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小平的“先富”与“消除两极分化”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都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两共同统一于社会主义本质中。“先富”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的发展模式,但“先富”必须与“消除两极分化”统一起来,才能既促进生产力发展,又不会造成收入差距无限制扩大,从而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两极分化”不等于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是指阶级分化,必须纠正与此有关的一些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通过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创立了让一部分地区、单位、个人先富、先富带后富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收入分配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发展了邓小平的收入分配理论,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伯正确的收分配政策。  相似文献   

3.
"先富"政策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来的,后来邓小平同志又特别提出了"共富"政策。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党和国家更加强调"共富"政策。现在仍需要提倡"先富"政策。"先富"政策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措施,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促进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必要政策。还要正确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中国社会中,社会分配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社会各阶层都对这一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因此,这一问题自然也成了军校学员关注的热点和我们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这门课的教学中应当解决的难点之一.部分学员尤其对两极分化有所担心,对共同富裕能否实现心存疑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引导学员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社会分配问题,认识“先富”与“共富”的辩证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先富”与“共富”的辩证关系,我主要讲了以下几点.一、由“先富”逐步达到“共富”,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的一贯思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的  相似文献   

5.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归宿,邓小平提出了先富带后富-共同富裕;江泽民提出“富而思源,富而思进”,“三个代表”等理论,发展了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理论,强调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是保证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内容入手,揭示了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四大显著特征:一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是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从国内走向国际;四是先富后富,先富带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一、“共同富裕”战略构想的提出 在经济落后的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从战略上考虑,必须分步实施,逐步实现。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地指出:“短期内要摆脱贫困落后状态很不容易”,要一起富,一步富是不可能的。应该从实际出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富”的新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是其共同富裕观的核心内容,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大政策。  相似文献   

8.
日前,几个经济学家聚在一起,讨论“先富何时带动后富”的问题。当主持人问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还要不要“效率优先”时。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就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还是我们现在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之一,不能轻易动摇。”这里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悖论:政府如果要推动“先富带后富”,那就不能继续坚持“效率优先”;反之,如果政府坚持“效率优先”,那“先富带后富”也就成了画饼充饥。  相似文献   

9.
较为深刻地分析了目前我国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悬殊的情况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收入差距悬殊问题的主要对策,认为:生产性资产所有权的部分失控是形成收入差距悬殊的主要原因,一部分人先富失控是形成收入差距悬殊的又一重要根源,反贫因战略的缺陷掩盖了日益扩大的贫富悬殊现象;并且认为,解决收入差距悬殊问题的主要对策应是:坚决反对淡化社会主义的错误倾向,打破“第三口大锅饭”,采取具有扶贫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的反贫困战略。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核心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孜孜以求的理想.在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毛泽东把共同富裕作为立国执政的根本目标;并对共同富裕的实现进行了积极探索;邓小平继承、发展和超越了毛泽东共同富裕的思想,开辟了一务先富、后富、先富带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道路;江泽民坚持并发展了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在先富、后富道路上,突出解决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加速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从"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是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一大亮点,反映出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本文阐述了"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治理理念创新的深远政治意义,从财税政策、就业政策及社保政策的缺失及偏差分析了造成国富民不强的政策原因,进而为实现"民富国强"的战略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高校富家子弟“炫富”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富家子弟进入大学校园,他们的一些举止被人们称之为"炫富",遭到舆论的贬斥。分析高校富家子弟"炫富"的原因,指出应向关心贫困生一样关注富家子弟,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思想史上的大同思想对毛泽东、邓小平各自一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二者对富裕的内涵迥异的理论理解上,并以此为指导,形成了人民公社和共同富裕两种不同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Stacie” “Yes!” Stacie thought to herself as she picked up the five-dollar bill on the sidewalk, "I know it's just five dollars, but that can get you rich! You could invest in some underdog idea. It would have to be a good idea. One that's thought out and that people really need."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针对汉代的社会经济问题所提出的很多经济思想特别是调节贫富的思想十分宝贵,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很多地方被后代思想想家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制定划分富农标准的过程是中共对中国革命认知能力发展的过程。土地革命的中前期,中共没有一个统一的富农划分标准,各革命根据地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各自作出解释,不仅标准五花八门,更存在不当和错误;随着实践经验的累积和中共大批领导人的努力,毛泽东在领导中央苏区查田运动的过程中,制定并颁布了比较科学的富农标准,为以后制定正确的农村阶级政策奠定了基础;解放战争时期,在任弼时等领导人的努力下,中共的富农标准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富农标准的确定,是制定正确的农村阶级政策的前提,也是中共事业兴旺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经济思想既有对传统经济思想的继承,又有体现了春秋时代社会经济关系变革特点的新思想。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义利思想、富民思想和奢俭思想。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前半期对富农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共产党对"富农"阶层的界定和策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乡村社会的原有结构,影响着乡村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这一时,关于富农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三方面的问题展开:一是确定富农阶层的划分标准,二是分析富农的阶级性质,三是探讨富农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富农问题的研究,揭示出在阶级划分的实践中,学术目标与政治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看似为学术问题的论争,其实质却是关乎革命策略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9.
道路收费政策下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变得越来越拥挤。该文通过对不同的道路实行道路拥挤收费,通过收费方案来探讨道路拥挤收费和路径选择的模型的建立,即在最大社会收益的情况下来分析收费方案和道路出行者的关系。同时通过博弈论来分析道路出行者对时间价值、道路收费的关系。该文讨论了垄断博弈、斯坦尔伯格博弈、库罗特博弈来分析道路管理者、道路出行者之间的博弈行为,并且得出最佳的收费方案,分析结果表明,斯坦尔伯格博弈下的收费方案能更好的扩大社会收益,并且有效的减少了道路的交通流量。  相似文献   

20.
莒南县是抗战初期开辟的革命老区。特殊的土地占有和租佃方式使莒南农民各个阶层在土地使用上产生了极大悬殊,富农大量租入土地,采用雇工进行农业规模经营,广大贫农耕地极其缺乏;在减租减息运动中,莒南发动了拔地斗争,将地主大佃户的土地拔出分租给贫民耕种;拔地斗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贫民生活,但却沉重打击了初具规模的富农经营,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