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寻根文学一般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个向度加以阐释,事实上寻根文学同样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精神特质,而且为世纪末的浪漫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种新质。寻根文学的浪漫主义精神特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代化语境中文化主体焦虑的书写;二是对于原始文化生态的回归;三是执著于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情怀。同时寻根文学所提供的浪漫主义因素不同以往的新变体现在主体性、自然性内涵的衍变,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紧密相关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文坛,张承志、张炜“以笔为旗”,大力张扬审美浪漫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本文试结合“二张”的文本。从“审美浪漫主义”和“文化守成主义”二方面考察“二张”的文化审美心理,以求进一步揭示出“二张”文化现象在当今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具有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
小说里抒写了张承志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但在这个时代却显得有些形单影只,孤掌难鸣,张承志用他自己的方式表示了他的孤愤。  相似文献   

4.
张承志的创作中表现出明显的英雄主义特征。他的文学作品的英雄主义具有与众不同的含义。勇于挑战的英雄主义情结,使张承志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精英文学潮流消退、文学逐渐走向市场的趋势下,本着道德理想主义精神,坚忍地捍卫着文学和心灵的那方净土;同时,在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的当今社会,不随波逐流,鄙弃功利,为了心中的“念想”毅然放弄所熟知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选择了异话、异域的宗教和文化。张承志的英雄主义情结师承于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整个社会有着思想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以一种异端的姿态出现于20世纪的中国文坛上,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与实现主义、浪漫主义文学不同的个性特征。它通过内部的不断转型来实现自身的范式重建,表现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勇于突破各种禁区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观点,对生命的体验与赞颂、对世纪病的嗜恋与咏唱以及对恶的审视与展现构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创作母题;它追求陌生化和个性化的表演,确立了颓废唯美、荒诞神秘、象征朦胧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文坛存在着两种截然对立的创作倾向。路遥、张承志、梁晓声等的创作,体现着对人类永恒精神的追求,对人间的深层次的关切;王朔小说及新写实小说则表现出对人的价值与命运的忽视、冷漠。这两种倾向的对立,表现在文学创作中为理想主义的建构与消解之间的对立;对苦难的体认、超越与漠视、放弃之间的对立。在物质利益至上的观念日趋强化的今天,路遥、张承志等的创作追求,尤为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7.
浪漫主义文艺创作是世界文艺创作的主要潮流之一,但关于“浪漫主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直没有一个令一切文学史学家都承认的定义,笔者认为,通过对雨果作品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对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取得共同认识。《巴黎圣母院》(以下简称《巴》)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典型艺术范本,鲜明地反映其浪漫主义文艺观。通过对《巴》的分析,笔者认为雨果的浪漫主义的基础是“人的心灵”,它强调了作家的主观思想和愿望;浪漫主义的本质是“自由主义,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伸张自由主义的创新精神,用“对照原则”来深入开掘人的…  相似文献   

8.
《金牧场》是张承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当时,张承志是极其自信的。“《金牧场》一书超水平地,简直是奇迹般地出版,就象一支火把投进一堆干草,猛地在我心中轰然点燃了又一个白日梦。”五年之后,张承志生发了重写的愿望。“没准,我会重写一遍《金牧场》。那是一本被我写坏了的作品。写它时候我能力不够,环境躁乱,对世界看得太浅,一想起这本书我就又羞又怒。”这与前面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收场》在作者看来,是写坏了的作品。但创作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作者决不否认。我们既站在批评的立场上,又站在作家的立场上,看看到底…  相似文献   

9.
作为在中国新文学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家,张承志为我们奉献出了许多精品力作,《心灵史》便是其中之一。自它问世以后,以其强烈的艺术震憾力和更大的文学价值,浓厚的宗教情感引起了世人的普遍关注和文学界的评价。本文拟从文学文本、苦难意识、民族情感以及精神家园的寻找中进行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张承志是学者型的少数民族作家,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一面独立的旗帜.张承志阅历丰富,学识渊博,经历独特。个性不羁,他的创作思想复杂多元,主要由热烈浪漫的理想主义,富于宗教意味的英雄主义和桀骜不羁的个人主义三方面构成.  相似文献   

