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仁君 《天中学刊》2002,17(3):30-34
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体系,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分工与交换的经济。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分工与交换起源于人类社会早期的自然分工,人类历史上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完成使得分工与交换得到初步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又将人类的分工与交换推向了新的阶段。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来看,由古代思想家到当代学者对分工与交换提出了种种解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生产上拥有比较优势交换中分享比较利益是分工与交换产生的一般条件。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专业化分工产业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是一个劳动分工深化、交易效率提高的过程.产业集群作为中间性组织形式之一,其存在和发展不仅可以用交易费用理论来解释,而且产业集群本身又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产业集群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交易费用的“新制度”形式.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一个劳动分工深化、交易效率提高的过程。产业集群作为中间性组织形式之一,其存在和发展不仅可以用交易费用理论来解释,而且产业集群本身又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产业集群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交易费用的“新制度”形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遵循马克思企业理论科学的逻辑框架基础上,通过引入经济、制度环境和政府权力的相机介入而尝试构建了马克思企业理论的一般化分析框架--分工、协作与企业合作剩余创造范式,该范式内生地解释了企业的产生,融合了企业内效率与公平问题,突出了企业生产性本质和追求合作剩余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的协调平衡发展是我国经济持续有效增长的应有之义,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问题。由于体制、政策和市场上的缺陷,我国未能充分利用大国经济在分工、产业、竞争等方面的专业化、规模经济、外部经济等效应,在不同产业、不同产品之间因外部性、互补性而导致的聚集经济效应,在政府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成本优势,以及其他方面的大国经济优势。同时,未能充分利用和享受大国经济在开放经济上的外部效应。相反,在许多方面进行了规模巨大的重复投资,非对称性的对外经济政策和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此基础上,运用外部效应、公共物品、规模经济等分析工具,尝试地提出了一个解释大国区域经济发展和长期经济增长问题的理论框架,以及经济发展战略、市场竞争政策、创新战略、国际经济政策等区域经济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6.
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奠定了200多年来经济学的基本框架:生产-流通-交换-分配,蕴涵了劳动分工和自由市场竞争的观念。马克思自称他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多半来自斯密和李嘉罔。后来的马歇尔等经济学家也都高度赞扬斯密。到了19世纪末,经济史家坎南一手策划了“斯密升级运动”。他编辑整理了斯密的遗稿,校注了《国富论》等书,斯密现代经济学创始人的地位由此确立。  相似文献   

7.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的交易成本大为降低,交易费用作为企业替代市场的前提被削弱。从而降低了对企业内部纵向一体化的要求。网络型企业组织既利用了市场的价格机制,又利用了企业的行政管理协调机制。具有无论是单个企业还是整个市场都不具备的效率优势,既能保证分工与专业化的效率机制,还可以获得一种成本最低的制度安排。创新企业组织结构,培育网络型企业组织是经济网络化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化是继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之后,农业组织形式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是向现代农业组织的转型。本文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思想,分析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剩余与农户职能多样化的两难冲突,从分工和专业化、交易费用、土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条件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9.
我国“三农”困境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还存在着增产不增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原因之一在于制度安排上,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欠缺,制度外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高,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以及小农专业化分工生产面临高昂的交易费用等。这就要求建立并实施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城乡统筹的经济发展战略、城乡统筹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以及新兴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安排,以此来推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化是继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之后,农业组织形式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是向现代农业组织的转型.本文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思想,分析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剩余与农户职能多样化的两难冲突.从分工和专业化、交易费用、土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条件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1.
解读大学跨学科组织的四种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分工与协作、交易费用、组织生态以及学习型组织等理论来描述和解释跨学科组织。运用分工与协作理论主要是从知识生产效率的角度解释跨学科组织的产生;借鉴交易费用理论则从知识生产成本的因素论述跨学科组织存在的理由;从组织生态学的观点看,跨学科组织的出现是大学学科生态发展的自然选择;而学习型组织理论则给跨学科组织的未来描绘了蓝图。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新疆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仅要内部全面开放,也要对外全面开放。对外全面开放,首先面临着国际市场的剧烈竞争,要争取主动,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认真研究新疆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世界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选择适宜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取得较大的比较利益,以加速其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学校,其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与其他组织之间的联系。解释促使组织之间建立关系的六种理论有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解释、资源依赖理论的解释、战略选择方面的动因、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解释、组织学习理论的解释以及新制度主义理论的解释。由于每种理论解释均存在不足,因此,结合学校组织间关系的特点,可以用整合解释框架来大体体现学校参与组织间关系的原因和动机,指出参与组织间关系所能给学校带来的潜在优势和学校可能面临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是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在测度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交易成本理论,考察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的影响,其结果表明:(1)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企业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提升;(2)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非国有企业、制造业及高新技术行业企业,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提升具有更强促进作用,且该影响在长三角核心地区、数字经济高水平地区以及非资源型城市中更显著;(3)机制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通过降低企业资产专用性程度以及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两个途径促进企业垂直专业化分工。上述结论揭示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分工的机理,拓展了企业边界的相关研究,可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从微观经济学效用论角度出发,建立一个消费者-生产者效用函数,分析了市场经济下的专业化模式,从而解释了分工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并得出市场经济下的不规范经济行为发生费用与分工及专业化程度成反向变动关系,然后简要分析了分工与社会福利的关系。最后提出深化地区分工、完善经济法律制度等一些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工与就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分工—就业为基础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中 ,分工的自演进将市场规模动态化。分工水平成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 ,就业水平成为衡量经济增长数量的重要指标。经济增长的分工—就业机制为发展中国家开创了一个新的政策思路。我国的就业问题本质上是由低水平分工和低人力资本积累造成的。为分工扩张创造更大的空间 ,提升分工水平 ,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旅行社会存在?通过研究自给自足、直接交易、委托交易的三大市场结构形式模型,建构一个内生分工的超边际一般均衡模型,探索旅行社在旅游业中存在的理由。研究结果表明,旅行社不仅仅是旅游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也是旅游市场交易效率提高和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旅行社发展,是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种与经济结构相匹配的流动状态,其中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专业细分与产业分工、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是构成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耦合机制的外部框架。从产业内部分工、就业弹性、劳动参与率三个经济学视角研究区域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调整与协调发展,其具体指向专业的目标与布局、方向与层次、规模与数量。  相似文献   

19.
交易费用企业理论的局限性与企业理论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易费用企业理论的局限性,在于交易费用理论不能全面而令人信服地解释企业性质、企业规模变动和结构变迁等问题。而新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新企业理论,诸如新兴古典经济学中的企业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中的企业理论等,却在某些方面对企业问题作出了创新性的解释,是企业理论的重大创新,同时,也为人们分析认识企业的性质、规模和结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对于企业性质即企业为什么会产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劳动分工利益的角度进行了解释,现代企业理论以“交易费用”为基础进行了深入的、专业的探究。笔者认为,现代企业理论只回答了企业产生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核心资本出现并为社会发现和认同,才是企业出现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