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业设计专业中双语教学课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设工业设计特色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中开设了双语教学环节,并建立了课程群。双语教学环节课程群结构合理,教学效果突出,对工业设计专业中双语教学的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工业设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的基本思路,阐述了改进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上与理工类计算机专业及管理专业相比有较多不同。本文结合信管专业学生特点和当前就业需求,首先剖析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然后就改进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在本科教育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实现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独立学院教育办出特色、实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主干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程建设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其课程群、教学平台等基础设施与教学效果直接反映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应该在课程群建设与教学管理的实践中研究创新。因此,本项目就整个艺术与设计系相关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日趋完善,跨专业教学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本文结合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设计色彩"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例,深入剖析艺术设计专业相关基础课程在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难点,探究如何在教育信息化引领下创新跨专业教学的模式与实践路径,创新教学方法,使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能通过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完成相关专业群所提出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为背景,分析了工业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背景、专业定位,以及《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建设目标、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内容和采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范嘉  刘梦 《教育教学论坛》2019,(26):102-103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理工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实用性强,但学习过程较为枯燥。本文根据汽车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教学过程,分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学术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定位上有明显区别,导致专业群建设的形成基础、标志和建设内容有较大差异。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群建设存在着专业设置落后于产业发展需求、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人才需求结构不符、社会需求专业与学生和学生家长认同专业不符、实践教学设施及内涵建设任务艰巨等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群建设要强化专业发展定位、特色和内涵建设,围绕产业链、职业岗位群、职业平台基础课程构建专业群,加强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校企合作等改革,使院校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具有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9.
为使得特色高等院校本科学生清晰掌握课程关系,提高教学质量,避免课程孤立性对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影响,基于院校特色基础课程,对课程关联性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本科教学课程群关联模型的构建模式。以基础课程为例,研究论证构建过程,建立课程群关联模型。通过课程群关联模型的构建,较好地梳理了不同专业之间课程的内在联系与知识结构,优化学生学习课程的脉络,提升学习效率,尤其适用于特色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并为其他院校本科教学课程群模型的构建提供帮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理工类专业文学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教师缺乏创新动力、学生缺少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学效果不佳,没有真正实现文理渗透;构建理工类专业文学教育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显得尤为迫切.改变观念、以学生为本,宏观性、易悉性、趣味性相结合,加强互动性教学环节设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创新理工类专业文学教育课程教学模式致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为例,分析机电类专业群课程思政内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顶层设计、底层落实、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元素挖掘、实训区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阐述专业群在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表现形式入手,通过对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表达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综合表达能力培养体系的不足,并结合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及要求,提出并初步建立了以实验独立设课为手段的设计表达实验课程体系,实践表明该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直是我校所有理工类、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必修的数学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对培养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但不同专业对此有不同的需求,尤其在当今时代剧烈变革的形式下,对该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从物理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学生成绩考核、教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入手,对物理师范专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改革进行探析,使其更好的完成学校对物理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改革教学体系,打破专业界限,注重专业实践与岗位职业能力的衔接,设计开放的、专业交叉的教学内容;加大重点或特色专业在课程群建设中的力度,建设出多专业兼容,专业性、综合性并重的课程群体系,形成直接为教学、学生实践及有推广示范效用的专业课程群建设体系是职业教育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何朕 《教书育人》2013,(12):106-108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为黑龙江省精品课程。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系为全校所有理工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技术基础课程,也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开课目标直接面向空间技术、军事技术以及工业技术中的各种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以及不同应用背景下的实现问题。有关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的改革是自动控制原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两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我们的改革实践谈一谈我们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及其做法。  相似文献   

16.
邢红 《华章》2013,(19)
高职建筑艺术类专业主要是针对建筑装饰行业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美术课作为高职建筑艺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基本是仿造美术院校对于本科生的教学模式,甚至教学难点、培养目标都完全相似,一直强调绘画技巧的提高。由于理工类学生多数没有经过美术培训,美术基础很低,对艺术的理解能力很差,因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针对理工类生源的美术教育上长期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教学的培养目标及实践技能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建筑装饰行业的现状与发展的分析,阐明了建筑装饰行业岗位(群)职业特性及从业要求。提出高职建筑艺术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从传统的绘画技法教育转向基本素质教育方面转变,以就业为导向,以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加快课程改革建设;提出高职美术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7.
依托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群,以行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对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Net Web应用程序设计>进行课程开发.课程开发以专业群为背景,首先阐述项目载体的选用、裁剪及改造过程;其次详细说明同一专业群中不同专业教师如何共同开发课程中所涉及的业务知识;最后确定课程的学习情境.这种课程开发方式能促进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培养既懂技术又熟悉业务的软件专业学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工业设计专业的重视,许多理工类院校相继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一方面体现出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些理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由于大多数是在机械设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出现了课程教学体系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缺乏侧重点、文理难以兼容等现象。该文旨在试图通过对我国目前理工类院校的工业设计教育领域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为今后适应我国工业设计发展需要、对工业设计教育的改革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产品开发设计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工业设计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源泉和核心动力之一,发展工业设计教育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国内设计教育与产业需求严重失衡,设计人员需求增大与专业化的设计队伍及合格的设计人才却相当缺乏等现状,通过对工业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一产品开发设计课程群建设的理论分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就业环境要求,切实开展了课程群总体规划、教材、师资队伍、网络平台、实践环境等方面工作的研究与实践。校企结合理念为学生产品设计的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工业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根据河海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就业环境要求,构建了一个产品设计课程群实验教学体系来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产品设计能力。采用导师负责和项目引导式等多种实验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尝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基于CDIO理念开展考核方式改革,为产品设计课程群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和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