科学流于空洞的口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给五四文化启蒙注入了新的现代性的内涵,但新文化激进知识分子急于在社会革命方面取得进展,对建构新文化秩序却没有充分的准备,这便注定了五四文化启蒙运动是一次未完成的启蒙。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降,诗歌界放弃理想主义与意识形态已成时尚。其实,必须对意识形态和理想主义作出细分,意识形态与理想主义中均有正面与负面含义,重建诗歌写作的意识形态与理想主义价值观。必须坚持在人类超验、信仰、希望引导下的公共理性、意识形态写作,即保持个人经验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必要张力,寻求个人特殊性与社会普泛性平衡度的写作。  相似文献   

9.
戊戌变法是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结束近六十年之后,第一次深刻的、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变革。然而,这场本应是顺乎天意民愿的变法最终以失败而结束。文章通过分析维新派在变法过程中激进与保守的表现,使我们能全面地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的文化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教育,说到底,是一种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特点是它的理想主义,也就是说,在任何一种形式的人文教育中,都应当以理想主义为基本气质,如果一种人文教育最后体现出来的不是理想主义,而是技术至上、实用为主的,那这样的教育,我以为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1.
产业社会创造了近代大学制度。大学作为一个开放的组织体系,通过培养人才而得到极大发展。大学如何应对社会变革,满足人们从产业社会向学习社会的转换中对教育的需求,并在总体建构上体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终身学习视野下大学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忧患意识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并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研究忧患意识的问题,为建立社会预警系统提供理论根据是本文展开的目的,并且确实具有现实意义。忧患意识往往是盛世危言,但对社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民众评价活动所体现的忧患意识是进行预警的重要根据。我们迫切需要树立忧患意识,并建立有关这方面的社会预警机制体系,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家以技术理性为核心的社会控制方案在风险社会中受到了挑战与冲击。作为化解风险危机措施之一的道德恐慌策略频频被派上用场。这种策略以社会冲突论为其立论前提,以道德相对主义、社会标签理论、实用主义为其理论基础,在现实运用过程中又存在着悖论。在深受全球化影响并致力创建和谐社会的当今中国,我们需要借鉴与批判西方发达国家的道德恐慌策略,需要强化风险议题的主导权与审查权、话语权与解释权,建构道德信念与正义安全的支撑体系来防范道德恐慌现象的无序蔓延。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许多工作都不是某一领域单独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动员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共同推进。体育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时期,其社会功能就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在现阶段我们应该进一步开发体育的社会功能,把体育运动作为控制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工具,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婚外情是影响家庭稳定乃至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对温州新生代海归和本土青年婚恋观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对婚外情多持理解和宽容态度,但当配偶发生婚外情时多选择坚决离婚。为维持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夫妻双方应相互信任,加强沟通,善于经营婚姻;社会应积极倡导科学的婚恋观,弘扬社会正气。  相似文献   

16.
Language is a mirror of society.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tools and social changes or potential social changes can often be reflected in it. We use language as a barometer of social changes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inguistics. Social changes also determine the variations of Chinese language. Based on the former study ab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this paper mainly talks about the catchwords or popular language and social changes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相似文献   

17.
人性研究对社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静止和永恒的人性,因此去追寻那种永恒不变的"人性”,显然是徒劳的.它看似一个无解的"谜”,其实人性在哲学中应是常设常新的问题,人性是发展的,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总是赋予人性充满着时代气息的清新内容.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才能解开"人性”之谜底.  相似文献   

18.
囿于转型期社会状态的复杂性与学人思想认识的差异性,人们在讨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什么的问题上,常常有着见仁见智的理解。从伦理学意义上说,和谐社会本身所蕴涵的道德性特征决定了道德伦理需要的现实性基础。因而,持续有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借鉴人类历史上丰厚的和谐思想资源,赋予新的内涵并加以发展,以增强与培育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和道德精神,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手段。  相似文献   

19.
传播文化塑造社会,也被社会所塑造。促成传播文化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是人口增加、社会流动提高和公共事务经纬万端。传播文化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面临着生活方式改变、工作智能不足、价值观念差异、社会关系失调等方面的挑战,而且社会文化背景与所遇问题也不同,因而必须针对所处社会的特征设计人们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There is often something wistful about pedagogic theory and pedagogical reflections. This may be in the nature of things: pedagogy tends to operate in the realm of ideals and ideal situations. At a time when education seems to have become exclusively a matter of money an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the public discourse we have found it urgent to rethink and discuss some basic tenets of pedagogy in modern society. They are centred round the notions of cultural production, social integration, and socialisation. At the same time we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parallel le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