11.
张钰 《文教资料》2014,(31):57-58
张承志是一位具有理想主义气质的作家,从1978年开始写作到之后创作出《黑骏马》、《北方的河》、《心灵史》等著名作品,无论从其个人经历还是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经历了多次的徘徊与找寻,有缺失时的不安,有找到时的欣喜,也有认清那并非真正皈依的彷徨,及再次踏上找寻之路的坚忍。张承志从未放弃,一直带着崇高的理想、秉着清洁的精神,在为他的思想、为他的心灵,找寻一个栖身之所,找寻一个灵魂家园。  相似文献   

12.
回顾20世纪90年代的散创作。在史铁生终极的人间关怀、周涛不泯的英雄梦想、张承志极端的刺客精神,以及张炜与刘亮程的“故地”情结中,一个颇具阵势的理想主义散作家群落形成了。因创作主体强烈的鼓呼意识,他们的散不适合仅作为纯学本来赏析,而更适合被置于当下化语境中去解读,并在这种语境中尤见可贵。  相似文献   

13.
舒伯特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音乐思潮承上启下的人物,其钢琴音乐具有与其艺术歌曲完全不同的独有的,全新的创作特征。本文以《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为例,分析和阐述了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性、时代风格与背景和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内涵。  相似文献   

14.
《沉沦》,《田园的忧郁》都是创作于日本私小说正盛行的时代。但《沉沦》与《田园的忧郁》等日本私小说又有不同,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开掘主人公心理的社会根源,一是作者在平静的描写中更敢于暴露自己的感情。这是《沉沦》对日本私小说的突破,这种突破的意义在于文学上开创了健康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人格上捍卫了作者的尊严。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在西方文学界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潮流——"浪漫主义",随后在19世纪20年代音乐届也迎来了浪漫主义的变革。浪漫主义的特征是追求个性、强调个人感情的抒发,感情重于理智。诗歌《水上吟》是古典主义文学向浪漫主义文学过渡期间的一首代表作,之后被浪漫主义早期的代表人物舒伯特及浪漫主义中期的代表人物李斯特采用而创作了艺术歌曲《水上吟》及钢琴改编曲《水上吟—船歌》。李斯特对于诗歌《水上吟》的进一步创作,从器乐的创作领域为诗歌融入了新的音乐表现手法,进一步提高了诗歌《水上吟》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诗歌《水上吟》的广泛流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从张承志远远超出其他作家的强烈激情入手,把他的生命寻找和创作特点建立在拥有充盈的生命能量的基础上,从生命本质的角度揭示他的生活与创作背后的原因,按照生命实现的展开过程指出张承志人生的基本道路。  相似文献   

17.
致——     
帕西&;#183;比希&;#183;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是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它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歌和散文。他的诗灵性、唯美,充满了对人生的激情与幻想,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这首抒情诗《致》虽然通篇只出现了一个‘Love’,但诗人对这种超凡脱俗情感的憧憬和追求仍是跃然纸上,对爱的内涵更做出了深刻的阐释。诗人真情流露,字字动情,实为不可多得的杰作。  相似文献   

18.
《南柯太守传》作为唐传奇的经典著作之一,它博采六朝志怪小说以及史传文学艺术精华,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交叉融合的创作手法,描绘想象世界与现实社会,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其对后世的小说、戏剧等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就文本而言,李公佐这篇传奇的主题内涵主要体现在"儒家的积极入世"与"道家的超尘出世"两个方面,通过主人公梦中的经历与梦醒后的顿悟的两相对比,表现了儒道思想在作者身上的交融冲突。  相似文献   

19.
<正> 雨果是十九世纪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一面旗帜。他是在同古典主义的斗争中跨进浪漫主义文学行列的,著名的《巴黎圣母院》是他创作前期的代表作,也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实绩;他的《卫戍官》的演出失败则宣告雨果结束前期创作,而进入创作生涯的中期。这时,资本主义新秩序的建立和巩固,  相似文献   

20.
评朱寿桐《殉情的罗曼司》郁文(南京大学,南京,210093创造社在异军突起之时,人们就把它视为浪漫主义文学团体。从浪漫主义角度对其思想和创作进行细致分析和品味,尽管也能够概括创造社文学的某些特征(如主观性、情感性等文学倾向)和评价某些作家作品(如郭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